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铭 张闻文
广州市幼儿啦啦操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陈明铭 张闻文
(广州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研究广州市幼儿啦啦操运动的开展现状,从项目的开展现状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广州市大部分幼儿园未开展啦啦操运动;(2)啦啦操的形式以表演、参加比赛以及兴趣班为主,较少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普及教学,极少有组织专门的啦啦操对进行训练;(3)大部分幼儿园没有专门的啦啦操教师,多与俱乐部合作,由俱乐部选派教练或自筹经费聘请教练进行授课;(4)幼儿园教师获得啦啦操技能的途径比较单一且不专业;(5)幼儿园领导对啦啦操的了解程度不够,但是绝大多数的领导支持幼儿园开展啦啦操运动;(6)广州市幼儿园幼儿家长对啦啦操的了解程度较低,大部分支持孩子在幼儿园学习啦啦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广州市;幼儿;啦啦操;发展现状
啦啦操是一项将体育与艺术结合,具有健身和娱乐目的的一种团体运动项目[1]。2014年开始,为推动啦啦操的开展和普及,“校园啦啦操示范套路”诞生了。随着啦啦操的推广,中小学乃至高校越来越多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2]。啦啦操的推广不仅促进了孩子的身体发育,还可以让孩子收获健康与快乐,在练习过程中学习啦啦操的“时尚、活力与团队协作”,感悟勇往直前的体育精神、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3]。因此,幼儿啦啦操的开展对于啦啦操在校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能为培养优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广州作为广东省的中心城市,其发展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研究广州市幼儿啦啦操的发展现状从而探究开展幼儿啦啦操更合理的条件。
以广州市幼儿园为调查对象,在广州市12区中采取各区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取了200间幼儿园的园长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发放200份问卷给园长,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发放600份问卷给家长,回收588份,回收率为98%。其中参与调查的600名家长中男女孩家长比例为4:5。
在调查的200间幼儿园中,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全部都有开设体育活动,以游戏和一般性体育活动为主,仅有37间幼儿园开展了啦啦操运动,占调查总数的18.5%,剩下的没有开展此运动,占调查总数的81.5%。
调查显示,广州市大多数的幼儿园没有开展啦啦操运动。啦啦操在校园里常以团体的形式开展,技巧啦啦操对运动者的运动能力要求比较高、危险系数较大,因此技巧啦啦操在幼儿园中无法开展,而舞蹈啦啦操的手型、脚型以及队形变换较多[4],幼儿的遗忘速度快、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大大增加了幼儿啦啦操的教学难度,这是幼儿园开展啦啦操运动最大的阻碍之一。因此,在幼儿园里开展啦啦操首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啦啦操的套路、动作等进行调整和简化,创新出与幼儿学习技能特点和生理特点符合的技巧动作。
舞蹈啦啦操在幼儿园中的开展形式多样,主要以表演和兴趣班为主,参与调查的幼儿园开展的啦啦操都会用于运动会、晚会等的表演。67.57%的幼儿园以兴趣班的形式来组织啦啦操的教学,18.91%是在体育课上进行教学和练习,而把啦啦操作为课间操和有专门组织啦啦操训练队的相对比较少,分别只占了13.51%和5.41%。在有开展啦啦操的幼儿园中,94.6%的幼儿园会组队外出参加啦啦操比赛。详细见表1。
表1 广州市幼儿园啦啦操开展的形式(N=37)
开展形式数量占比(%) 体育课718.91 兴趣班2567.57 课间操513.51 表演37100 比赛3594.60 训练队25.41
广州市校园啦啦操的发展较快,然而在幼儿园中还没真正的普及开来。幼儿园开展啦啦操的形式以兴趣班为主。且跳绳、足球、羽毛球等项目的人数远远超过了选啦啦操的人数。笔者认为,这与幼儿园对啦啦操的宣传力度不足有关,一般情况下,幼儿及幼儿家长只能在电视或网络上了解到啦啦操,然而通过这种途径了解的啦啦操是很浅层的。虽然近年来成功举办了大量的啦啦操活动和比赛,但是其影响力还是不如其他运动项目。在幼儿园,啦啦操通常会用于表演,这大大增加了幼儿参与啦啦操运动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及相关的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啦啦操运动的宣传,增加幼儿可参与的啦啦操赛事。
调查中大多数幼儿园没有专任的体育教师,幼儿体育课由其他科目老师兼任,绝大多数以自筹经费外聘教练教授,而内容以体育游戏和简单且大众化的项目为主。本次调查中,只有22所幼儿园有啦啦操或健美操的专项老师。这其中又有10所幼儿园的老师是通过视频、教材等学习啦啦操技能,9所幼儿园的老师是通过自费或者公费参加专门的啦啦操培训来习得啦啦操,只有极少是原来专门学习啦啦操或健美操的。
表2 教师掌握啦啦操技能的途径(N=22)
途径人数百分比(%)排序 通过视频自学1045.461 通过专门培训学习940.902 原专业已学313.643
幼儿园中教师多数是兼任科目教学任务的,多为幼儿教育专业,比较少幼儿园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而有啦啦操专项能力的更是少之又少。在有开展啦啦操运动的幼儿园中,多数教师是通过视频自学简单动作然后进行教学的,对于动作的标准、编排的技巧等掌握都不够。近两年来啦啦操教练员的培训影响力越来越大,幼儿园通过专门选派参加啦啦操培训的教师也多了起来,但还远远不够。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获得啦啦操运动技能的途径还不够完善和专业。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完善幼儿教师线上学习系统,增加幼儿教师公费参加啦啦操培训的机会,在幼儿教师教育系统中培养啦啦操专业教师,设立幼儿啦啦操教学比赛来提高教师学习啦啦操的积极性,这也有利于啦啦操在幼儿园的开展。
幼儿园的运动项目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方领导和幼儿家长的态度和重视程度,在本次调查中,200位参与调查的园长仅有21.5%对啦啦操有较深的理解,40.50%完全不了解。仅有小部分家长对啦啦操非常了解,50.00%表示看过、听过且大致了解此项目,38.67%表示完全不了解什么是啦啦操。而对于在幼儿园开展啦啦操极大部分的领导和家长表示支持(见表3-表6)。
表3 幼儿园园长对啦啦操的了解程度(N=200)
程度非常了解大致了解完全不了解 人数437681 百分比(%)21.5038.0040.50
表4 幼儿园幼儿家长对啦啦操的了解程度(N=600)
程度非常了解大致了解完全不了解 人数68300232 百分比(%)11.3350.0038.67
表5 幼儿园园长对开展啦啦操的态度(N=200)
程度非常支持支持不支持 人数661322 百分比(%)33.0066.001.00
表6 幼儿园幼儿家长对幼儿学习啦啦操的态度(N=600)
程度非常支持支持不支持 人数205260135 百分比(%)34.1743.3322.50
对一个项目缺乏了解,就不能正确认识其对于幼儿园的建设的促进作用及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对啦啦操的了解不足直接导致了啦啦操无法在幼儿园开展。因此,组织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参加啦啦操的教研活动,加深他们对啦啦操运动的认识是在幼儿园开展啦啦操的重要一步。
调查中发现,学习啦啦操的绝大多数幼儿都是女孩,只有极少数男孩,男孩通常选择球类项目,部分幼儿及家长误认为啦啦操是女性项目。对将来升学的作用也是家长是否支持孩子学习啦啦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体育中考和体育高考选项中,没有啦啦操项目,家长们更偏向于对升学有帮助的项目。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啦啦操运动的文化内涵和健身功能作用的宣传,在阶段性体育考试中增加啦啦操运动。
影响幼儿园开展啦啦操运动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经费不足,占77.91%。场地设备原因,占63.20%,没有啦啦操专业的教师导致不能开展的占58.90%,园方领导和家长对啦啦操运动了解不足分别占39.88%和19.01%,其他原因如已有特色项目、无法保障安全等原因占10.43%。
在幼儿园中,开展啦啦操涉及的经费主要在场地和设备的建设和维护、服装、器械以及教师课时费用上,调查发现,阻碍啦啦操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广州市超过七成的幼儿园是属于民营幼儿园,用于学生活动的经费多数来源单一,因此经费不足是阻碍开展啦啦操运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偏远的幼儿园;(2)广州是一个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很多幼儿园幼儿活动的场地比较小,无法满足啦啦操的多人参与及队形变换,需要创编新的啦啦操或者借用其他项目的场地解轻场地不足的困扰;(3)幼儿园中的教师多为幼儿教育专业,这些教师缺乏啦啦操的专业知识,不具备啦啦操教学能力[5];(4)幼儿园对啦啦操的不重视和幼儿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参与啦啦操运动的人数。啦啦操作为一项较易于开展的项目,无疑是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的,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6]。于幼儿园的发展而言,区域性的比赛是提高幼儿园知名度及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家长也偏向于让孩子学习可以参加比赛的项目,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此,增加幼儿参加啦啦操比赛的机会就显得无比重要。
3.1.1 由于场地、师资不足以及参与人数相对较少等原因,广州市大部分幼儿园没有开展啦啦操运动,。
3.1.2 广州市幼儿园开展啦啦操的形式以表演、参加比赛以及兴趣班为主,较少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普及教学,极少有组织专门的啦啦操对进行训练。
3.1.3 广州市幼儿园大部分没有专门的啦啦操教师,幼儿园开展啦啦操活动多以与俱乐部合作,由俱乐部选派教练或自筹经费聘请教练进行授课。
3.1.4 广州市幼儿园教师获得啦啦操技能主要有通过视频、教材自学和自费或公费参加培训学习,少数是在受教育期间习得。
3.1.5 广州市幼儿园校方领导及家长对啦啦操的了解程度不够,这是导致幼儿啦啦操开展困难的原因之一,但是绝大多数的领导和家长表示支持幼儿园开展啦啦操运动。
3.2.1 针对幼儿的生理特点简化技巧啦啦操的动作,创编节奏更加清晰明快的啦啦操音乐,加深幼儿对啦啦操音乐节奏的掌握程度。因地制宜地创新啦啦操套路,如课室啦啦操、滑梯啦啦操等,实现在标准场地、设施缺乏的条件下开展啦啦操。
3.2.2 加大啦啦操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如网络、媒体、报刊等加大对啦啦操运动的文化和功能进行普及,增加举办各种类、等级的幼儿啦啦操赛事,提高啦啦操的社会影响力。
3.2.3组织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参加啦啦操的宣讲会和教研活动,加深他们对啦啦操运动的认识,设立并完善幼儿教师“线下-线上”学习啦啦操的系统,增加幼儿教师公费参加啦啦操培训的机会,同时设立幼儿啦啦操教学比赛并且设立奖励政策来提高教师学习啦啦操和创新幼儿啦啦操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为幼儿啦啦操的开展奠定基础。
3.2.4 多举办幼儿啦啦操的汇演、交流、亲子互动学习活动,让家长正确认识啦啦操的健身作用、娱乐性以及文化内涵,在阶段性考核选项中增加啦啦操运动,提高幼儿学习啦啦操的积极性。
3.2.5 幼儿园需要通过各渠道来争取经费,积极取得上级教育部门、政府部门对于啦啦操运动的认可,例如争取建立啦啦操特色项目、在教学中简化设备和服装等,节省非必要的费用或此部分费用由家长分担,从而推动啦啦操运动良好持续地发展。
[1] 刘畅.啦啦操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体育风尚,2018(9):183-185.
[2] Jeffrey A. Ross. Aerobic Dance and Cheerleading[M].Springer New York,2010-06-15.
[3] 黄维.广西幼儿园啦啦操运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7.
[4] 谭露露.啦啦操的基本特征[J].山海经故事,2016(8).
[5] 韩雪.大连市区幼儿园啦啦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6] 崔亚楠.幼儿啦啦操对4-6岁幼儿协调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On the Status Quo of Carring out Children's Cheerleading in Guangzhou City and the Countermeasure to It
CHEN Mingming, etal.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0, Guangdong, China)
陈明铭(1996—),硕士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