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的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9-11-25 07:41:37山西忻州师范学院王小艳
办公室业务 2019年23期
关键词:层面管理制度图书

文/山西忻州师范学院 王小艳

整体上来看,很多大学图书馆的图书管理能力都有了较好的提高,但图书管理中存在着具体问题是不争事实,能否对相应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也是图书管理进程加快、图书管理有效性提升的关键。新时期,固化的图书管理理念与方式方法实际有效性不断降低,图书管理创新性和有效性的提升也应当联系在一起,而管理不足与管理问题客观存在下,如何更好进行图书管理也是大学图书馆在持续发展和运转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事宜。

一、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概述

大学图书馆综合管理体系中,图书管理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管理状况好坏与否也会对整体管理状况产生很大影响。随着很多高校图书馆规模的不断增加,图书数量的不断增加,图书管理上的压力也随之上升,传统图书管理方式方法的实际有效性更是不断降低。创新是图书管理层面十分重要的一项事宜,但已存在的图书管理问题制约性十分明显,一系列图书管理问题更是需要得到较好解决。虽然很多大学图书馆在图书管理层面进行了较多投入,但管理层面投入与成效取得间明显失衡,想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图书管理问题的解决更是有很大难度。但提升图书管理能力显得越发必要,图书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更是需要得到较好应对和解决,对于高校以及图书馆管理主体而言,其自然要对图书管理问题如何解决,管理质量如何提高等事宜进行充分思考。

二、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度层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图书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成了很多具体管理不足产生的诱发原因。制度化管理是现阶段大学图书馆管理体系运转,以及图书管理在内各项管理活动开展的重要保障。但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制度往往处于缺位或不健全的状态之中,一个良好的图书管理环境很难在这一状态下形成,图书管理层面的权责关系也较为混乱。图书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形下,图书管理活动开展中也往往伴随着规划方案缺失的具体问题,这也使得实际管理中往往带有了较为盲目的色彩,其想要提升图书管理有效性会十分困难。缺乏制度的指导与规范时,大学图书馆在图书管理中往往会陷入较为被动的状态之中,很多突发性管理问题的产生也会使得管理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和应用。

(二)图书管理方式方法单一。对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较为多样,其中,管理方式方法的选用影响性最为明显。当前,很多大学图书馆在图书管理中并未认识到管理方式方法的影响性,且实际管理理念较为陈旧时,单一且固化的管理方式方法也被长时间沿用,这也直接导致图书管理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很难得到有效提升。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基本趋势,大学图书馆当前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提升,但图书管理层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为低下,很多管理事务在解决上对“人力资源”的依赖性也较为明显,这不仅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时也拉低了管理效率。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大学图书馆在图书管理上已经对固化的方式方法产生了依赖性,这也进一步压缩了管理层面创新的操作空间。因此,图书管理方式方法选用层面存在的具体不足也是图书管理层面的一种问题体现。

(三)师生阅读需求很难被充分满足。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虽然是对具体图书进行的管理,但管理的目的目标一方面在于促进图书馆的更好运转,另一方面则要服务于师生群体。换言之,师生的图书阅读需求也需要借助图书管理予以更好满足。但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往往忽略了师生阅读需求的满足,这也导致图书管理的功能性较为单一,且管理目标对具体图书管理活动的引导性作用大打折扣。此外,图书管理主体并未主动的进行师生阅读需求的分析,这在降低了图书管理有效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师生群体的阅读体验,图书馆本身的功能发挥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与限制。当新增的图书无法与师生阅读需求较好匹配时,后续图书管理活动在开展上也会受到一些明显的负面影响,想要进一步提升图书管理的实际有效性也会更为困难。

三、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持续完善图书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需要成为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基础选择,而持续完善图书管理制度也是管理层面进行优化的一个基础。例如,吉林外国语大学在2017年进行了图书馆扩建,同年,其更是在科学分析图书管理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对固有的图书管理制度进行了调整。通过明确图书管理目标,明晰图书管理权责关系,划分图书管理事务等方式,将基础性管理制度放在了较高的位置,新的图书管理制度也有效指导了各个层面与各个时期图书管理活动的开展。其他大学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也要将制度建设事宜作为前置性工作,通过持续性的进行制度完善,使得制度能够更好发挥出其指导与规范性功能,形成一个更为良好的图书管理环境。一旦图书管理制度得到了较好的完善,大学图书馆在图书管理上也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图书管理问题也可以得到较好规避。

(二)多元化图书管理方式方法。由于图书管理方式方法的选用会对图书管理进程与成效取得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方式方法选用层面进行调整也是图书管理有效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例如,南京审计学院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对信息技术进行了较好应用,其通过购买专门的图书管理软件,并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得信息技术较好融入到了一般性图书管理活动开展之中。得益于信息化的图书管理,一般性图书管理事务在解决上的效率大为提升,其整体上的图书管理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通过对图书管理主体性人员进行培训,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进行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是不错选择。特别是在图书馆综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已经有了明显提升后,图书管理层面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难度相对较低,电子计算机以及专业化管理软件的应用价值也可以更好凸显出来。

(三)积极进行师生阅读需求分析与满足。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同师生阅读需求间较好适配,图书管理优化视角下,管理主体需要积极进行师生阅读需求的分析,并在较好分析师生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对师生阅读需求予以满足。例如,在新增图书这一管理活动开展中,图书馆可以通过在线调研的方式,对师生群体较为感兴趣的图书类型、数目等信息进行获取,并在整个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图书的采买。此外,常规图书管理活动开展中,图书管理主体也要强化同师生群体的沟通,对于其一般性图书阅读需求进行较好分析,并鼓励师生群体提出一些图书管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科学、系统的对师生阅读需求进行分析,并在图书管理层面予以满足,图书管理的实际有效性便可以大为增加,图书管理资源自然也可以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

四、结语

可以被应用到大学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新理论、新方法较为多样的,但图书管理层面的创新,以及相关问题解决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对于图书馆内图书管理主体而言,其无必要科学地进行图书管理状况、环境、问题的分析,从而更为具有针对性的在管理层面进行调整与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图书管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时间周期,而图书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提升也并不简单,图书馆也要不断发现图书管理问题,解决图书管理问题,将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作为自身图书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动态过程。

猜你喜欢
层面管理制度图书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班里有个图书角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中国军转民(2017年7期)2017-12-19 13:30:10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