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民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根脉,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美育是学生成长的沃土,重视美育可以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行为品质和道德品质。文章立足教学实践,分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阐述美育在校园的文化渗透途径,总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
关键词: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审美;规范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8-0092-02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 ,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美育是学校“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一株幼苗要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空气、阳光、水,一个人的成长同样不能缺少美的滋养。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滋养学生成长的沃土。优美的汉字,方方正正;言简意赅的诗词,朗朗上口;嵇琴阮啸,恬笔伦纸,令人神往;形端表正的君子人格,更让人起敬。本文对加强美育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研究。
一、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历史、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从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到后来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都属于此范畴。
校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应包括诗词曲赋的学习,民族音乐的欣赏,戏剧曲艺的模仿,国画书法的研习,对联、灯谜、歇后语等的了解,以及参与传统节日、各种民俗活动等。
1.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灿烂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奇葩。改革开放后日渐强盛的华夏大地,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强大。作为学生学习的母语,汉语是世界上优秀的语言之一。学习传统文化,学生是从生活中开始的,而启蒙教育是从汉字开始的,汉字是民族文化的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进学生对祖先的浓厚感情,学生可以学习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可以弘扬正义,可以培养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可以培养民族心理认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源泉。学习传统文化,学生也易于接受和体悟美好的情感。吟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吟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等。有趣的谜语、工整的对联,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这些古代经典启蒙作品,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很多天文、地理,历史等知识,还可以提高道德修养。
2.学习传统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犹如一株小树的成长,除了培土、浇水、施肥,还要修枝剪叶。作为学生,就要规范日常行为。《弟子规》有言:“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教师让学生们反复诵读,能让学生逐渐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学会关心父母,经常给父母沏茶、洗脚等。
3.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无处不在,如生活的美、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审美的过程。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是自然的美,服装、情态、亲情、语言、一言一行,合乎规范,是礼仪美,是人情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是艺术的美。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哲学的仁爱,助人为乐的品德,中国人的生活浸润在儒家文化之中,从衣食住行到理想信念,无不打上美的烙印。美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所以哲人说“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坚守文化自信,而校园是传承文化最集中的地方,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美育在校园中的文化渗透
1.环境文化渗透
校园环境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它渗透于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总赋予教育的内涵。校训,校歌,校风,学风,使得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师生的价值取向所在。班级是育人的基本单位,墙上的名言警句更是文化的浸润。学校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学校层面上,还体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班级的日常评比台,学习园地,图书角,班级的助人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无不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2.学科教育的贯穿
学校美育始终贯穿在所有的课程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美的因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诗词的形式美、绘画的色彩美、书法的线条美等。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绘画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记忆力、观察能力等。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思考与探索
1.成立艺术社团
成立艺术社团不仅可以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也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学习天地。书画,象棋,围棋,舞蹈……学生各取所需,彰显个性。开展社团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书法小组在写字、练字时,经常会接触很多美的诗词、警句以及名人名言,这样积累多了,就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学习绘画则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一个对象要反复画上几遍,几十遍,看到自己画的一次比一次美观,一次比一次进步,得到了认可,也就培养和激发了兴趣。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毅力就养成了,这一过程就渗透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2.增加校本教材
按规定,本校一、二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三、四年级学生诵读《千字文》《百家姓》,五、六年级学生诵读一些古诗词。教师不仅加强了传统文化教学,还使课堂增加了很多知识含量。实践证明,诵读经典诗文,既能增加学生的学养,润泽学生的心灵,又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引入评价激励机制
每学期本校都根据学段开展传统文化内容比赛活动,比赛是对传统文化理解、体悟的深入,比赛激励机制深受家长和师生的欢迎。本校开展的汉字听写比赛、诗词朗诵比赛、经典诗文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学习自觉性明显提高。使学生的一些优秀书法作品,或是诗文,或是名言警句,装裱之后悬挂于楼道走廊,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成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4.通过集会、班队会开展主题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是民族情感的凝结,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维系国家統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本校充分利用集会、班队会,根据不同时令、节气开展主题活动。如清明节带领学生祭扫烈士公墓,缅怀先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节组织学生写一封给老师的信等。这些“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尊敬师长、尊重他人、行孝感恩,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参观当地的历史名胜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可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如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增长了见识,受到了熏陶,净化了心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的美育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其中传统文化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学生的“三观”形成意义重大。学校应通过成立社团、增加校本教材、开展比赛竞赛、开展主题活动、参观人文历史景观等,让传统文化的根在学生心中扎得更深。
参考文献:
[1]汪俊武.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2017(04).
[2]唐姝婕.提升美育教育水平 助力学生幸福成长[J].青海教育,2019(02).
[3]马晓娟,马晓婵.美育教育对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8(21).
[4]王钦.美育与素质教育舞蹈课应用刍议[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2).
[5]刘学勇,滕遥.合理性教育循环与美育、劳育关系刍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