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优化研究

2019-11-25 14:55吴平陈云群贵州医科大学
灌篮 2019年14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贵州物质

吴平 陈云群 贵州医科大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娱乐内容之一,能够丰富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起到规范乡俗、凝聚民心的作用,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贵州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存在诸多问题,常常对其造成破坏,以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消费文化符号,给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更大挑战。例如:我国贵州的独竹漂运动,被称之为“水上芭蕾”,且被誉为“中华一绝,世界独有”,但因受到传承人才匮乏、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此项运动在高校的传承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深入分析贵州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问题,便于找出更加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使贵州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得以顺利开展。

一、贵州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择困惑

根据我国体育总局出版的《中华传统体育集成》一书可知,中国传统体育达到了九千多项,充分体现出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喜爱。同时,我国民间存在大量的传统体育项目亟待开发,比如落子舞、舞龙舞狮、跑竹马、秋千、风筝、石锁等等,如何将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及群体活动中,发挥这些项目所具有的价值,目前依旧缺乏可靠的理论支撑,在实践经验上也比较匮乏,给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带来较大挑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较多,其中包括了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遗产学等各个领域,但是我国体育学界对这些方面的学科知识了解不足,难以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选择[1]。此外,以我国贵州为例,独竹漂是一项具备传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传,但是在选择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会受到人才及投入资金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而出现传承弱化的问题。

(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的困惑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要勇于承担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的使命及责任,以合理有效的方式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活动的开展。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所需的人才,便于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合理构建教学体系,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2]。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缺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知识及相关的人类学、民族学、文化遗产学等理论知识,再加上田野调查存在较大不足,即使教师体现出较强的工作热情,依旧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制定的教学方法不够合理,未能充分考虑到国家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管理机制、运作模式及人才结构,无法采取合理的方法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无法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我国贵州高校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过程中也面临上述问题;显然,这将抑制贵州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贵州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路径优化

(一)加强对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调查研究

为实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大力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遴选、使用和研究,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性质类型及概念更要进行重点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可以组织师生进行当地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发挥教师的领队作用,提高基层调查的深度,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并将其整理成本地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对一些重要的传统体育项目编配影像资料,便于更好地进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保护,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及专业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3]。同时,需要组织教师进修,邀请专业的社会学大师及民俗学大师开展讲座,聘请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及相关学科教师共同完成教材编制,借助地域性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学科课程体系,为特色课程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例如,通过调查,了解我国贵州独竹漂运动传承发展的现状问题,针对现状存在的传承人才匮乏及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强多样化独竹漂竞赛活动的开展,以网络为渠道加大对此项运动的推广,也可以通过旅游业推广独竹漂运动等。

(二)确保授课模式的教学实效性

将“1+1”授课模式作为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授课方式,其主要就是指一门体育课程安排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加一名作为民间艺术家的兼职教师,以此促进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课程建设,由专业教师进行现场讲授,由民间艺术家进行现场表演,以此提高教学实效性。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必须要根据不同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聘请相应的民间艺术家,使其能够胜任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兼职教师。同时,既要保证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也要保证其道德品质及职业素养达到要求,为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利基础[4]。

(三)重视校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传播

为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领导小组,其主要成员包括了学校宣传部、分管校领导及相关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同时,需要做好整体设计,通过校园传播文化信息平台进行知识传播,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知识传递给所有师生。在“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重要节假日的时候,应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宣传工作,以此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使全校师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接收并学习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知识。其次,需要将“体育文化节”打造成一个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的宣传主战场,通过节日开幕式让民俗艺术家进行表演,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知识,自觉接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进而产生良好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意识[5]。总之,传播是传承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途径,高校需认识到传播与传承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促进贵州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一个比较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想要实现贵族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当地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存在的问题,积极加强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调查研究,确保授课模式的教学实效性,重视校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传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路径优化,使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贵州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Tough Nut to Crack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