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并不稀奇,但你见过父亲把儿子送养老院的吗?印度的一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年老,是一个不断遗失还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余生怎么过才能不辜负精彩?如何断舍离才能算活着?
10月20日,浙江乌镇举行了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大会期间,乌镇“智慧”养老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围绕养老话题,印度的一部电影《102岁仍未老》,最近上了热搜。
电影中,102岁的父亲打电话要送75岁的儿子去养老院,理由是:“老气横秋、无所事事、死气沉沉的人对健康的危害超过烟草。要想长寿,必须远离这样的人。”虽然是电影,但也来源于生活,给人很深的启发。
叛逆老爸与“佛系”儿子
102岁的父亲达特利是一个“老顽童”,他把“及时享乐”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要务。他一直精神矍铄,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激情,从不服老、从不认输,认为自己还“正当年”。
他穿鲜艳的衣服,四处结交朋友,平常跳跳舞,吹吹萨克斯,摇着红酒欣赏星空,遇见陌生人也能一见如故聊得热络。
与之截然相反的75岁儿子巴布,则是我们见多了的“惜命无趣”老人。在巴布心里,自己已经75岁了,要服老,要养生。巴布老了,心更“老”,既害怕活,又害怕死。就这样,一个叛逆老爸、一个“佛系”儿子,这对三观不和、性格迥异的父子生活在一起很多年。
多少人忙着赶路,却遗失了曾经的美好
某天,父亲达特利突然宣布自己的新目标,他要打破活118岁3个月零28天的世界长寿吉尼斯纪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必须再活16年。而生活刻板、害怕改变的儿子会影响他目标的实现,所以他要把儿子送进养老院。
儿子瞬间蒙了,但为了能够留在家里,他不得不接受父亲定下的五个任务:给死去的妻子写情书,断绝和医生的联系,剪坏盖了多年的毯子,用一天的时间去孟买旅游,让一盆君子兰在半个月内开花。
巴布觉得这些任务全都是无稽之谈。但达特利如此安排却是别有用心。因为他之前被检查出了脑瘤,想用余生的几个月改变儿子。
比如,他让巴布在他盖了65年的毯子上剪出三个鸭子形状的洞。而对毯子视若珍宝的巴布难以接受,却不得不执行,过程很痛苦,但结局却能帮助巴布走出沉迷过去的循环圈。人生不就是断舍离的过程,有舍才有得,敢于放手,才能握得更多。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情趣丢失,方堕暮年”
年老,到底是一个不断遗失还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没人说得清,多少人忙着赶路,却遗失了曾经的美好。
人生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手里,与年龄无关,与子女无关。幸福的关键就是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情趣丢失,方堕暮年”。这个道理世上又有多少人能懂?在人人惧怕衰老的时代,多少人因为衰老而自我放弃,多少人在丧失掉生活热情的那一刻便已经死了,又有多少人只是在假装生活,行尸走肉?余生该怎么过才能不辜负精彩?如何断舍离才能算活着?这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一堂课。
(新華网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