刘志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变迁与发展战略研究
刘志华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体育教研室,山东 济南 250014)
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加的历届夏季奥运会为依据,分析中国竞技体育在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下的发展变迁。研究认为:中国竞技体育从金牌“零的突破”到“金牌第一”的历程,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举国体制下的奥运争光计划,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实现了中国体育大国之梦。竞技体育发展必须符合时代发展,必须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告别了过去的“唯金牌论”,突破了以往的“金牌至上”的价值观,加快符合时代背景的体育深化改革和全面转型,采取普及群众体育与提高竞技体育相结合发展战略,力争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与升华。
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奥运会;体育变迁;发展战略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979年,中国正式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从1984年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实现“金牌第一”,涌现出排球、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射击等许多优势项目群体,共获得了227枚金牌,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辉煌战绩。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面临诸多问题,“金牌至上”已经不再是竞技体育的唯一价值和衡量标准[1],优势项目的过度依赖与基础项目发展少而不均衡,举国体制下的奥运争光计划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全民健身运动如何协调发展,中国竞技体育如何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竞技体育的挑战[2],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改革发展方向,从优先发展奥运争光计划到促进全民体育的共同发展,实现体育强国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参加了9届夏季奥运会,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外,均取得了不错的竞技成绩,在金牌榜上一直位居前列,特别是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一举超越美国,实现了“金牌第一”的飞跃。表1中以中国竞技体育获得金牌数为依据,将中国竞技体育划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别是难美性项群和隔网对抗性项群;第二级别是准确性项群和格斗对抗性项群;第三级别是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第四级别是同场对抗性项群和器物操控性项群。
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届奥运会获得金牌项群分类统计
1984(23届)1988(24届)1992(25届)1996(26届)2000(27届)2004(28届)2008(29届)2012(30届)2016(31届)合计 举办地美国洛杉矶韩国汉城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亚特兰大澳大利亚悉尼希腊雅典中国北京英国伦敦巴西里约热内卢 名次4114432123 金牌15516162832513826227 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群6354871811769 准确性项群3223462123 格斗对抗性项群1113484224 隔网对抗性项群12358879750 同场对抗性项群0 器物操纵性项群112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425585534 速度性项群41214214 耐力性项群111222211
中国自1984年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在第一级别上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每届均有斩获,第一级别的两个项群共获119枚金牌,占金牌总数52.42%(表2)。贡献最大是跳水、体操、乒乓球和羽毛球,凭借这4个项目的出色发挥,9届奥运会共获115枚金牌,贡献率为50.66%,这4个项目是中国竞技体育的核心力量。跳水获得40枚金牌,成为中国奥运金牌第一大项,素有“国球”之称的乒乒球实力超群,其中5届奥运会收获全部金牌,还多次包揽项目前三名。排球是中国唯一夺冠的大球类项目,获3次冠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花样游泳、艺术体操、沙滩排球未获金牌。未来中国竞技体育立于不败之地,依然要把多元化、深层次发展优势项群作为重中之重。
第二级别项群包括准确性项群和格斗对抗性项群,除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未获金牌外,其他8届夏季奥运会上均获得金牌,但数量均少于第一级别的两大项群,第二级别共获47枚金牌,占金牌总数20.7%。准确性项群除1枚金牌来自射箭,其余22枚金牌均来自射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摔跤、拳击、击剑,柔道、跆拳道五个大项都有所建树,共获24枚金牌,尤其女子柔道、跆拳道在5届奥运会上获得15枚金牌。准确性项群的单一性和格斗性项群的分散性在第二级别项群中形成鲜明对比,未来中国竞技体育要做到同一项群相互学习与借鉴,均衡发展以立于不败之地。
按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的分类标准,竞技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3],而第三级别项群涵盖了所有体能主导类的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和耐力性项群,第三级别项群共获59枚金牌,占历届金牌总数的25.99%。快速力量性项群收获的34枚金牌均来自举重项目,贡献率14.98%,举重成为跳水之后夺金数第二的大项。速度性项群除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和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女子场地自行车竞速赛各获得1枚金牌外,其余12枚金牌均来自游泳。以竞走项目为主要夺金点的耐力性项群的11枚金牌覆盖了5个大项。举重、游泳、竞走共获52枚金牌,占体能主导类项目金牌总数的88.14%,已成为体能主导类项群主要夺金大项,体能主导类项目的发展依然要依靠优势项目带动,逐渐向非优势项目辐射扩展,形成新的竞技状态。
表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届奥运会各项群所获金牌统计
分类第一级别项群第二级别项群第三级别项群第四级别项群 难美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准确性项群格斗对抗性项群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耐力性项群同场对抗性项群器物操纵性项群 金牌6950232434141102 30.40%22.03%10.13%10.57%14.98%6.17%4.85%0.00%0.88% 项目跳水40体操29艺术体操花样游泳 乒乓球28羽毛球18网球1排球3沙滩排球射击22射箭1 柔道8跆拳道7摔跤2拳击3击剑4举重34跳跃投掷跨栏跑1短距离游泳12短程自行车1短跑短程划船竞走6中长距离跑1中长距离游泳1赛艇1皮划艇2中长距离自行车足球篮球手球曲棍球水球帆船2帆板马术
注:铁人三项,现代五项没有列入上表,项目后面的数字为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
同场对抗性项群和器物操纵性项群是我国竞技体育最薄弱的两大项群,只在女子帆船项目上获得2枚金牌,而在其他众多大项上毫无建树。同场对抗性项群里的足球、篮球,群众基础广泛,开展赛事多种多样,像协会杯、超级联赛、甲级联赛、职业联赛等,足球、篮球改革更是进行了多次,但收效甚微,到底是举国体制还是市场化,走出去还是请进来,到目前尚未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之路。器物操控性项群受中国经济条件影响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中国的富强与壮大,器物操控性项群在未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将会变得越来越好。只有中国竞技体育做到各项群之间多元化、均衡化发展,中国竞技体育才能占据主动性,实现体育强国的中国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为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改革开放的中国焕然一新,中国体育在经历动荡之后,回到了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正确轨道。1979年10月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走向国际体育大家庭。中国体育进行了体育管理、群众体育、竞赛训练、体育科技等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与探索[4],形成了适合时代背景的体育发展之路,中国体育事业开始走上正确发展道路,1984年中国首次组团参加夏季奥运会,射击选手许海峰为我国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由此开始了中国奥运史上的新篇章,中国竞技体育的新征程。
20世纪80年代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容相互抵制与排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获得15枚金牌,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初战告捷,取得了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而苏联、民主德国和东欧等国家相继参加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竞争异常激烈,中国队只获得了5枚金牌,跌至奖牌榜第11位。改革开放后中国竞技体育在波折中开启了新的征途。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体操王子李宁在团体和全能失利后,并未气馁,在单项赛中稳定发挥,一人独得自由体操、鞍马、吊环3枚金牌。汉城奥运会上娄云成功卫冕夺取跳马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蝉联金牌的奥运冠军,其自创动作被国际体操联合会命名为“娄云跳1”和“娄云跳2”。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首枚球类团体项目金牌,实现了三连冠的夙愿,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以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为指引,中国体育开启了与之相适应、符合体育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体育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确定了以转变运行机制为核心、“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改革发展思路[5]。为提高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努力攀登世界体育高峰,逐步形成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自1993年制定和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以来,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实施“三从一大”的训练体系,以奥运金牌为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先发展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力争保持竞技体育第二集团优势。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德统一、苏联解体、南非废止种族隔离制度等,巴塞罗那奥运会成为一届没有遭到任何国家抵制的奥运会,而亚特兰大奥运会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全家福,197个会员国全部出席。90年代共举办过2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均获得了16枚金牌,位居奖牌榜第四,证明“奥运争光计划”得到有效实施,竞技水平和竞技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在第二集团的稳定性。两届奥运会上中国涌现出一批领军人物,像跳水队的伏明霞,体操队的李小双,乒乓球队的邓亚萍、刘国梁、孔令辉等。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女子游泳队的“四朵金花”各获一金,跳水比赛中三度摘金,水上竞技项目优势明显。中国女篮一路过关斩将,为中国队获得一枚银牌,成为继中国女排后第二支收获奖牌的运动队。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发挥稳定,在两届奥运会上获得7枚金牌,另一优势项目羽毛球经过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失利之后,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得了宝贵的一枚金牌,开启了羽毛球队的奥运征途。中国竞技体育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面对美、俄、德等传统大国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新兴国家的挑战,实现了预定的冲击和保持第二集团首位的奥运争光计划,世界体育展现出金牌更加集中与分散的全新竞技格局。
2001年7月13日,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百年奥运梦想变成了现实,中国体育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2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期体育工作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发展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总体要求,改革与创新竞技体育备战体系,优化与完善备战政策措施,提升竞技体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国际化水平,促进运动员、教练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能力转变,实现中国体育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发展[6]。奥运争光计划的指导下继续强化奥运战略,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合理优化配置体育资源,加大科技对体育的投入,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训练体系,力争攀登世界体育顶峰。中国在继续实施奥运战略的同时逐步回归本质,各项行政法规相继颁布与实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推动和引领群众体育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我国整体竞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处理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形势日趋稳定,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称为是一届体现理解与融合的盛会。2004年希腊奥运会并没有受到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影响,运动健儿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挑战极限、攀越新高。2008年奥运会则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7]。中国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和奥运争光计划指引下,实现了金牌榜上的三级跳跃式突破,一届奥运会一个台阶,一举获得金牌榜第一位置。跳水、举重、羽毛球、乒乓球、射击等项目发挥的淋漓尽致,大有一览天下小的大国风范,蹦床、射箭、网球、拳击、跨栏、竞走、皮划艇等二级梯队项目上也卓有成效。悉尼奥运会以28枚金牌一举跃入奖牌榜世界第三,雅典奥运会以32枚金牌登上了奖牌榜的第二位,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再接再厉,以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世界竞技格局因中国而改变。中国竞技体育短短的7届奥运会上实现了由获得第一枚金牌到获得金牌榜第一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竞技体育的高速崛起不仅让国人振奋,而且令世界为之震惊,中国体育运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体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体育事业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8]。举国体制下的奥运争光计划和优先发展竞技体育战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竞技体育“一家独大”的格局正在被打破,“金牌至上”已不再是竞技体育的唯一价值和衡量标准,还要进一步挖掘其多元化功能和综合社会价值,以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深入融合[9]。竞技体育改革不仅要在训练体系内部深入开展,也要在赛事、赛制上有所突破,政府要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竞技体育要进一步发挥其引领作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带动和推广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与实施吹响了体制改革冲锋号,打破“政社不分、管办不分”,奥运项目逐步脱离政府,依靠协会及社会团体的专业人员带动项目市场化发展,为中国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国体育必将砥砺奋进,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健康、全民参与、全民发展的健康中国。
北京奥运会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遭受重创之后的全球经济陷入困顿之际,两届奥运会提出了“激励一代人”和“一个新世界”的奥运口号,将奥运精神融于日常血液,在面临挑战时重新认识自我,努力创造自身价值,给整个世界带来更好的改变,让世界变得更好。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背景,轻“竞技”重“体育”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伦敦奥运会是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取得最好成绩的一届奥运会,有8个项目首次获得奥运会金牌、17个项目首次获得奥运会奖牌,反映出中国竞技体育在项目结构调整、均衡发展上取得了成效,表明中国体育全方位发展的新方向[10]。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服务于国家的整体战略,多角度、全方位的开展竞技项目,大力发展青少年运动和培养年轻运动员,力争实现群众基础深厚的体育强国。尽管里约奥运会中国金牌榜跌至第三,但是中国告别了过去的“唯金牌论”,本届奥运会成为我国参赛年龄最年轻的一届奥运会,参赛平均年龄只有24岁。
中国不再需要依靠金牌的多少来证明自己的强大,积极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融合发展成为时代的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排三获奥运冠军,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依然存在。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科学严谨地建设奥运争金项目,顺应当代竞技体育发展趋势与规律,积极主动地解决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构筑中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均衡发展的体育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竞技项目发展上却存在诸多问题,技能主导类强于体能主导类,第四级别项群的存在又充分说明技能主导类发展的不均衡性,体能主导类的第三级别项群又倾向于以技术为主的体能类项目占优势。中国未来竞技体育项目发展要以技能主导类项目为主,依托现有优势项目群体,深入挖掘非优势项目群体,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竞技体育体系,在保持传统项目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辐射扩展项目群体,发展有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和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坚持以技能带动体能,准确把握竞技优势主体,掌握未来竞技体育发展方向,才能立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列。
1979年恢复中国奥委会合法席位开始,中国竞技体育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举国体制下坚持奥运争光计划,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短短7届奥运会,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到“金牌第一”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中国体育大国之梦。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观众逐渐摆脱了狂揽金牌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奥运态度,清楚的认识到金牌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但金牌已经不再是竞技体育的唯一价值和衡量标准,还要进一步挖掘竞技体育的社会功能,坚持开放办体育的理念,让更多群众亲身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战略成为深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以群众体育反哺竞技体育,按照“以改革强备战、以备战促改革”的总体思路,处理好奥运优势项目与非优势项目之间的平衡关系,抓好非优势项目的普及与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打破“政社不分、管办不分”,加快符合时代背景的体育深化改革和全面转型,实现普及群众体育与提高竞技体育相结合发展战略,在建设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
[1]唐鹏,谢正阳.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观背景下体育文化的异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2):27-33.
[2]李成英,柳永.新形势下我国竞技运动项目的布局[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87-89.
[3]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3):6-8.
[4]宋毅林,朱玉霞,黄华明.世界各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空间格局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33(4):82-86.
[5]郑法石.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体育[N].中国体育报, 2018-12-17.
[6]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R].北京:中国中央国务院,2002:1-5.
[7]李叶军.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宣传口号演变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4:1-52.
[8]易剑东.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逻辑基点与价值取向[J].体育学刊,2011,18(1):14-25.
[9]李可兴,江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重大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11):9-15.
[10]张新萍.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1-197.
On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Competitive Sport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LIU Zhihua
(Shandong College of Arts & Design, Ji’nan 250014, Shandong, China)
刘志华(1979—),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