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继县县通高速公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之后,“组组通”硬化路再次让全国人民对贵州交通发展刮目相看,也加深了对贵州“小省办大交通”的认识。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如果拿贵州农村交通的过去跟现在相比,给人更多的是感慨。
贵州曾经行路有多难?民间常言:“年年五谷丰,就是路不通;有货卖不出,致富一场空。”重山叠嶂犹如一道鸿沟,横亘在贵州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于是,当地群众对修路致富有着更迫切的渴望。
民之所愿,公路人责无旁贷。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贵州聚焦农村公路,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农村公路三年大会战”“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等专项活动,彻底打通群众出行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农村路网通畅改造。
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旅游公路 (摄影:张祥兵)
从求“通”为主到路网完善,在农村公路发展过程中,贵州公路人敢于担当,从未止步,在“四好农村路”的科学指引下,贵州公路创新引领,使之逐步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行官”。正如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卫东所言:“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多年来,贵州全省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坚持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统领,着力补短板、强服务,为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先行、强支撑,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