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而当下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体育类高职院校拥有相对较为先进的体育场馆以及体育设施,并且有大量的专业教师团队,各类体育项目的教学也相对较为全面,这些条件是普通的高职院校所不具备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是实现体育类高职院校开放式办学的基础,拥有较为宽广的办学思路,是一个有效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的手段,能够是体育类高职院校得到充足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社会服务功能分为狭义以及广义[1]。狭义是指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满足社会上的体育人才需求为标准,将行业办学的优势充分的利用,并且把信息、场馆、人才以及专业等资源充分发挥,将以体育为特色的直接服务活动提供给社会,并且大多的服务活动都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而广义的社会服务功能就是指通过培养体育类高等专业性人才以及开展相关的体育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在间接地服务。
通过阅读调研资料笔者得知,近年来虽然我国体育类高职院校已经将社会服务功能不断的进行强化凸显,在全民健身服务、场馆开放、承接赛事、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提供了作为体育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但是这也仅仅是少数[2]。站在整体的角度来看,我国大多数体育类高职院校从未重视过办学定位中的社会服务功能,在院校的发展战略中并没有将社会服务功能渗透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高校还没有意识到社会服务功能的渗透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竞争力。除此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错误地认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就是社会服务,认为通过本校学生在社会上的实践训练就是对社会提供服务,这样的想法是存在严重弊端的,学生社会实践以及社会服务都没有被得到重视,对体育类高职院校学生自身以及社会服务功能的发展都形成了很大的局限性。最后是存在被动性服务,大多数体育类高职院校进行社会服务时都存在很强的被动性,换而言之就是为了完成必要的任务而不是对社会服务功能进行主动的开发,并且通常在一些具有公益性的体育服务上计较支出成本。
体育类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才的教育培训,大多数体育类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这样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能够很好的对人才进行培训,而这样的教育培训是这些院校提供给社会仅有的服务功能,其他一些例如场地、人才、专业、信息等方面并不能提供给社会有效的服务。除此之外,我国传统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等因素都限制着体育类高职院校对社会提供服务,并且服务领域极其局限,因此就出现经济效益低下、科技含量低下的问题,体育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根本没有办法得到体现。
我国体育类高职院校基本上没有设立专门的社会服务部门,而造成这样原因的根本就是因为对于社会服务的认识我国众多高校都存在着很大程度欠缺,相应的服务管理机制也没有建立。社会服务功能必须由体育类高职院校中相关部门进行配合协调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而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又必须依赖于一个完善的机制进行规范。这样缺乏完善管理机制的社会服务体系就会造成严重缺乏系统性,服务管理水平也相较低下。
对于体育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开发与实现很大程度上也是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已经出台相关的政策充分明确了体育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落实是国家赋予体育类高职院校的任务[3]。因此要充分加强体育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意识的提升,要深刻地认识到社会服务的真正含义,所谓的社会服务不是为了将服务功能进行体现才进行服务,而是要从内而外的认识到体育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定位,将其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并且收获可观的社会服务效益。体育就是体育类高职院校服务的特色,并且要将这个特色就充分的发扬,而面向社会以及立足行业就是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服务定位。不要狭隘的将服务群众局限于体育行业,社会经济发展快速的背景下体育需求也是体育类高职院应当考虑的服务方向之一,这也是体育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真正含义的完美体现。
“请进来”与“送出去”服务是体育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中体育多带的特点,而体育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内容可以由其特色以及内部资源分为以下几个方面[4]。第一,教育培训服务。教育培训工作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体育类高职院校均有设立的一项服务内容,并且该内容也是整个体育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体组成部分。例如某体育类高职院校就成立了五大培训基地,该基地也成为我国体育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典范。体育类高职院校应当将自身优厚的办学优势以及专业性并借助各个体育平台搭建起专业的教育培训平台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第二,职业与人才服务。充分开发学院办学以来培养出的体育专业高等技术性人才,并倡导其投入社会公益服务事业,让大众与这些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进行亲密互动,将体育的魅力传达给大众;充分发挥体育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带头作用,将体育文化带入到各类体育协会以及中小学的校园中去,普及体育知识教育;挖掘体育类高等职业院校内在资源,将学院内优秀教练员以及学生带到社会中使其在社会服务中贡献自身的价值,体育保健类学生就可以定期为省市级运动队开展身体康复以及运动机能调理等服务。
社会服务中心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必要机构,并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其完善的服务管理制度,充分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用完善的社会服务机制去保障体育类高职院校有效地开展社会服务,为社会为民众提供有保障的高质量服务,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社会服务不能是走走过场,应当对每次进行服务的过程、内容等进行详细地记录并作出评价,并且根据结果对自身服务体系的不足进行不断的完善。
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服务不能仅仅存在于形式上的片面服务,更不应该为了服务而进行服务,而是应当将自身社会服务功能进行不断的挖掘,主动投入社会、面向大众进行服务。这是体育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定位,同时也是体育类高职院校进步发展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