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在大学校园内得到了普及应用,手机APP软件的娱乐性及便利性特点日趋明显,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与喜爱。其中运动类APP为人们提供健身监测数据,科学的健身瘦身指导等,在大学生中应用率较高。体育运动类APP的运用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极为深远。高校应当合理利用体育运动类APP软件,树立学生的体育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从而为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表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身力量。
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以校园为空间载体,以学生的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
目前,校园文化逐渐引起学校的重视,但是大多数学校只是重点关注校园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等,而忽视了体育文化的建设。学校只是认为体育文化就是简单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而没有意识到体育文化与校园的整体发展、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关系,更没有对体育文化进行长远的规划,这不仅阻碍了学生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还不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更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目前,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缺乏开放性及多元性。学校的体育文化是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下建设发展的,缺乏创新性及开放性。此外,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是以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而进行的,形式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及多元性。这不仅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还不利于校园整体文化建设的推进。
学校体育物质基础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体育文化的发展推进。物质基础的匮乏主要表现为学校缺乏相应的体育场馆设施。由于前期规划的原因或者后期体育场馆使用率不高,学校不再或减少了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学生不能正常开展体育活动,从而也为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体育运动类APP的应用成为学生健身交流的工具,它创新了体育行为的文化载体,打破了传统的体育场馆设施匮乏的困境。运用体育运动类APP,学生的体育运动行为不受场地限制,在走廊、校园内等随时随地完成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类APP打破了年纪、院系、性别的局限,学生自觉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培养了体育健身的意识。此外,体育运动类APP将网络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内,改变学生沉溺网络、沉溺游戏的现象,学生自觉地进行户外体育健身运动,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构建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运动类APP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它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并根据学生的差异化要求提供有针对性地健身指导,受到了学生的喜爱。通过体育运动类APP的使用,学生增强了体育的热情,更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培养了学生的体育精神。此外,体育运动类APP对健身出现的身体疲惫、肌肉酸痛等负面影响都有科学的指导,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敢于拼搏,超越自己,从而形成学生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促进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体育运动类APP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学生可以利用体育运动类APP进行运动健身,并实时进行互动交流。体育运动类APP项目多种多样,满足了学生对不同项目的需求。此外,学校还可以将体育运动类APP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丰富课堂内容,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类APP“交付内容”多样性的特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构建多样化的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运动类APP有助于构建智能化的校园体育平台,学校可以将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运动类APP结合起来,打造智能化、趣味性的体育课堂。同时也可以在体育运动类APP的指导下,开展体育活动,以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类APP的指导及环节开展教学内容,打造信息化的校园体育文化,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及发展,体育运动类APP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具有较强的学生基础。体育运动类APP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类APP创新了校园体育文化的载体;体育运动类APP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体育运动类APP有助于构建多样性的校园体育文化;体育运动类APP有助于构建信息化的校园体育文化。因此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类APP的优点,树立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意识,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