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防治模式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2019-11-25 01:37张萌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防治效果

张萌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防治模式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3—10月期间的济南市市中区社区居民2 362名作为该次的观察对象,对其开展综合防治模式干预,对实施前、后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知识知晓率、运动参与率、吸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综合防治模式后,居民对慢性病的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实施前,运动参与率也优于实施前,吸烟率低于实施前,实施后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病的防治中实施综合防治模式措施,可有效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综合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c)-0093-02

慢性病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其致病的诱因很多[1],例如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以及遗传等因素,其中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虽然具有非传染性,但是该类疾病严重时会形成其他器官的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慢性病具有一定的发病隐匿特点,还存在较长的潜伏期,使得很多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威胁患者的生命,还会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2],慢性病常发生于老年人群体,加上我国老龄化的趋势发展,使得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不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问题,研究有效的防治工作的防治效果,该文开始展开以下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观察对象为2018年3—10月间的社区居民2 362名,其中包括男性1 204名、女性1 158名;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为(34.63±12.22)岁。初中以及初中以下学历的有526名,高中学历有1 000名,大专以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有836名;职业教师234名,工人468名,职员367名,农民1 293名。纳入标准:①知情且自愿参与者。②无严重器官功能性障碍者。排除标准:排除传染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在综合防治模式实施前,对患者进行日常的防治模式,主要的内容是设立健康教育讲座,叮嘱人们定期体检,并了解相关慢性病的知识。

综合防治模式,主要的内容包括:①社区开展慢性病的诊断,根据慢性病的高危致病因素进行有效的防治,其中高危因素包括过度肥胖、饮酒、缺乏锻炼、吸烟等,所以在进行防治时,针对这些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工作,及时地发现有无慢性病的发生,并对已经发生慢性病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与康复工作,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3],使其意识到慢性病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危害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其他病变的发生率,并且对于年龄大的患者需要进行重点的排查,加大对高危因素的检测频率,定期对年长的人群进行体检,并根据筛查的结果,为社区检查的人群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有效统一的进行防治干预。②建立以政府为中心的综合防治体系,防治工作需要卫生、民政等多部门进行有效的配合,并且加强疾控中心和社区以及其他医疗单位的相互协调,充分展现出政府在社区的防治主导地位,同时在卫生部门的监管下[4],有序地进行慢性病的宣传工作,从学校、家庭、社会团体以及企业等多方面组织健康宣传活动,并以社区和其他医疗机构联合进行大型的体检和防治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信心共享的综合防治结构,并且将卫生部门与社区紧密联合,构建绿化的社区环境,为患者提供锻炼场所的基本设施[5]。③对防治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掌握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并且对广大居民进行健康宣讲,使人们形成良好的自我防范意识,加深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地提升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达到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④将公共卫生措施与实际的临床措施相结合,降低环境的污染,对于食品安全加大监管的力度,并在制作、加工、运输的过程中加强管理和监督,避免发生污染[6]。

1.3  观察指标

对实施前、后居民的慢性病的知识知晓率、运动参与率、吸烟率进行比较。

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实施综合防治模式后,社区居民对慢性病的知识知晓率、运动参与率以及吸烟率等改变情况。该次实施前后各发放调查问卷2 362份,共收回2 351份,收回率为99.53%。该次观察的所有居民,在观察的1年内无死亡或退出情况。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社区居民实施综合防治模式后,居民的慢性病的知识知晓率较实施前有显著升高,运动参与率有显著提升,吸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特别普遍的疾病,其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以及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患病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几种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冠心病,其均有较长的病史、需要长期治疗等特点,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会导致其他病变的产生,威胁患者的健康安全,还会加大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和自身的心理压力。由于慢性病成为社会上较为常见的疾病[7],不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上患者对于慢性病的认知不够,很难做到及时地发现病情,所以需要社會进行有效的防治,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进行防治工作开始前,首先需要分析出影响慢性病的致病高危因素,并根据其高危因素对人员进行筛查,对一些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加强监测和监管的力度,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几率。由于饮食、生活习惯均能导致患病,常规的防治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上的需求,需要通过社会上防治手段的不断联合,加强防治力度,以政府为中心,调动卫生部门、民政部门、食品监管等部门密切协作配合,有效地对社会上的群体进行健康教育和统一监管,将资源合理地共享和利用,有效地对居民进行综合防治干预,帮助其改善生活习惯,定期测量血压等,并通过健康知识宣讲,提高居民对于慢性病的认知,提高自主防范意识,有效地从自身和外在因素共同防治慢性病。该文的研究结果中:对社区居民实施综合防治模式后,居民的慢性病的知识知晓率较实施前有显著升高,运动参与率有显著提升,吸烟率有显著下降(P<0.05)。说明对患者进行综合防治干预相比在实施前进行常规的防治护理更能有利于使居民了解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一系列的防治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在慢性病的防治中实施综合防治模式措施,可有效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玮,王天宝.综合防治模式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甘肃医药,2017(6):487-488.

[2]  王玲丽.综合防治模式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8,6(5):87-88.

[3]  赵蕊晓,耿妍妍.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7):25-26.

[4]  邢正宝.系统社区卫生服务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预防医学论坛,2016,22(8):632-633.

[5]  李长宁,李英华.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现状及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2):233-237.

[6]  唐豪,梁亚萍,李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急性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差异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12):1544-1546.

[7]  王艳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医疗装备,2016,29(14):57-58.

(收稿日期:2019-05-23)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防治效果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几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乙螨唑对温室草莓红蜘蛛的防治试验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