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红丽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古诗词一直着占据着很大比重,单纯的单篇阅读教学难度较大。但古诗词又具有篇幅短小、易于操作等特点,尤其在高考复习备考阶段,往往在课内就可以一次性完成几首古诗词的学习。因此,这类文章比较适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笔者曾通过一组咏柳诗的鉴赏比较,做了一次诗词群文阅读的简单尝试。
一、结合意象,巧选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既深奥又久远,所以把一首古诗单篇讲解越透,就越容易使学生只领略其字面意思,而很难感悟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理解其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更不用说走进它的意境和诗人产生共鸣。古诗词通常寄情于景,往往托物言志,需要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王国伟言:“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者是几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
为此,我有意选择意象相近或完全相反的一组诗词。如在教授柳永的《雨铃霖》时,我把王维的《渭城曲》、苏轼的《东栏梨花》、王之涣的《凉州词》这三首古诗并在一起。因为这几首古诗不仅是咏柳,而且都利用“柳”来表达诗人或不舍或惆怅的感情。另外,又特意选择了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绝句》、陆游的《游山西村》这三首风格迥異诗对比教学。这样编排,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走进一组古诗词的意境,与多位诗人产生共鸣。
二、学生诵读,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更流传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训。可见,朗诵是诗歌教学的基本切入点,是诗歌阅读的第一要素。一方面,诗歌的美在于它们的音韵,古人作诗是相当重视抑扬平仄的,而这种音韵美非朗诵不能体会到。另一方面,诗词给我们呈现的不仅有音韵之美,更有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诵读来置身诗境,把握整首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领悟与品味诗歌行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及艺术魅力。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更应让学生通过诵读,以声情并茂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进而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
诗歌朗诵必须做到多读,出声读,高声读,教师读,学生读,直至背诵的循序渐进。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体会到古人对平仄的追求。所以,此课的一个重心我就放在了朗诵上面。在课堂上,先分组让学生诵读,找寻节拍,判断出美感所在。高中学生相对而言,大都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学生在朗读时,明显已能把握出诗人的情感。朗诵《雨霖铃》时,声音低沉、迟缓,不自觉地流露出伤感不舍之情;《渭城曲》和《凉州词》把大家带进了塞北大漠,一股沧桑悲凉的情绪油然而生;《咏柳》《绝句》又以欢快轻松的语调,拟人出调皮的春风,表现了春天的活力等等不一而足。诗歌的言尽而意无穷处,更需通过朗诵细心揣摩。所以说,只有通过朗诵,诗歌的本质才能显现。
三、创设意境,把握主题
“一节课里读一群古诗词”,意味着教师不可能那么深、那么细、那么透地讲析古诗词。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一定要改变字斟句酌、认字释义类的单篇阅读模式。因此,采用群文阅读式的诗词教学方式,就必须创设意境,把握一组古诗词的主题意象。如这节课里教授的咏柳诗那样,紧紧围绕“柳树”这一意象,得出其形象特点(从时间、地点、角度、特点、季节、形状、颜色等切入),进而通过分析意象,发现寄寓其中的诗人情感。
同时,这样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它能时刻提醒学生,让学生目的明确,紧扣教学目标,实现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群文阅读是一组文章,先天性“量”的不同,必然也带了意境和情感的不同,因此,明确主题,紧紧围绕主题,有助于教学的实施,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诗词对比,合作探究
诗词学习最关键的应是学生最后提高了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字词释义和作者背景层面。因此,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分析很有必要。在这节课的另一个重心里,我设置了三组探究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看法,以加深学生对一组诗词的认识及理解。
探究1:在本组推荐的诗词里找出“柳”这一意象,分析其形象特点。表达方式为:我勾画出来的 (古诗题目)中的 (诗句),我感受到这是 (什么样的)柳(提示:柳的特点可从时间、地点、角度、特点、季节、形状、颜色等角度切入)。
探究2:结合刚才分析的意象“柳”的特点,深入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情感。表达方式:我感受到这是 (什么样)的柳,寄予了诗人 的情感。
探究3:群文阅读总结——不同诗歌中的柳寄寓不同的情感。
有了这样的问题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把阅读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总之,古诗词鉴赏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对于教师来说,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领略诗中的意境,并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何况是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都相对有限的高中学生。另外,语文新课标的颁布,更是增加了传统文化的比重。所以现在提倡的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方式,将会改变语文阅读的现状。因为群文阅读一节课面对的是一组文章,阅读的是一组古诗词,这就大大地实现了多阅读和多比较阅读,也实现了多种阅读方式的实践和运用。
★作者通联:甘肃敦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