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摘要】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文章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及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希望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一、前言
国家一直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关注,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将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融合,不仅能够有效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从而实现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沉淀和发展,十分博大精深,其凝聚了我国人民的精神和智慧,是我国人民的精神源泉,在我国社会、政治以及生活中都得到了广泛的渗透。传统文化是我们立足世界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财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民族发展的历史,从而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及认同感[1]。
在新时期环境下,社会环境自由化和开放化,越来越多的新思潮和新观念在生活中出现,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大学生思想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一些大学生对多元化文化现象没有良好的鉴别力和分析力,往往出现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而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贬低等情况。在高校中,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现象也比较常见。出现这种情况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有密切关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在我国民族文化历史中存在大量爱国志士,如屈原、范仲淹、顾炎武等,这些人的故事都充分体现出了他们的爱国爱民之心。此类优秀文化也是我国精神文化的瑰宝,能够有效地凝聚人们的爱国之情。在新时期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入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借助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怀[2]。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
(一)教育主体比较缺乏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都是教育主体,想要实现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结合,就需要教育主体对其加以重视。但是,在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还普遍存在教育主体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足够认识的现状。首先,教育者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深入认识,教育者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引导者,他们直接影响到思政教育的效果。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育者的學科知识结构不完整,并不能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导致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运用的缺失。其次,受教育者存在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足。大学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对象,由于受到现阶段多元文化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大学生追崇西方思想和文化现象十分常见,而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缺乏传统文化素养,在思政教育中并不能主动地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造成思政教育效果不好[3]。
(二)教育内容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不足
在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尽管学校认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的意义,但是在实际实施中仍然存在两者结合的不足。在思政教育中,教育内容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不广泛,只是少量地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简单借鉴一些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效果不好。且在很多政治观和法治观的教育中几乎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内容。由于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没有连续性、广泛性,学生往往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掌握和认识。另外,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还存在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不深入的问题,高校往往只是根据思政教育教材和教案来实施教育,参考资料也是有限的,教师在借鉴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时,往往并没有对其深入挖掘,还停留在结合表面化的情况,对思政教育的效果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教育过程缺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营造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是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但是在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关氛围还是较为欠缺的。首先,高校校园的物质环境中比较缺乏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导致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价值认识和理解存在不足,更不会认识到其对思政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其次,在高校校园的文化环境中也比较缺乏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很多高校都比较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建设,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比较忽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比较缺乏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更别提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4]。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我国传统传统文化涉及的思政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诚信、和谐、节俭、善良等,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将这些内容和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促进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将其作为教育要求来实现。在思政教育教材和教案中,尽可能引用一些传统文化案例,将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文明、诚信、和谐等优秀资源应用到思政教育中,从而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必要的时候,高校还需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当作思政教育课程考核的内容来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思想、价值观念进行考核。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入地对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进行理解和掌握,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思政意识。
(二)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做好传统文化的宣扬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可以通过网络建设来进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现阶段,网络和手机等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需品,网络环境是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通过占领网络阵地来进行思政教育,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高校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进行传统文化的精品佳作传播,可以建立相应的传统文化平台,還可以在学校网站上设置传统文化学习专栏,建立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和网络文化工作室,实现对大学生的在线教育[5]。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中,高校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首先,高校要进行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一些直观化的物质环境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思维和意识。比如,学校可以建设一些名人塑像、文化长廊、文化展览室、文化交流室以及校训的标牌等,呈现优秀的传统文化人物典范以及励志格言。学生通过观看到这些内容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认识,发挥教育意义。其次,高校需要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可开展一些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如一些传统文化讨论会等,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还可以在校园文化节中,以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为载体,开展一些演讲竞赛、知识问答竞赛、书法比赛以及书画大赛活动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认识。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校报和网络平台媒介等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展播,促进大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魅力感知[6]。
(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思政教育
我国有很多传统文化活动,借助这些传统文化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其文化内涵的认识,从而促进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比如高校可以在端午节、清明节等一些传统节日中开展一些缅怀先烈和祭祖思源等实践活动;在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开展一些尊师敬老和弘扬美德的活动。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深入认识,使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和体会,从而促进对他们的思政教育。另外,高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传统文化的德育实践,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历史名胜和博物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来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践行,从而促进他们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培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具有显著的教育意义。为了促进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作用的发挥,高校一定要认识到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两者的融合教育,以更好地达到思政高质高效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2]赵本姝.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5,26(02):70-74.
[3]郑太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1):24-25,28.
[4]贺福生,刘永青,冯丽,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56-57.
[5]丁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6):97-100.
[6]边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途径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6(09):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