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李江涛,熊碧君,高英杰
国内外军用重型越野车辆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杨武,李江涛,熊碧君,高英杰
(陕西重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200)
越野车从诞生至今经历了近八十年的发展,其性能、技术日益提升,国内外多家著名企业均在发展越野车辆,有很大的军用民用市场。文章主要讲述了军用重型越野车辆的性能特点,介绍了国内外重型越野车辆的发展历程及经典车型,并对军用重型越野车辆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概述。
越野车辆;经典车型;发展趋势
越野车是专门为越野而设计的一种车辆。越野车要求能够适应野外、山地等各种恶劣路况,因而具有全轮驱动、较高的底盘、较好的抓地性、较高的排气管、较大的马力和粗大结实的保险杠等特点。全轮驱动是越野车辆最基本的特点,若其中某一车轮进入泥泞或悬空等状况致使车轮空转力矩降为零时,其余车轮能驱动车辆离开。越野车辆需要良好的通过性,因此要求底盘及车桥最低点有较高的离地间隙。由于越野汽车主要在低速中行驶,因此扭矩比功率更为重要。因越野路面条件恶劣,驾驶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危险性,车身必须有坚固的防护性,保护乘员免受伤害。军用重型越野车是指总质量大于13 吨或者越野行驶时载质量达5吨以上并可同时牵引5吨武器装备的越野车,驱动型式主要有6×6和8×8等。
军用重型越野车辆起源于二战,是战争需求诱导出的一种装备产品类型。军用重型越野车辆在二战中扮演了诸多角色:运货、运兵、牵引火炮等,可谓功不可没。
美国从二战开始发展越野车辆,因当时的军事需求和技术条件限制,主要强调越野车辆的机动性和适应性。50至60年代,强调改进越野能力、爬坡能力和涉水能力,还发展了水陆两栖车。70年代,改善车辆可靠性、可维修性及机动性;增加发动机功率;改善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增加载重量。90年代后,着重构建完整的现代化军用越野体系,除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进和拓展变型车外,还开发了新车型系列,如特种攻击车、中型战术车、重型装备运输系统、第二代民用通用车等。美军现有的战术轮式车辆(TWV)主要由M915,PLS(托盘化装载系统),HET(重型装备运输),HEMTT(重型扩展机动战术卡车),FMTV(中型战术卡车家族),和HMMWV(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悍马)这几个谱系组成。
俄罗斯研制生产军用越野车的历史较长,拥有雄厚的军工基础。在俄罗斯军用越野车中,多轴、超重型军用越野车独树一帜,其中玛斯新一代军用越野是主要代表车型。玛斯系列军用越野中,最大吨位车型是24×24的玛斯7907型,载重量达140吨,采用燃气涡轮发动机,功率920kW,采用电驱动系统,底盘中部铰接,自动差速操作系统。该车发动机功率大、承载能力强、机动性好,在军车家族中属于佼佼者。俄罗斯多用途军用越野车的动力总成、传动系、行驶系与民用载货尽量通用,且具有军用越野的技术特征,该系列车要求能适应各种路况,可在海拔4000m的地区正常行驶,在30°坡道上能以80km/h 速度上坡;适应环境温度-45~50℃,相对湿度达80%,风速为20m/s 时能够正常行驶;涉水深度可达1.5m~1.7m;适应野外维修、露天存放等。
在欧洲领域,首屈一指的当属德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发越野车的几个国家之一,乌莫尼克是德国的一款经典的军用越野车,号称“百变金刚”。二战后奔驰公司准备研发一款万能农用车,以便尽快恢复生产,他们希望这款车既能在马路上奔驰,也能作为拖拉机耕地,还能作为牵引车头。1946年第一辆乌尼莫克诞生,德国人出类拔萃的工程水平使之成为一台强大的万用机,拥有大功率、高牵引、底盘高、柔性车架、驾驶舒适性较好等优点,缺点是速度较慢,仅60公里/小时。1951 年奔驰推出第二代乌尼莫克车型,时速提升到95公里/小时,至今仍被许多国家作为军用车。乌尼莫克最可贵的地方在其适配性,配上不同的功能模块,就能担任不同的工作,既能在公路上高速行驶,又能在恶劣地形下保持高牵引力,在农田当拖拉机,在工地作为移动平台配推土机、吊车等,装上一套活动式可升降铁轮还能在火车轨道上行走。如今,全球销售了40万辆乌尼莫克,分布在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国家军队装备了乌尼莫克。
相比于国外,我国的军用重型越野车辆起源较晚,1966年以前,我军重型越野车辆主要以进口为主,主要品种为法国生产的载重量6吨的GCH型越野(装用MC640A 型发动机,功率为147kW)。1966年,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辆军用重型越野(装用812F型8 缸发动机,功率为129kW,载重量5 吨),命名为“东方红LT665”,主要用于牵引重型火炮。
1968年5月,延安5吨越野车设计组在北汽成立。同年6月,设计组和国防科委十二院一起深入部队了解炮兵需求,广泛征求官兵意见。8月开始设计,考虑当时国内技术、工艺水平,初步确定了5吨越野车的基本设计要求。1968年12月30日,第一辆样车试制成功,主要性能满足部队战术要求。但是这款车高、重、笨,因此设计组开始了第二轮改进,但结果也不令人满意。1970年8月,第三轮设计改进在陕汽厂开始,经过改进,此车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样车依然暴露了不少新问题。1971年,开展第四轮的产品全面设计大修改,1973年12月,在所有人的不懈努力下,第四轮样车试制成功。通过了性能试验、特种越障试验、可靠性试验和地区适应性试验,并成功解决了可靠性和动力性问题,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至此,延安250型越野彻底结束了我军有炮无车的历史,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该款车在和美国重型越野卡车进行的较量中获胜,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80年代初,以重庆西南车辆制造厂为主的原四川省11家有关企业以奔驰2026A型越野为基础,结合中国国情,研制出载重量8吨的重型越野,命名为“铁马TM2030”。1987 年,这种车型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已成为我军重型越野的主力,除作为重型火炮牵引用车外,其底盘还可以改装成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等。90年代初期,山东泰安特种车辆制造厂研制并投产的新一代TA580型8×8重型越野,采用了大功率的风冷柴油机,越野爬坡能力强,车速高(公路行驶速度可达70 公里/小时)。同时,内蒙古包头北方奔驰重型集团引进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重型越野生产技术,生产出北方奔驰2629A型军用重型越野,其整车总质量达26吨,公路行驶时载重量为15吨,越野行驶时载重量为10吨,配用奔驰OM442型发动机和VG1400型分动器、ZF公司生产的9S-109型变速器、GF420型离合器、气压作用式制动系统和助力转向器,爬坡能力可达60%,公里行驶速度可达85公里/小时以上,越野性能优良。
世界各国的军用重型越野的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从单一车型开始,到逐步建立完善的车族体系;从迫切需求开始,到逐渐走向规划性的系列化发展。
机动性是指车辆在一定的负载下,通过松软地面、坎坷不平地面以及各种障碍的能力。军用重型越野经过多年的发展,整车的机动性能有了较高的提升。
军用重型越野车族系列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各零部件及总成的通用性,而且可以与部分民用越野卡车通用,军车依托民车发展,这样可以减少投资,节约研发成本,缩短采购周期,从而提高军车的保障能力。
现代的军用重型越野不仅要满足越野能力,还要能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比如高原、高寒等恶劣气候。
随着军用重型越野的不断发展,部队对驾驶员以及装备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很多越野车辆也加装了ABS/ASR、中央充放气系统、防爆轮胎等装置。
[1] 曹旭杉,王磊等.美国军用重型越野卡车发展动态及其现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越野车技术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 张春润,马维平.乌尼莫克.U1550L4×4军用越野车[J].运用,1998.6.
[3] 李玉生,郝新平,孙国栋.国外越野产品发展及其技术动态[C].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越野车技术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4] 孟宪锋,吕万昌,俞经满.中国军用重型越野的发展历程[J].运用, 2004.11.
[5] 杨蔚青,李军等.国内外越野发展动态及其现状研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越野车技术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rend of military heavy off-road vehicles at Home and abroad
Yang Wu, Li Jiangtao, Xiong Bijun, Gao Yingjie
(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Shaanxi Xi'an 710020 )
Off-road vehicles has experienced nearly eighty -year development from being born, its performance, technology is proving. Many famous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developing off-road vehicles, there is a large military and civilian market.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military heavy-duty off-road vehicles,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lassic models of heavy-duty off-road vehicl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giv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military heavy-duty off-road vehicles.
off-road vehicles; classic cars; development tendency
U469.3
B
1671-7988(2019)13-198-03
U469.3
B
1671-7988(2019)13-198-03
杨武,男,学士,就职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从事汽车设计工作。
10.16638/j.cnki.1671-7988.2019.1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