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2019-11-25 18:44:32马章巧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精神价值观

马章巧

前言

体育文化伴随着体育活动的开展呈现出其它社会文化现象所没有的加快繁荣发展的趋向,已演进成为具有独立体系的文化形态。[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结合我国当前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指引我国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必然要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这样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体育文化才能指引人类体育的发展。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文化的内在联系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也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体育在尚未形成自身独立体系之前依托于各种社会活动产生,因此相应产生的体育文化在本质上也是以人为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就是实现我国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2]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就开始关注体育的发展,经过一代代体育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体育大国的目标,现阶段我国体育的目标就是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延续,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是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形成的,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随着时代背景和地域背景,体育文化的发展也是不同的。体育文化从政治制度、物质实体以及更高层次的精神观念三个方面来影响人们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文化的内在联系表现为本质都是以人为本、践行目标都是由大国转为强国、发展路径都是结合特殊国情。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

在体育物质方面,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环境等原因,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出现地区分布不均的现象,造成了体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社会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各自发展,体育资源的不共享带来了体育资源的浪费,体育资源的不足与浪费给体育的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3]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形成了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发展模式,相应的在这方面就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资源,在学校体育、大众体育方面相对较少,因此造成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大众体育比例失衡的问题。虽然近些年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这一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但现今仍旧是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体育制度方面,自1995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来,非法侵占体育场地、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事件、运动员身份作假事件虽然有所遏制,这些问题的产生是道德无法进行约束的,现今社会仍未绝迹。国务院也为了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国足球协会调整改革方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距离达到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体育精神方面,大部分的运动员由于认识不足,强烈的功利目标、成功的渴望、攀比、侥幸心理等思想的影响,运动员认为结果比过程更重要。因此,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现象更加严重,不良竞争也会带来球迷骚乱、地下赌博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下的体育应该具有公平竞争、良好的道德风范和合作精神,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体育发展过程中严重影响了体育精神文化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下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距离尚远。

3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体育文化的发展

3.1 体育物质文化的发展

3.1.1 建立合适、合理的场地设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科学求实,不能盲目攀比,只有建立合适、合理的场地设施才能有效控制体育资源的浪费,才能在更多的地方建立体育设施。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地区对于体育的需求,但是由于全民健身设施的不足导致对于达到全民健身的要求还没有完成。建立合适、合理的场地设施一方面避免了政府大量的维修资金,另一方面在使用方面加强了物尽其用,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样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我国社会建设中,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1.2 加强场地设施的利用与管理

现阶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下,我国继续加强《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并一直都在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这些都有利于体育场馆的管理。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和管理,可以把学校、社区的体育活动搬入这些场地设施中,通过管理维修,既能够很好的发挥这些体育设施的作用,还能减少国家和政府的维修负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要求是在某一方面的和谐,而是要求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够达到和谐,体育社会的和谐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部分。

3.2 体育制度文化的发展

3.2.1 建立社会公平的机制

在我国提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体育的政策。2014年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确立了体育产业国民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的地位。[4]2016年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习总书记强调树立健康的观念,积极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康的发展。这些政策的提出为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体育社会指引了方向。政策的提出是体育发展的方向,最重要的是要按照政策的要求去实施,才能达到效果。

3.2.2 着眼于体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体制是社会活动成功开展的保障,任何社会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法律的护航,体育活动的开展也需要具备相应的体制。体育体制是人们体育社会关系的反映,对人们的体育行为和体育参与有着直接的制约和调节作用。现阶段,我国出现的许多体育社会问题的背景都与体育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从十二五规划的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到十三五规划的提高健身休闲产业的创新等等,体育政策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地变化。只有通过体育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体育问题。

3.2.3 加强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总体上对整个社会进行指导,这样整个社会才能有条不紊的前进。体育活动的开展不是某一个人的文化活动,而是一个团体的活动。因此,体育活动的开展必然要集聚社会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单靠体育部门的力量是难以组织的,产生的体育社会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即使在体育活动的内部,也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如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合作、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社团等非企业机构的合作等等,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综合治理。[5]

3.3 体育精神文化的发展

3.3.1 提倡公平竞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平问题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公平是不同的实践主体在社会文化活动中,按双方都能接受的规则和标准采取行动和处理它们之间关系的准则。[6]公平竞争是比赛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共同“游戏规则”,保障每个人都有站在起跑线上的平等权利。[10]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体育精神所包含的公平竞争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位公民的要求。

3.3.2 提高运动员风范

运动员风范是对于个人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体育文化要求运动员在体育活动中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具体表现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运动员风范在他们眼中代表着勇气、毅力、独立、冷静、自尊等等。这些情绪情感从本质上是一种利他行为,是出于一种真正关心队友利益、顾全大局,有时可能会牺牲自身利益的表现。[7]当运动行为超出比赛本身,并且仅仅是出于对同伴及公共利益的关心而没有其它原因,那么这种运动员风范更加深刻的表现了体育精神。

3.3.3 培养合作精神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重夺奥运会冠军,成为媒体官方、民众热议的焦点。而中国女排能够获得冠军也离不开她们的合作精神。排球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团队运动,它的成功并不是哪一个运动员个人的努力,而是整个团队的努力。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在社会大熔炉中,合作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会也不能抛弃的。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三个倡导”。

结语

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结合我国特殊的发展国情,以人为本,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三个倡导”要求是一致的,在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路灯。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政策,在体育物质上加强对体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在体育制度上加强宏观调控,逐步完善体育制度改革;在体育精神上提倡公平竞争,提高运动员风范,引导运动员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结合新形势研究我国体育文化主要是用以指导我国体育发展的方向,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是当前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精神价值观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我的价值观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42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