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甲换
民俗体育文化融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研究*
林甲换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教学部,浙江 宁波 315100)
探究民俗体育文化融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意义及可行性。认为民俗体育文化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融合具有双向促进的作用,一方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支撑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民俗体育文化能够避免千镇一面增加小镇特色,从而提振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自信。在具体策略上首先应设立相关组织机构,加强文化价值挖掘作为民俗体育活动运作的基础;同时也应注重场地设施的投放以及赛事的打造,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民俗体育文化;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传承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体育产业无疑成为了拥有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囊括了广泛的消费群体,能够持续地刺激消费群体的需求,使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01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多份文件以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旅游”模式已经成为体育产业规划的一个重心。基于体育产业可观的发展前景,2017年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1]。目前,第一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数量、类型繁多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如何打造出独特的一面,已经成为各个小镇规划所需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基于此,考虑到各个地区普遍拥有符合当地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即依附当地的生活风俗习惯传承至今的体育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体现地区独有的民俗文化特征。故将民俗体育文化融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有利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差异化建设,让当地民俗文化走出小镇广为人们所知。
巩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民俗体育文化具有天然的传承性,一旦形成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就有了独特的活动规律与惯性,作为其传承至今的主要支撑。民俗体育的传承本身的特性涵盖了时间上的持续以及空间上的广延两个属性,即代代传承与地区的横向传播。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具有明确政策导向的地区性工程,必将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同样也将会达到广泛宣传吸引流量的效果。因此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承载民俗体育文化的载体将会起到巩固及推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民俗体育文化现今的传承发展路径更加依赖于旅游文化的支撑[2],对于那些旅游经济欠缺发达的地区,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即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面临失传的民俗体育形式)
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民俗体育文化传承至今,不单单依赖于传统保留的形式,更是吸纳了外部先进的技术与文化,其发展演变不是同一水平线上的而是曲线上升的。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更加开放、包容的特性,工具的产生及演变也推动了人类生活方式的便利化与舒适化。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文化精髓的传承以及表现形式上的革新,形式上的革新达到一定的累积可能就会带来跨越式的工具创造。如今人类的生活方式相比过去大有不同,其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基于现代文明对文化的理解以及现有生活方式的融合。因此,文化的传承不能止步于完整保留,而是要追求保留精髓、发展形式的过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本地民俗体育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利用旅游带动效应为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增添动力。一方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具有产业聚集效应,以其核心产业向外辐射吸引更多项目的交流以及人才的交流,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另一方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地方文化的展示平台,能够让文化接受外界的检验从而利于文化长远的发展,起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作用。
展示文化内涵,提升小镇品味。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旨在发展地方体育产业,而地方体育产业如何呈现出地方特色则是在小镇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特色元素,是当地的一个文化符号,将其作为切入点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行规划一方面可以丰富小镇的文化内涵,展示当地人民在体育方面长久以来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小镇在规划中使用现代体育形式的堆砌从而丧失地方特色的问题。站在小镇经济效益的视角来看,小镇旅游业的发展是经济效益的直接源头,民俗体育文化表现为小镇对外宣传的特色,其趣味性与文化特征能够直接吸引到游客来访,为小镇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增强文化认同。当地民俗体育文化传承至今得益于当地居民对其悉心的保护与运用。如今,将民俗体育文化融入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即搭建了当地民俗体育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让其从当地居民内部的交流与碰撞向外界拓展。这种文化展示渠道的拓宽一方面是基于当地居民对自有文化的认同与尊崇,另一方面也能够将这种文化认同感在对外展示的过程中得以验证并予以加强。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在于推动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促进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乃至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制定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策略将以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进行考量,民俗体育文化将作为形式上的载体发挥其作用。民俗文化融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从整体到细节逐步规划,从而保证小镇体育文化开放的有序性。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至今都是由的当地居民自发创造与组织,靠的是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所形成的文化习俗。然而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浮躁的风气逐渐蔓延,单纯的社会关系逐渐消失,许多行为方式难以依赖于自发而更多依靠组织机构规范得以留存。对于民俗体育文化亦是如此,伴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现代娱乐方式日渐丰富,传统文化与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激起人们内心的波澜。因此,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设立民俗体育相关的组织机构无论是事业单位、体育社团抑或是企业机构在现在看来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设立相关机构对民俗体育文化进行规范化的运作能够保证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保证其文化内涵的完整性与延续性。另一方面,在保证民俗体育文化完整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包装展示,相对来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展示民俗体育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此外,组织机构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鼓励与扶持,政府的扶持有助于更多的组织机构加入到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与运作中来。
民俗体育文化长久以来以代代相传的形式流传,以至于到现在许多的民俗体育形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在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中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或将其记录在案或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使其得以流传。因此,这些掌握民俗体育形式及文化内涵的专业人才当地政府应予以重点鼓励。例如,邀请他们为当地居民传授技艺,并讲授该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文化渊源,或可拍摄相关宣传片在当地进行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唤醒或者加深一部分居民对民俗的印象,以及建立另一部分以年轻人为主的居民对民俗的认知。另一方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需要培训更多民俗体育项目的相关指导人员,通过定期组织培训交流会加深指导人员对民俗体育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传达体育文化的内涵。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一大重心应落在校园内的传承。一方面,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记忆最为模糊,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已经脱离了传统民俗文化这一大块内容,因此学生群体是最需要去接受民俗体育文化的培养的。另一方面,学生群体对知识的接受度是最好的,他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去接收、吸纳新的知识,因此在许多方面的教育上主张从学生抓起。从这个角度看,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作为学生体育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加强自身对民俗体育文化的认知,积极参加当地组织的民俗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从而承担起学校民俗体育文化教育的职责。另外,学校方面也应该通过对学生的兴趣方向的调研开展相关民俗体育文化课程,组织相关民俗体育文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对民俗体育的兴趣。学校还可以邀请当地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人来校进行公开讲座以拓展学生接触民俗体育文化的渠道。
近年来为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各地政府部门在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上颇显成效,但这些基础设施多数为统一定制的现代化的健身器械,难以呈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而民俗体育则可利用其地域特殊性彰显地方特色。民俗体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特定工具的运用,如最为典型的舞龙舞狮项目就需要借助特定服装与道具的配合。因此,在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时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到开展民俗体育所需的公共场地建设以及相关服装道具的配置。小镇应合理选取相应区域作为民俗体育公共场所的规划地段,作为小镇规划的核心区域选址上应考虑到开展活动时对游客及居民的聚集性以及展示效果的显著性,即该地段在开展民俗体育活动时能够起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公共设施的配置不仅能够便于当地居民获取相关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资源,也能够作为当地展示民俗体育文化的一个平台。
竞技作为活动的一项运作方式起到极大提高民众参与热情的作用,以其刺激性、自我超越以及奖励性的特质吸引到民众。若将民俗体育植入竞技的元素,举办民俗体育赛事,必将极大地调动当地民众乃至各地对该项活动感兴趣的人员的积极性。2014年起,国务院对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的取消为民俗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民俗体育赛事应借此机会进入人们的视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当地民俗体育文化的发源地,配合民俗体育公共设施的建设,为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可操作的条件。定期举办民俗体育赛事,有利于打响赛事品牌,为民俗文化向外输送创造条件。因此,政府方面也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积极引导,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保证全民参与的条件,并且加大宣传力度,让民俗体育赛事走出小镇走向全国。
在民俗体育实践层面上提出的设想与建议都是建立在理论层面已有完整的研究成果,而仅需将其外化为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并对外展示的基础上。理论研究起到了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在这里理论研究主要指对民俗体育背后的文化内涵的挖掘。相关部门需组织对当地民俗体育文化有深度见解的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与探讨,包括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早期形态,民俗体育文化的流变以及所传达的精神面貌等等。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在当地设立展馆对外展出,或收藏于相关部门作为民俗体育活动运营的参考。另外,在把握民俗体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可以对外开展各种各样的民俗体育活动形式,适当融入现代化的元素以提升民俗体育的趣味性。
大力推动运动休闲小镇的建设其目的在于引导全民健身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入以其独有趣味性与文化内涵吸引着当地居民乃至游客的参与达到引导全民健身的效果,避免小镇规划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特征。此外通过民俗体育赛事以及相关宣传手段将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包装输出,能够较快打响当地民俗文化的品牌,从而为小镇带来旅游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软实力,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沉淀民族体育文化总能呈现出的令人惊叹的魅力,一方面表现为以极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传达出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则体现为丰富多彩抓人眼球的体育活动形式。在进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将文化内涵的精髓以及所传达精神面貌作为重心,主打文化而非外在形式,将民俗体育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与精神面貌生动而准确地传达给民众。在小镇建设上,政府及相关部门需保障民俗体育设施的完善以及指导人员的配置,确保民俗体育文化从研究到开展活动整个产业链条的完整性。
[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Z].2017.
[2] 郎勇春,李刚,李伟艳.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演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165-167.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with Sports Leisure Characteristics Integrating Folk Sports Culture
LIN Jiahuan
(Ningbo Cit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ingbo 315100, Zhejiang, China)
2018宁波市哲社科学学科带头人培育项目成果。
林甲换(1982—),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