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双 农安县实验中学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思维较为灵活,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基于此,高中田径教练员要明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抓住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对策,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为日后步入大学或专业训练队奠定基础。结合高中时期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等不同干扰因素,就制约运动员训练质量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基于后备人才培养视域,提出了平衡文化课学习与田径训练的有效途径,旨在为提升我国后备田径人才质量提供些许参考或助力。
高中是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和田径运动水平的整体上升,运动后备人才储备功不可没。高中田径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该项目的人才培养,不仅可以避免出现后备人才的断层,还可以促进田径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只有将青少年田径训练做好,形成系统训练的机制,才会为业余训练打好基础,成为高水平田径人才选拔的源泉。一直以来,在我国众多竞技体育领域当中,田径运动都属于相对薄弱环节。而且由于高中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如何在保障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又能够提升训练质量效果,这就需要实施科学训练理念和内容,因地制宜地选取与之对应的策略,最终为发现、培养、输送高水平田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首先,目前高中田径训练动机和功利性极强,教练员理论水平偏低,自身素质十分局限,导致学训矛盾十分突出。强烈的功利性造成运动员十分疲倦,在训练中普遍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甚至部分运动员在没有达到功利性动机后,选择了放弃训练或出现负面情绪。不仅没有积极的训练态度,还会对其他队员起到不良的影响。由于高中学业压力大,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存在时间冲突。但是很多运动员无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从而出现了此消彼长的状况。其次,教练员理论水平偏低,终身学习意识不够,缺乏继续深造和培训的学习,多沿用以往的训练模式,理论会与时代脱节。最后,高中田径运动员学习重视力度不够,同时缺乏足够的训练经费,物质支持匮乏,致使训练条件十分艰苦。而且选拔机制不完善,选拔机制不完善。选材多通过经验和测试结果,缺乏科学化依据和健全的体制,个人档案制度也不完备,培养结果往往差强人意。
高中田径教练员要结合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在全校范围内做好前期的动员和宣传工作,提升选材的广泛性与专业性,借助体育课测评和校级运动会的契机,加大科学选拔田径运动员的力度。同时以运动员生理发展水平为依据,结合高中生自身的优势,严把入队检测质量关。一方面,运动员需要具备基本的田径技能或擅长的项目。另一方面,个人品质和心理素质要过硬,并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已成田径队建设的有效性。
田径训练教练员要与时俱进地吸收最新训练理念和方法,注重训练知识的储备、积累和更新,及时总结和吸取经验,强化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找出训练规律。同时在训练执行过程中,不要对田径训练工作产生理想化思想,避免训练知识与训练实践指导出现脱钩。在实际训练当中,注重学生核心力量的培养,采取多元化训练模式满足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教练员还要明晰自身的职责,秉承为学生服务和长久发展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地投入到训练和实践当中。
教练员要采取有效的训练手段,适应现代竞技体育节奏,实施科学化反馈机制体系,不断完善训练等级制度,通过有效的训练时间合理安排训练负荷,使得运动员能够根据训练目标提高训练质量。此外形成有效的培养模式,注重田径训练的循序渐进,提升技术训练的针对性,根据运动员可塑性强的特点制定与之贴合的策略,避免技术的泛化、吃不饱等现象的反复出现。
按照每个运动员的专项,教练员要以年度计划为目标,根据周、月和季度设计相应的训练计划,保证训练计划的组织性和科学性,并在反复的检验中持续完善。关注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加大对田径专项技术的优化应用,使用和改编国内外先进训练方法,有效地提高田径教练执教能力和训练效率。
总之,高中田径教练员应该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树立正确训练观念,掌握运动员的专项特点,从培养田径后备人才视角出发,重视对运动员的长期规划,提高科学选材的眼光,结合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运动水平,把握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政策。此外还需要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形成踏实训练的氛围,有效化解学练矛盾,循序渐进地培养高素质田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