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研究

2019-11-25 20:11刘瀚钰山西大学
灌篮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创设体育游戏

刘瀚钰 山西大学

一、幼儿体育游戏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

(一)幼儿体育游戏与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关系

幼儿的身体机能发展尚不成熟,要使其能够健康成长,须借助运动这一方式。有关幼儿园教育的指导工作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工作应作为首要任务来对待。体育游戏的安排不仅有助于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而且对幼儿体质,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里也是有利的。体育游戏还增强幼儿协调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幼儿体育游戏与幼儿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1.有益于幼儿智力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开展体育游戏时,幼儿的智力也会得以发展。体育游戏也包括了多种竞赛类游戏,而此类游戏的开展会存在输赢。利用此种游戏,可以教会幼儿如何正确看待输赢,也可以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能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

2.有益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和规则意识的形成

体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也会获得发展。同时,游戏的开展是依照相关规则进行的,对幼儿活动产生约束作用,形成规则意识。此外,即使在参与过程中遇到各类矛盾,幼儿也可以借助已有的沟通能力来协调和解决。

3.有益于幼儿认知力的提升

对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游戏的感知来获得的,是幼儿认知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同时,借助体育游戏的形象性特征,还可以使幼儿的身心获得全面的、完善的发展,可以帮助幼儿理解一些对其来说较为抽象的概念,并获得一定的知识。

二、幼儿体育游戏与亲社会行为

(一)亲社会行为

1972年,韦斯伯格首先提出了“亲社会行为”一词,那时是用来表示所有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比如类似于同情、慈善、分享、协助、捐款、救灾和自我牺牲等。具体的情景不同所表现的行为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目的就是让社会和他人获得一定益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朱智贤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人们在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二)体育游戏的功能

1.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幼儿认知能力不良。幼儿的身体活动能力是幼儿行为的基础,幼儿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有了初步的了解,自我概念开始形成。例如,能够自己系鞋带,完成一个舞蹈动作,比别人先学会跳圈等这种行为,会让幼儿得到教师的认可,使幼儿更加自信和勇敢,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对幼儿身体健康的促进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但功能不健全,动作不协调、独立运动能力差。因此要做多种不同的运动来发展,而在体育游戏中的抓、爬、滚、跑、跳、投等动作能够发展幼儿的协调性,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的运动,促进幼儿的骨骼和肌肉的发展。

3.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通过教师进行体育游戏过程及内容的编排和选择,有目的地培养幼儿遵守纪律,在群体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精神。

三、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决定着教学结果的好坏,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为了提高幼儿的体育活动的兴趣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幼儿安全意识薄弱,教师需要提前检查场地的安全性,场地设施安排等,创设多彩、卡通的游戏环境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二)体育游戏情境中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体育游戏组织进行过程中都应是轻松愉快的,有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流,社交能力差;有的易冲动;有的孤独、抑郁;因此,我们应创设良好的环境,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状态来科学安排体育游戏的内容,例如小班幼儿对游戏中的动作、角色以及情节比较感兴趣,对结果兴趣不大,即可以多安排难度较小的游戏;中班幼儿即喜欢有情节、有角色,同时具有追逐性的游戏,对游戏结果开始逐渐关注,可以安排幼儿有角色的进行走、跑、跳、投等类型的体育游戏;而大班幼儿喜欢竞赛性强、难度稍大等类型的游戏,要通过幼儿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功,具有一定的规则,象征性游戏、简易性游戏,都能让幼儿有直观感受,使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三)合理安排运动强度

幼儿的心脏比较小,承受负荷的能力也较小,且平均心率一般在2-3岁 100-120次/min,4-7岁80-100次/min。幼儿年龄越小,心率越不稳定。因此在安排体育游戏活动时,活动强度不能过大,且需要注意动静结合,通过观察面部颜色和测试心率等方法来检测运动量是否合适,便于及时掌握和调整,避免幼儿因过劳影响健康。

猜你喜欢
创设体育游戏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