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高校排舞课程开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2019-11-25 20:11:56
运动精品 2019年8期
关键词:师资赛事运动

陈 静

制约高校排舞课程开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陈 静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排舞作为休闲体育项目,融合了多种文化的传承性与创新性,可使高校大学生从中感受舞蹈运动的乐趣与风范。然而,在高校,排舞课程的推广仍面临诸多因素的限制,如课程理论欠缺,资源信息不足,设施条件不完善,相关知识普及度不够,师资力量不强等等。文章梳理制约高校排舞课程开展的因素,提出改进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高校;排舞课程;制约因素;改进策略

排舞具有较高的娱乐性、健身性、大众性、时尚性特点。从舞蹈风格来看,排舞最早源自美国西部乡间社交舞蹈,在与其他舞种、曲风的融合与吸收中也逐渐形成多元化舞步[1]。从现有的排舞编排设计与舞步规范来看,流行的每一支排舞都有相对固定的舞曲名称、舞步节拍及组合动作,如单脚支撑来保持重心平移的动作多,而跳跃式冲击性强的动作相对较少,运动风险小,适宜多人共舞,单人独舞。在排舞节奏风格上,快慢难易可以自由选择,成为高校休闲健身运动的新宠。鉴于排舞在高校校园的推广现状,尽管有些高校将之列入公共体育课,但因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引入时间短,大学生参与及认知度低,加之高校对其重视不足,使其推广面临诸多限制。为此,本文将着重就影响因素进行探析,提出改进思路和对策。

1 高校排舞课程开展的制约因素

1.1 理论研究不深入,学校重视不足

排舞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引入时间短,其运动方式与体育舞蹈、健美操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在技术难度、表演技巧方面相对自由、多变。相较而言,排舞在推广中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也有高校及机构在研究排舞理论,但在舞蹈步法、舞姿动作,曲风类型、队型编排等方面理论性不足,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比赛及推广中缺乏健全的评价标准体系,制约了排舞课程在高校的广泛推广。同时,高校自身并未对排舞运动给予足够重视,在学科发展上,也没有排舞方向的本科、研究生专项培养,也是影响排舞教学及师资匮乏的主要原因。

1.2 教学资源不完善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与发展都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支撑。但从我国高校实施排舞课程现状来看,教材缺失问题明显,一些高校自主开发的排舞教材缺乏权威性,也未结合排舞课程细化教学纲要,在电子类电教资源建设上更是匮乏。据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库的检索发现,与排舞运动有关的出版物仅有五六种,且多数是对排舞运动的简单介绍。高校在自编教材中,也是仅凭教学经验来收集和整合排舞教学内容,使得排舞教材单一性、随意性过强。在排舞运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尽管网络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信息传播,但从国际排舞协会网站检索中发现,利用网络赛事来组织和推广排舞运动已经成为主流,且赛事网站需要提供赛程、内容、竞赛曲目、教学纲要等资料的免费下载。而我国排舞比赛官网主要提供赛程、竞赛规则、教学视频,并没有排舞舞步教学内容。从国际排舞协会认证的三千多首排舞曲目中来看,我国公开的仅有86首,而相关网络发布的教学视频也是参差不齐,资料不完整,很多排舞推广曲目无法下载,高校如果想获取相关曲目资料,必须购买或参加培训。[2]如此以来,面对国内高校庞大的排舞运动需求,信息化排舞资源却被搁置,也成为制约排舞运动推广普及的重要阻碍。

1.3 排舞教学设施不够

排舞运动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虽然对场地、硬件设施条件要求较低,但对于高校排舞运动课程教学与推广来说,也应该具备最基本的教学、训练条件。事实上,很多高校并未专门设置排舞运动场馆或教学训练房,很多排舞教学都是在空地上自主实施。高校其他体育课程教学对场馆的占用较大,能够分配给排舞课程的课时则较少。另外,音乐设施作为排舞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很多高校音响设备为小型移动音响,U盘音乐文件。这些教学设施、设备投入不足,也是制约高校排舞课程推广的现实原因。

1.4 排舞赛事少,社团不活跃,普及度不够

排舞课程的开展离不开专项赛事的助推,而综观当前全运会、城运会、全国体育大会,并未设置排舞专项。全国性排舞赛事仅仅作为健美操的一个分项形式,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更没有排舞赛事。虽然排舞在全国各高校都受到关注,也积累了相对固定的参与人群,但赛事活动缺失,赛事规格低,赛事覆盖范围小等问题影响了排舞运动环境的营造。高校大学生排舞社团规模小,很多高校还未成立排舞社团。在高校大型活动组织中,排舞团体表演往往为助兴节目,一般临时聘用指导老师进行排舞编排与训练。由于排舞学习时间短,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大学生对排舞运动缺失应有的参与乐趣,甚至还对排舞运动厌烦与排斥,制约了高校排舞运动的普及。另外,排舞课程在高校的开展多为自选性,各院系并未对排舞课程给予足够重视,大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对排舞项目的选择率也往往较低。

1.5 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是排舞课程教学与推广的关键,但从高校排舞教学实践来看,师资水平较低,优秀排舞教师缺乏是制约排舞推广的重要因素。据了解,很多高校的排舞课程教学师资来源多为其他专业教师通过培训或自学而来,排舞专业师资占比很少。尽管一些高校也会定期组织排舞教师参加相关课程培训,但参与培训的师资数量占排舞课程师资总数的极少部分。另外,一些国内排舞赛事主办机构也不定期的组织排舞课程培训班,但因考虑到商业利益,相关课程内容及学习费用较高,降低了高校排舞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让同业间的学习、交流受到影响,更难以顺应高校排舞课程教学需求。

2 完善高校排舞课程开展的积极对策

2.1 加强基础研究,完善理论体系

重视排舞课程基础理论研究的工作,特别是高校要发掘自身学科专业、师资优势,积极与排舞研究机构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探究基础理论及教学方法,从专业视角来分析排舞运动的技术特征、舞蹈要素、风格类型等特征,将这些研究和教学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理念,让更多的人群了解排舞,认识排舞,学习排舞。[3]同时,高校在排舞理论体系建设上,要展开师资、资源、平台交流与共享,鼓励高校有经验的排舞教师联合编写相关排舞教材,对排舞运动的历史、发展、编排方法、教学竞赛与裁判法则进行研究,丰富排舞课程理论内容,构建全面、系统的排舞课程理论框架,为推进排舞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2.2 加强排舞资源建设,实现共建、共享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保障高校排舞课程开展的重要支撑,高校要认识到排舞资源库的重要性,积极鼓励排舞教师对相关排舞学科教学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如收集相关排舞书籍、教材、教程、影像资料、法规等内容,分类编辑存储。同时,高校之间要加强排舞信息资源库交流与共享,如与国家排舞教学网站、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展开横向联系,共同构建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库;整合可供高校及学生学习、观摩的各类排舞教程,使更多的人群能够从中了解排舞,参与到排舞课程学习中。

2.3 加大硬件设施建设与投入,创造教学环境

从高校排舞课程教学场地、训练场所来看,多为水泥地,音响设施落后,既限制了排舞技术性动作的教学与训练,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排舞学习氛围。高校要从资金投入上,适当给予倾斜,完善高校排舞场地设施更新改造。如增加音响设备投入,采购和配置高性能、一体化音响软硬件系统;专门划定排舞相关教学场馆,对场馆地面、环境等进行升级改造,为高校排舞课程教学提供优越的硬件保障。[4]

2.4 宣传校园排舞活动,推动多元化组织

对高校排舞课程的推广,要拓宽学习渠道,要结合校园活动宣传,促进排舞教、学全面展开。一方面,在排舞课程设置、学时、场馆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拓深,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包括对教职工的组织与教学;另一方面,结合排舞推广成立各类排舞社团、俱乐部等组织形式,并通过校内排舞培训、排舞比赛,校际排舞主题竞赛、表演活动,来营造排舞推广氛围。

2.5 充实排舞师资结构,提升师资水平

排舞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排舞开展的成败。从师资结构上,一方面要提高排舞专业教师的比例,提升排舞教师教学技术水平、创编水平;另一方面,引入灵活的、多样的排舞师资培训机制,结合排舞教学及行业协会等机构,着力开展排舞课程师资提升培训班,增进高校校内排舞师资、校际排舞师资间的交流与学习,扩大高校排舞师资整体规模。同时,针对排舞竞赛活动规则,高校要鼓励排舞教师参与排舞竞技规则学习,扩充高校排舞教练员、裁判员队伍,为排舞竞赛活动的组织提供后备支撑。

3 结语

高校排舞课程开展与实施,要结合高校学生及本校实际,从排舞活动组织上营造学习氛围,从排舞课程教学上,优化课时与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需求的挖掘,增进学生从排舞运动中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另外,高校排舞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排舞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究,加强理论学习与行业交流,扩充自身的专业能力。如加强对排舞与健康教育、保健学、心理学的融合,加强对排舞曲目创编的研究,丰富排舞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排舞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体育文化的融合,发掘体育精神,倡导健康的体育理念,引领广大学生从排舞运动中增强体质,缓解压力,提升体质。

[1]高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体育排舞选项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5(6):150.

[2]梁琪,胡效芳.排舞运动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的可行性研究——以晋中学院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2):185-188.

[3]李梅.浅谈高校排舞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152.

[4]陈静.试论高校排舞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7(6):101-102.

On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arrying out Dance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Jing

(School of Business,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0, Shanxi, China)

陈静(1986—),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师资赛事运动
数独小知识数独赛事介绍(二)
本月赛事
羽毛球(2022年7期)2022-07-05 03:18:24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中国火炬(2015年8期)2015-07-25 10:45:50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