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黑龙江大学 朱潇雨 东北农业大学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姿势不当或方法不对,极容易引发重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也使学校承担重大的损失。因此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气氛的同时,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进行体育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多元化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体育事故的频繁发生却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发展造成了威胁。因此教师要重视作为安全引导员的责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在设计格斗课和游泳课的时候,要对其危险系数进行划分和设定。尤其是针对一些体制较差的学生来说,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安全防御措施。
首先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程度不足。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教师总是强调安全很无聊,甚至有些唠叨,觉得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总是强调安全很没有必要。这些学生往往思想消极,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市场会发生意外伤害等。
其次是在准备活动中的安全意识不足。准备活动是高校开展体育课的重要环节,因为一旦学生的肌肉粘滞,关节没有活动开,在进行高强度体育训练的时候就容易拉伤、腹痛以及抽筋等。一些学生对这些小问题见怪不怪,但正是这些小问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重大伤害,从而发生意外事故,承担巨大损失。
最后是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安全意识不足。一些学生由于刚经历完高考,解放了天性,再加上个性使然,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不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听从体育老师的指挥,甚至在老师还没下达命令之前就擅自行动,经常与其他同学嬉闹和玩耍。这样的学生常常由于自行活动发生意外,或者是在教室保护不当的情况下发生意外伤害。
首先,教师没有树立全面的安全责任意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偶尔对学生进行安全提示,其中主要是针对一些运动技巧和项目注意事项等,但是却缺乏安全教育。尤其是在篮球和足球等对抗性运动中,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会有身体接触,如果缺乏安全教育,学生就容易在思想意识上做出违反规则的举动,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再加上教师安全意识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准备活动的看管,学生私自活动发生意外的情况时有发生[1]。
其次是教师与学生安全思想交流较少。由于没有科学思想意识的引导,教师在运动和体育竞赛中倾注的精力较少,也缺乏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对学生体育素质不够了解,因此体育课程设计的难度和学生的身体需要严重不符,可能在训练中出现意外情况。例如在足球和篮球训练中,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摔倒和身体碰撞的事故时常发生,在比赛场上出现意外情况。
最后是体育课程目标不合理。在体育课程结束之后,放松活动很重要,但是由于教师在该方面的重视不足,很多学生都在课后出现肌肉拉伤和酸痛的情况。除此之外,学校管理者也没有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准确传达安全教育思想。同时,学校对体育场地和设备器材的管理不力,一些陈旧的设备依然正常使用,一旦某个部件发生问题势必会产生重大隐患。
首先,教师不能惧怕体育课程中突发的安全问题,不能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由于高校体育课上时常会发生安全事故,一些教师产生了惧怕心理,严重扰乱了体育课的秩序和运行系统。一些教师为了回避风险,甚至故意不安排一些激烈的抗击性活动项目。这样虽然能够提升体育课的安全系数,但是却无法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其次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清醒地认识到体育课一些激烈项目的存在价值,想要让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多功能开发,就不能回避,在遵从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体育训练的难度系数,既提升促进了学生的体能发展,也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每节体育课在上课之前,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化需求及其专业特性,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为备课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例如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了学生日后工作的需要,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颈椎和腰部的体育活动;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尽量设计一些竞技类体育项目缓解他们的压力。在提升体育教学内容针对性的同时,还需要增加体育活动的预见性,为了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动向,做到心中有数,在有效实施教学内容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多样化发展。
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大多都是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他们大多生性好动,希望在课堂上张扬个性,虽然这种精神值得提倡,但是一旦张扬过度就会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联合体育教师,利用体育课前的一段时间或是室内授课的机会,为学生展开多渠道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其认识到安全理念在参与体育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除此之外,做好体育课堂的常规指导也是促进体育课安全运行的保障之一。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规划和安全教育要求,让学生遵守纪律,做好点名工作。一旦违规情况要及时上报并按照规定处理,切忌发生忽视纪律性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体育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提升体育课的安全系数。
在高校体育课的实际教学环节中,应该尽量将意外情况扼杀在摇篮中。但是很多意外伤害事故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尽量掌握一些急救的方法,这就能够在发生意外的第一时间,及时展开救治活动,防止伤害的进一步恶化和延续,从而也能够有效消除一些负面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急救知识设计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掌握基本骨折、抽筋以及扭伤的急救方法。在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先不要惊慌失措,在经过简单急救的情况下,及时通知校医处理[2]。
大学生的身体需要承担一定负荷,但是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需要合理安排,负荷过小学生得不到有效锻炼,负荷过大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危害。因此教师要采取张弛有度的原则,有规律性地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器材和场地的管理,教师要根据学生运动的需求和项目区别,合理选择场地和器材。在布置运动器材之前,应该确保其使用价值,将质量不过关或过于老旧的器材处理掉,并进行安全检查,从而有效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可知,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到位,由于一时疏忽可能造成巨大的意外事故。因此,在实际开展体育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设计体育训练内容,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多渠道宣传安全教育知识,正确面对安全问题,注意运动负荷和器材操作,在提升体育课堂安全系数的同时,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