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第二届“外交礼宾礼仪”研讨会
暨《从理论到实践——外交礼宾礼仪研究》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办
10月11日,外交学院第二届“外交礼宾礼仪”研讨会暨《从理论到实践——外交礼宾礼仪研究》新书发布會在外交学院举行。本书由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周加李主编,察哈尔学会全国理事会副理事长、高级研究员张国斌为副主编,外交部礼宾司前代司长鲁培新为总顾问。
本次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由外交学院主办,世界知识出版社、察哈尔学会合办。来自全国从事礼宾礼仪研究的外交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外交礼宾礼仪的实践运用、理论探索与国别研究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新书发布会开幕式由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王春英教授主持,外交学院院长徐坚,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苏文,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范勇分别致辞。
徐坚院长介绍了外交学院在外交礼宾礼仪教学与研究方面的特色与成果。他指出,目前外交礼宾礼仪的理论研究有待提高,新书的出版有利于推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促进外交礼宾礼仪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并希望能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并参与外交礼宾礼仪研究。
苏文社长代表世界知识出版社向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并向本书编委会成员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外交礼宾礼仪作用凸显,但该领域研究仍比较薄弱,新书正是针对这一薄弱环节的探索,中外礼宾专家从理论到实践对礼宾礼仪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韩方明会长代表察哈尔学会向参与新书编撰的国内外专家表示祝贺。他表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发展,这是伟大的胜利也是新的起点。新书汇集近10个国家资深外交礼宾专家的成果,可以为外交外事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为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范勇介绍了中国外交礼宾礼仪实践的发展。他强调,随着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新时代的中国礼宾礼仪应当展现中国特色,而本书的理论探索对于礼宾礼仪实践的指导具有很大帮助。他表示,我们应当坚持“四个自信”,并希望专家学者及资深外交官能够更多关注中国礼宾礼仪发展,关注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在新书推介阶段,总顾问鲁培新代司长表示,新书的发表无论是实践角度还是理论研究方面对于外交礼宾礼仪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副主编张国斌副理事长介绍了新书的亮点与特色,强调新书包含了国内外外交实践者所总结的经验教训,填补了中国礼宾礼仪研究的空白。主编周加李老师介绍了礼宾礼仪的重要性、实操性特点、学术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以及学理性研究的困难。
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印度、日本的外方作者也通过视频与文字致辞祝贺。
研讨会环节,在场专家学者就外交礼宾礼仪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和热烈讨论,认为礼宾礼仪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强的灵活性,为对外政策和外交工作服务。
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教授在闭幕式作会议总结。他强调,每个国家的礼仪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点,礼仪本身也是演化的,外交礼宾礼仪为外交学、国际关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深入研究礼宾礼仪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活动共有五十多位各界人士参加。他们分别是外交部礼宾司的前外交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关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图书馆、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外交学院、察哈尔学会、世界知识出版社等机构的专家学者。
牛军教授新著《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10月12日,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的牛军教授新著《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发布会在北京世界知识书店举行。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章少红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本书作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丛书主编李丹慧,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小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牛可出席发布会并发言。世界知识出版社副社长汪琴主持了发布会。
章少红总编在致辞中说:“今天我们发布的北大牛军教授的重磅力作《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一书是牛教授多年开讲的一门课程,是他十多年来不断改进完善、厚积薄发的成果。当今世界正处于习总书记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里面,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何应对世界的变化,中国的战略决策就显得特别重要,意义特别重大。牛军教授为我们的读者,尤其是为高层决策者特别适时地奉献了一本好书,也感谢李丹慧老师作为冷战国际史研究丛书的主编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和牛军教授。”
牛军教授跟大家分享了创作本书的独特体会。他说:“这本书的内容包括导论和六个案例,导论是研究的框架和主要观点。这些内容的选择同我的经历有关。我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授‘中国外交决策课,可以说这本书首先是十余年课堂教学积累的产物,其中有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也有来自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我当时无法给予充分回答的问题的思考。此外,我曾经在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工作了10年,当时主要研究美国外交、中美关系等。这种研究实践也影响了我的思考、研究的视角和关注,等等。从个人的学术经历中体会到,在研究和制订对外政策、战略决策等,都依赖已有的知识体系。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历史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观察和经验,特别是对于决策实践者,历史知识甚至是认识和处理当前有关事务的主要知识、主要的参照系。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恰好与冷战爆发和升级同步,国际体系对新中国的对外行为是有约束的,这种约束甚至是强制性的。
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周边国家研究院教授、冷战国际史研究丛书主编李丹慧发言说:“这是一部极富创见的著作。作者依托新历史文献重新解读了冷战时代中国战略决策的经典案例,建构了研究当代中国战略决策历史的理论框架。该著作将成为相关领域的经典之作,它也有力证明了作者的建议,即学界在从古代历史中寻找思想资源时,也应同样重视当代中国战略决策历史研究,毕竟它们更直接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对外决策,也是当代中国战略理论的源头活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也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学界第一部系统研究冷战时期中国战略决策的著作。该书分析了冷战时代中国外交决策中最为重要的六个案例,揭示了中国高层决策的过程、机制、特点,以及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北京大学教授张小明认为,牛军教授的这本新著是其过去数十年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一个总结,也是“新冷战史”所特别强调的多国档案研究的一个重要范例。
牛可副教授认为,牛军老师对历史的理解和阐释有很高的自我要求,有让人尊重的判断力。他能把历史讲得复杂、微妙而平衡并考虑多种因素,有很强的综合能力。
没有在发布会现场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终身教授、著名冷战史专家沈志华则用四个“最”字评价牛军老师的新书:“在对中国外交和安全战略决策的历史研究中,本书确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最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