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在她的颐和园行宫,安装了一条直通中南海光绪皇帝关押地的电话线。正是这条皇家电话专线,可以使慈禧随时“听”到光绪皇帝的一举一动,充分发挥了“监视”功能。此时,可怜的光绪皇帝真是应了那句俗语:命悬一“线”。
中国于光绪七年(1881年)11月建成的第一条长途电报线(津沪电报线,全长3000余里),与北京没有直接的线路联系。
直到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前3个月,因军情快速传递的需要,清廷才勉强将电报线从天津延伸至北京通州。而通州电报局电报开通,成为北京地区电信的开端。在战事更紧迫、信息沟通更急迫的形势下,清廷又不得已于1884年在崇文门内外分别建成官用、商用两个电报局。
盛宣怀:一封奏折开启古都“德律风”时代
1899年,清朝末年邮传部尚书盛宣怀撰写了《由中国电报总局开办电话》一折:“‘德律风(英文电话的音译)创自欧美,于电报为支流……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益……中国之有‘德律风也,自英人设于上海租界始,近年各处通商口岸洋人纷纷谋设……他日由短线而達长路,由传声而兼传字,势必一纵而不可收拾,不特中国电报权利必为所夺,而彼之消息更速于我……惟有劝集华商资本自办‘德律风,与电报相辅而行自通商各口岸,次第开办。再以次及于各省会、各郡县,庶可预杜诸邦觊觎之……”
这个奏折是中国电信历史的珍贵文献,它不仅在近代史上起到开启古都“德律风”时代的作用,并悉心谋划捍卫中国电信主权的对策。
细心的人会发现,盛宣怀的奏折写于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前一年。显然,这突如其来的战事使他开办“德律风”的盛意受阻。紧接着,“庚子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令清政府不堪重负,财政支出捉襟见肘,也使盛宣怀的电信建设良策暂时搁置。
颐和园慈禧专线:让光绪皇帝命悬一“线”
此后,逃往西安的慈禧或许悟出电话对迅速通报军情、传递信息、下达指令、统御天下的关键作用,才决定采纳盛宣怀的建议。
奏折上呈5年后,即1904年1月2日,盛宣怀的“德律风”行动计划才在北京开始落实。由清政府钦准的北京第一个官办电话局,在东单二条胡同翁同龢私邸旁设立。
一开始,朝廷大臣们都认为:“我们的驿站很好呀,要电报电话干什么?太后是金口玉言,她的声音是可以随随便便传出去让别人听的吗?”此时,光绪皇帝传旨在皇宫安装电话,遭到慈禧拒绝,以致出现一个奇怪现象:故宫比王府安装电话要晚上17年,15岁的溥仪才有机会在养心殿把玩电话。
1908年,慈禧在她的颐和园行宫,安装了一条直通中南海光绪皇帝关押地的电话线。正是这条皇家电话专线,可以使慈禧随时“听”到光绪皇帝的一举一动,充分发挥了“监视”功能。此时,可怜的光绪皇帝真是应了那句俗语:命悬一“线”。
庚子年战败后,慈禧常在颐和园中居住。她的电话专线就设在其寝宫前面,专线的另一端是西苑来熏风门东配殿——光绪寝殿。这年8至11月,皇家慈禧电话专线仅仅使用了4个月。
溥仪电话邀胡适:“到宫里叫我瞅瞅吧!”
对于安装电话一事,溥仪在《我的前半生》(本刊有售)中进行了回忆。
我15岁那年,有一次听庄士敦讲起电话的作用和构造,动了我的好奇心。后来又听溥杰说北府(当时称我父亲住的地方)里也有了这个玩意儿,我就叫内务府给我在养心殿里也安上一个。第二天,师傅们在毓庆宫一齐向我劝导:“外界随意打电话,冒犯了天颜,那岂不失尊严?”
“外界的冒犯,报上的我也看了不少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不是一样的吗?”
内务府看师傅说不服我,又搬来了王爷。我一句话便把他问得答不上来了:“王爷府上不是早安上电话了吗?”
“可是跟皇帝并不一样。这件事还是过两天再说……”
“皇帝怎么不一样?我就连这点儿自由也没有?不行,我就是要安!”我回头叫太监:“传内务府,今天就给我安电话!”
安好电话机,电话局送来了一个电话本,我高兴极了,翻着电话本想利用电话玩一玩。我忽然想起庄士敦提到的胡适博士,便叫了他的号码。巧得很,正是他本人接电话。
“你是胡博士吗?好极了,你猜我是谁?”
“您是谁啊?怎么我听不出来呢……”
“哈哈,甭猜啦,我说吧,我是宣统呀!”
“宣统……是皇上?”
“对啦,我是皇上。你说话我听见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让我瞅瞅吧。”
我这无心的玩笑,倒真把他给引来了。这次会见只用了20分钟左右,我问他白话文是有什么用,他在外国到过什么地方,最后表示我很愿意多念点书,像报纸文章上常说的那样,做一个“有为的青年”。不禁大为称赞,说:“皇上真是开明,皇上用功读书,前途有望,前途有望!”不料王公大臣们,特别是师傅们,听说我和这个新人物私自见了面,又像炸了油锅一般吵起来了……
(《北京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