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居住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和仡佬族12个民族,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区。截至2018年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1118个乡镇均已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的任务目标。
“盼了这么多年,通屯水泥路终于通了,真是太高兴了!”谢玉秀30年前嫁到广西桂林荔浦新坪镇双河村委天鹅塘屯后,就一直梦想着有一天通屯水泥路能修通。对只有5户25人的天鹅塘屯村民来说,以前卖农产品极不方便,凌晨4点就要起床挑果子到通水泥路的村委会卖,修路一直是他们的梦想。2016年,广西通过实施“交通大会战”,终于让双河村的村民圆了一个梦。
“从县到乡镇,再到村屯,我们每一条农村路都有专人管理。”恭城瑶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廖文辉介绍。农村公路给乡村和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村民也更加爱路护路。从2017年开始,恭城瑶族自治县在道路管理上也下足了功夫。
官成镇位于平南县中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气候温暖,适宜各类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尤其适宜红薯生长。“我们种植红薯1300多亩,亩产一般1500公斤至2000公斤,生红薯0.5元1公斤,加工成红薯干5元1公斤。以前道路不通,我们做的红薯干就自己吃。如今村村通了水泥路,红薯加工的订单翻了番,红薯的价格也翻了番。”平南县官成镇官东村支书赵日承说。如今,官东村建起大大小小的红薯加工厂20多家。仅官东村的谢记合作社每天加工的红薯就有1万多公斤,解决村民就业百余人。“现在我在加工坊工作,每个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脱贫有信心。”贫困户曾月琼喜笑颜开。
这些发生在村民身边的故事,正是广西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大发展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截至2018年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全区14229个建制村,其中通硬化路14225个,通硬化路率99.97%,通客车12990个,通客车率91.3%。全区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少数民族地区“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广西还成功创建了桂林荔浦市等3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四好农村路”为广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和支撑。
“四好农村路”打通了广西的大山深处,为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和财气。
广西农村“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广大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要加快实施‘四建一通’工程,全面把我区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交通运输保障和支撑。”这是今年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费志荣在广西加快实施“四建一通”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明确要求。
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了加快推进“四建一通”工程(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建设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建设工程、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建设工程、建制村窄路拓宽改造建设工程和建制村通客车工程)的重大决策部署。5月6日,自治区政府第32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广西加快实施“四建一通”工程 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19—2021年)》及2019年实施方案。“四建一通”自此有了顶层设计。
同时,区绩效办已将“四建一通”工程建设纳入各设区市绩效考评,区交通运输厅建立了“四建一通”工程绩效项目库,制定了绩效考评方案,督促各市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并落实自治区激励问责措施。
广西经过整理统计,建立“四建一通”建设工程项目库,并明确了利用两至三年时间完成工作任务目标——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涉及301个乡镇247个项目约680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整治隐患里程约3.7万公里,危桥改造759座;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实施大中修2276公里;实施建制村窄路拓宽改造9037公里。
今年,广西将全面完成乡镇和建制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处治农村公路安全隐患8876公里和250座危桥,实施建制村窄路拓展改造工程4701公里,完成622个建制村通客车,实现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5.67%;到2020年底,全区基本实现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全面完成现有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危桥整治和建制村窄路拓宽改造,除地处岛屿等不具备开通客车条件的建制村之外,全区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到2021年,全区全面完成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工程建设。
“四建一通”工程任务重、责任大、时间紧。为此,广西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计划管理办法、协调调度制度、检查通报制度、廉政制度、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等,全力保障工程能够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全区发挥创新驱动精神,拓宽渠道破解资金难题、简化优化审批程序、丰富运营方式。比如,在筹融资上,来宾市采取土地开发、转让资源等方式解决项目融资难题;桂林市本级财政额外拿出3亿元作为以奖代补资金;贺州市探索合作建设模式,积极推动“土地增减挂+公路”融资模式,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向农民发行贷款;贺州、梧州等市积极与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吸引建设资金。
在土地审批上,柳州市对符合国家分类标准的农村道路按农用地管理,路基宽度8米以内的农村道路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不再进行项目用地预审;贵港政府下发通知,明确路面硬化宽度小于8米的农村公路项目,不纳入农用地转用范围,不占建设用地指标。
为了补“联”“畅”“安全”的短板,广西实施了“四建一通”工程。
在运营上,全区部分市州通过试行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模式、延伸城市公交线路、增加停靠站点等,提高经营效益。
广西交通人总动员,群策群力,致力于让“四建一通”工程真正成为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交通保障。
凤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壮族人口近1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凤山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制约凤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凤山县以脱贫攻坚为契机,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710公里,基本实现了乡(镇)100%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行政村100%通四级路,成为全市第一个实现乡乡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村村通四级公路及20户以上自然屯通硬化路的县份。2018年12月29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扶贫办联合命名凤山县为“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示范县。
截至2018年年底,广西1118个乡镇全部通硬化路。
广西将农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改善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景点景区、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基地等交通运输条件。
2017年,凤山县采取捆绑打包方式,对百乐坳至长洲、长洲至砦牙、久加至乔音、长洲至泗孟(凤山段)四条通乡(镇)四级老龄油路一次性提级改造为三级水泥路,在上级补助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通过整合资金、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中标单位垫资先建等方式,解决项目前期建设资金及征地拆迁资金缺口问题。该项目的完工,让全县所有乡镇实现了通三级及以上公路。
目前,全县计划内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已完成隐患整改里程121公里,完成投资2820万元。县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100%,县乡道安全隐患整治率达80%以上。已整治完成4个乡(镇)及建制村“畅返不畅”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四建一通”目标任务。
2014年,平南县全面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硬化路目标(路基宽度5.5米,路面宽度4.5米)。由于平南县是一个人口大县,全县面积2988平方公里,却拥有户籍总人口达152万人,是广西第四人口大县。随着平南经济的发展,拥有车辆的居民越来越多,建制村道路通行条件难以满足出行需要,节假日和圩期(集市开市的日子)堵阻现象时有发生,为此,2018年3月,由县长任主任的县大额投资委会通过了建制村村村通双车道建设事项,全县计划实施双车道建设144条750公里,按每公里投资70万元概算,总投资5.25亿元。
为了探求行得通、推得开、可借鉴的双车道建设经验,2018年下半年,平南选择新建至横岭等5条共18.6公里村道实施试点建设,总投资1126万元。难度大的项目最高造价达到每公里90万元,最低造价每公里41万元,平均造价每公里60.5万元。今年,平南县计划再建设双车道项目8个37.96公里,计划投入资金2095万元,平均造价每公里约55万元。
全区推动形成“产业跟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产业推动农民富”的格局。
随着建制村双车道农村公路越来越多,通行能力大大提高了,会车不再困难了,田路分家了,农家乐和乡村游兴起了,生活美了,钱包鼓了,百姓笑了。
田阳是壮族的发祥地,总人口33万,其中壮族占89.9%。截至2013年年底,田阳县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1085.3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51公里,国道85.48公里,省道14公里,县道223.95公里,乡道287.48公里,100%的乡镇和100%的行政村通了沥青路或水泥路。
全县农村公路列养里程831.79公里,列养率100%。全县农村公路养护优良路率39.6%,其中县道优良路率48.83%,乡道优良路率42.21%,村道优良路率33.69%。全县有10条农村公路养护示范路,晴雨通车、路况良好、交通标志牌齐全,行车舒适便捷。
田阳为进一步服务“大交通 大物流”县域发展格局,秉持着建设是生产力,运营是生产力,养护也是生产力的理念,不断健全养护机制。田阳县农村公路养护实行“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三级养护模式,以及“县乡公路干线化养护,通村公路制度化养护”模式。成立乡镇交通站,负责本乡镇所辖范围内的公路规划、基建、养护、安全等方面的协调工作。
田阳公路人全力做好道路巡查。全县所有在养农村公路均建立一路一档检查考评档案,落实下乡巡查记录。加强通村公路检查,考核,县道由县公路所组织每月进行检查一次,乡镇交通站每月组织对全镇(乡)农村公路检查一次,抽查率不低于30%。
大石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建成了大化双福公路。
同时,田阳县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田阳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方案》《农村公路养护实施细则》《农村公路养护考核办法》,并纳入县乡镇年度目标责任绩效考核范围。今年年初召开全县农村公路养护会议,层层签订责任书,构建农村公路“村负责、乡管理、县考核、市监督”的管理养护机制。
国道209线东绕城段公路工程项目全长17.1公里,拟用地9540亩,其中农用地8700亩,建设用地500亩,未利用地340公顷。为抢抓有关资料上报国土资源部前的最后一次机会,县交通部门与县国土部门主要领导亲自去区国土厅协调,调出拟占用的农保地并全部解决用地障碍。该项目建设用地预审于2018年8月2日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复。这是近年全区为数不多的公路建设用地批复。
同时,武宣县交通部门大力尝试实施前期工作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EPC)的建设模式,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在开展前期工作中,县交通部门把项目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初步设计等一系列专项前期工作实行总承包招标,将一系列前期工作委托由一家单位负责实施,业主单位只对接一个委托单位即可,使各专项前期工作能有效衔接,改变以往业主单位对接多个专项委托单位的现象,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为项目审批争取了时间。
在项目实施建设阶段,县交通部门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EPC)的建设模式,将设计招标和施工招标两次招标合并为一次招标,大大节约了时间,并且能有效架设起设计团队和施工团队沟通的桥梁,施工团队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特殊情况下可边设计边施工以缩短工期。武宣县的禄新至思灵公路建设采取了EPC的建设模式,该项目为全县农村公路建设中首个采用EPC模式的项目。2018年底该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使得武宣县成为来宾市率先实现乡乡通二级路的县份。
到2019年底,全区将完成现有乡镇和建制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
广西“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能够有效带动沿线农村特色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客货运输、特色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
桂林荔浦建成的五里至新坪农村公路
广西“四好农村路”推进工作任重道远。至2018年年底,广西部分农村公路还存在等级低、路面窄、“畅返不畅”等现象,不少山区公路受地形条件限制,多为急弯陡坡和临水临崖路段,安全隐患仍比较突出,且全区还有1239个建制村未通客车。“新时代新征程,广西公路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全面加快推进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局长姜永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