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佩佩 陕西省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体育教育是高职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提高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水平的作用。高职体育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然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在《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在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改革背景下,过去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如教学方式陈旧、体育设施不足以及改革动力不足等问题。
在高职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方式陈旧的问题普遍存在。体育教学方式陈旧表现在体育课教学重视到课率过于实际的体育训练,甚至把到课率作为体育平时成绩的大头,使得大部分身体素质不高的学生也能够轻松通过体育考核。体育考核流于形式是职高体育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学方式的陈旧还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对于学生体育课的教学仅仅是演示和说明,并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陈旧且草率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学得体育知识,也削弱了体育教学的严肃性减少了学生对体育的尊重。
在高职院校限于资金和场地,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比较常见,体育设施的不足直接制约了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可能,甚至部分老旧的体育设施对学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体育教学离不开体育设施,如足球、篮球、跳绳、乒乓球等众多运动都需要体育设施的支持。高职院校很难要求学生在没有篮筐的积极篮球场训练篮球,同样的道理在其他体育项目的课堂上是通用的。由于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往往把体育设备更新经费的优先级排在很低的位置,这也使得体育设施更新迟迟得不到进展,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也影响了学校体育课堂的长远发展。
在高职院校,影响学校口碑的是就业率,学校也更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的集体研讨远多于在体育课上的研讨。部分高职学校甚至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而故意削减体育课的课时,极大地打击了体育课教师落实教学创新改革的动力。限于课时,教师的很多体育教学改革理念没有时间实施,能把所要教学的体育知识基本传授完成都十分困难,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更是难上加难。
高职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应更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而不再是课堂上的到课率以及短暂的训练。高职院校应建立以学生个人身体素质提高的综合教学体系,以每周跑步打卡以及班级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出发设计教学方案,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期结束时都能获得实质性的身体素质的提升。要设置体育考核统一标准和个人标准。对于完成统一标准的学生,给予体育考核合格的评价,而对于无法完成统一标准但能够完成个人标准的学生,既学生身体素质在整个学期有实质性提升的学生应给予合格评价。对于个人标准也无法达标的学生应直接重修,不允许补考。唯有如此才能使得学生能在体育教学下真正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高职院校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有关部门应积极介入并定期检查,从而督促学校完成体育基础设施的定期更新。限于经费,高职院校的体育基础设施频率不可能太高,这就使得体育课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监督学生维护好体育基础设施。体育教师应在课堂上声明体育设施的使用纪律,禁止学生故意攀爬体育设施,用体育器械打斗或者恶意损坏体育器械。对于消耗率较高的体育设施,应由班集体统一购买和维护,由学校存储,以减少学校维护体育基础设施的成本。教师应充分对体育设施进行利用,不能为了维护设备的完好而放弃体育教学任务。教师有维护体育基础设施完好的责任但也有完成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义务,为了监督教师对相关设施的维护情况以及教学情况,应在体育课的主要运动场所周边安置摄像头,唯如此才能使得高职院校保持良好的体育教学基础以及教学改革环境,才能在出现教学事故时及时厘清责任,减少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体育创新教学改革动力不足的原因在于没有激励机制,也没有额外的课时。地方教育管理单位应设立体育教学创新激励机制,以鼓励高职院校积极实施体育教学改革,主动寻求教学改革的创新方式。应鼓励学校多进行学校间和学校内的体育比赛,以比赛促进学生的体育运动。可以考虑设立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比赛项目,让班集体作为运动和训练的主体,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间的友谊,增进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影响力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教学创新改革依然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学校在经费、课时以及激励政策上积极配合,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应重新定位体育教学的目的,把体育教学的考核回归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上来。也只有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才能在日后工作岗位中更好地贡献自身的力量,才能从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