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不想加班
全球:有效工作时间只有4小时
上班皮囊化(presentismo)这个词儿源自西班牙,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皮囊在上班,灵魂在摸鱼。从北京到纽约,全球一线城市的80、90后几乎都陷入了加班狂模式,但诡吊的是,大家的加班热情并没有提振效率,有统计显示,日本、韩国这类加班狂聚堆的国家,劳动生产效能却经常在各国中垫底靠后。科学家说了,普通人类一天的精力集中时间最多4个小时,剩下的时间,要么产出低,要么用来social、发呆、摸鱼。这两年日韩为了提振效率、增加就业率,已经开始勒令企业减少个人加班时间。嗯,按时下班,利国利民。
法国:下班断网,提振上班效率
法国政府颁布了法律,赋予职场人士“断网权”。除非十万火急,下班后公司领导不得再用邮件、电话、在线通讯工具跟下属谈工作,以免“随时在线”的紧张感影响职场人休息,诱发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冠心病。这个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哦,早有科学研究表明,跳脱出工作状态,有助心理解脱,能减少大量工作任务导致的精神疲惫,并帮助人们保持对工作的投入。所以,放心地在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构建一道屏障吧,这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
英国:深夜加班族变身购物狂
繁荣的夜间经济背后,一方面是因为下班太晚,另一方面是晚上人们更容易变成购物狂。根据英国某调查显示,人的意志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耗,所以夜间人的意志力会比白天弱。准确地说,晚上10点18分左右,我们最容易被购物欲望控制,想要犒劳辛苦的自己的心情,会压倒白天还信誓旦旦要断舍离的决心,到头来,又会为了非理性购物而不得不加班。想要结束这个令人沮丧的循环,还是先从结束夜间非理性购物开始吧。心理学家提出了小妙招:如果晚上控制不了自己的购物欲,可以先将看好的宝贝加进购物车,第二天早上醒来再决定买不买,早上是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可避免非理性购物。降低购物欲,是拯救疲惫生活的easy第一步。
美国:每天休闲2.5小时,生活最幸福
加州大学研究发现,一天有 2.5 个小时左右空闲时间的上班族对生活的满意度最高,完全无所事事的人,自我满意度反而很低。这说明,要休闲,但也别忽视工作给人带来的价值感。我们需要劳作,也需要无所事事,不仅因为它们都是“有用”的,更因为它们真的能带来快乐。
北欧:弹性工作制,生活更幸福
弹性工作制一般在北欧国家比较盛行,比如丹麦、瑞典。在瑞典,很少有公司实行打卡制,大部分公司员工被允许在家工作或远距工作,更有许多爸妈为接送小孩而提前下班,这在瑞典被视为非常自然且受到尊重的事。虽然他们提早下班,但不会将工作丢下,常常将工作带回家,等孩子睡了之后再加班完成。当然,没有完美的工作制度,弹性工作制因面临把工作带回家,可能会影响生活工作界限。但是,好的社会环境,就是要给予人们更多选项,让他们去寻找最合适自己的工作状态呀。
小调查:你心目中的理想职场是怎样的?
什么样的职场,会让你谈及自己的工作时,更愿意把它作为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用“我只是给别人打工的”来描述?我们从“女友全媒体”的调查问卷上,搜集了点赞前十的留言,看看里面有你的理想影子么——
1.有一些可以创造的部分,不完全是重复劳动;有一些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至于毫无成就感,简单说,有意义!
2.能跟人 social,也有自己安静思考的空间。
3.能经常得到领导的肯定,自食其力的大人也需要被表扬!
4.给我一个格子间,不要开放式办公环境,否则三分钟被打扰一次,完全无法集中精力。
5.能自由安排工作地点来完成工作,工作不要一天都绑在办公室里,偶尔去咖啡馆、楼下公园工作也行。
6.同事nice,没有宫斗。
7.工作不剥夺我的生活,干得有尊严。
8.开会少,开的会有效率。
9.可以接受一份累劈却赚钱的工作,但是要给加班费!
10.有猫。
大家的普遍愿望是为工作幸福感battle,而不是跟形式主义的加班battle。
加班文化的盛行,的确让很多人得到了高薪回报,但也让不少人遭受了压抑和损耗。在年龄渐长、体能逐渐跟不上快工作节奏,或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跟工作深度绑定的员工,通常会迅速沦为弃子,更糟糕的是,他们有可能丧失探索未知领域的激情,甚至无力挣脱令人不满的现状,从而堕入某种职业生涯的恶性循环之中无法脱身。
我们并不反对加班,但人生漫漫,要想超长待机,为社会为周围人多做贡献,就得经常跳脱出本职工作,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充电,才能真正做到“活到老,干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