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9-11-25 01:37周瑛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4期
关键词:护理质量

周瑛

[摘要] 目的 观察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2018年3—9月期间,随机选取该院各病区护士42名,根據入职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名,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工作积极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操作(19.86±3.02)分、病历书写(18.82±2.12)分、健康教育(19.03±2.04)分、护理沟通(19.31±1.52)分、病房管理(19.73±1.98)分、工作积极性评分(9.13±0.42)分、满意度评分(98.52±1.23)分均优于对照组(14.22±2.21)分、(14.23±2.33)分、(14.26±2.12)分、(15.22±1.95)分、(15.43±2.22)分、(7.31±1.22)分、(79.53±1.28)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护士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管理;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c)-0062-02

现阶段,随着人们的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和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高低密不可分,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为高质量的服务[1]。但是,有许多医院还存在护士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使得护士工作量增加,进而导致护士工作积极性不高[2]。所以,实施合理、科学的护理管理非常重要。既可以使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也提升护理质量。该次研究于2018年3—9月期间选取该院各病区护士42名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且在该模式的实施期间取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护士42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职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名。观察组均为女性,共21名。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30岁,平均年龄(25.02±2.03)岁,最短工龄1年,最长工龄10年,平均工龄(5.52±1.22)年;对照组均为女性,共21名。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1岁,平均年龄(25.03±2.04)岁,最短工龄1年,最长工龄9年,平均工龄(5.14±1.33)年。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护士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护士在工作期间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包括4个方面。

1.2.1 有效完成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小组创建  调查护士的工作时间、工作水平等情况,并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根据能级的不同进行搭配分组,同时有效实施有关责任包干制度,对护士的职责范畴进行考量并处理,明确每个护士需要承担的责任。护士长对各小组成员相关护理操作细节和具体的治疗内容进行强调,从而确保每个小组心中有数,保证住院环境的安全性。除此之外,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有关疑难病例的研究探讨会。通过开例会和护理查房等方式监督护士的临床工作。

1.2.2 有效确保排班的科学性  科室在创建排班方案时,需对原有的排班制度进行合理完善,展现合理化、人性化的特点,对护士采取APN排班制度,即A班(8:00-16:00),P班(16:00-24:00),N班(24:00-8:00),除此之外进行大夜班、小夜班的双班制。同时对薄弱时间段、高峰时间段、夜班班次的人员调整配置,有效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工作也要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年限进行。在病区护理部排班本的首页上设置排班留言卡,方便调整排班计划。在工作时,需充分实施新老搭配制度,从而有效保证观察患者疾病的连续性、护理工作的整体性。

1.2.3 无缝隙细节护理  待患者入院后,护士根据患者的各项情况合理安排病室,对护理工作时间同样合理安排,在患者睡醒后安排检查、护理、治疗工作,防止影响患者休息。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心理指导;在病房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详细告诉患者护理和治疗流程,使患者具有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使其治疗依从性增加。

1.2.4 合理完成三级式质量监控工作体系的创建  要求医院护理质量监督小组等认真观察医院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选择固定的时间考核护士的最后护理质量,将量化特点体现出来。对于那些工作成果良好、护理工作态度积极的护士给予表扬和奖励。除此之外,在考核过程中,总结具体工作缺陷和典型问题,后针对问题提出全面的整改措施,并进行充分实施,保证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主动化、个性化、全方位化的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采取该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表、工作积极性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其中护理质量包括病历书写、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护理沟通、病房管理,每项各2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工作积极性调查表共10分,分数越高表示工作积极性越高。给200例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两组各项护理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工作积极性评分

觀察组护士工作积极性评分(9.13±0.42)分,高于对照组的(7.31±1.22)分,两组护士工作积极性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2,P<0.05)。

2.3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98.52±1.23)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79.53±1.28)分。两组满意度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5,P<0.05)。

3  讨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方式,此护理管理方式的有效应用是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为基础,以提高护理满意度为工作目标,从而有效打破常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条块分离情况,消除影响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因素,进而将全面化、完整化的护理管理实现[3-4]。将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应用可保证护理工作的紧密化和连续化,也可将被动的护理模式转化为主动的护理模式,显著提高护士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效优化排班系统,充分保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系统性[5]。在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充分体现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展开以患者受益为护理目标,进而充分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本质,奠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根据于丹等人[6]的研究显示,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参照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明显低于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验组;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提高护理质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护理评分、工作积极性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该模式体现了分层次合作,且责任护士相对固定,护理服务时间固定,护士与患者的有效交流时间更多,保证了8 h在班,24 h负责,护理工作不间断,防止在特殊时间因护士少而难以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APN排班制度对于护士更加合理安排工作非常有利,也避免上下班高峰期。既方便了护士也满足了患者需要,且各班人员相对稳定,每个护士岗位职责明确,减少了交接班,也降低交接班环节中的安全隐患,可以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完整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将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护士的临床工作中,可将护士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除此之外,可促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从而充分发挥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继而奠定提高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翠萍.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6,35(15):150-152.

[2]  孟凡荣.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探析[J].饮食保健,2016,3(21):57-58.

[3]  李春荣.无缝隙护理管理对内科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0):73-74.

[4]  汤莹.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3):75-76.

[5]  郭斌.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8):126-127.

[6]  于丹.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0):227.

(收稿日期:2019-05-27)

猜你喜欢
护理质量
造口人照护模式的应用研究
用iPad实施床边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影响
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