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徐文权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合作企业和学校都是实施的主体。基于学徒的双重身份特点,现代学徒制需要校企共同管理,综合评价。当前,在舟山市教育局的组织下,企业汽修技能大师王彦华在我校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我校汽修名教师徐文权成立了“徐文权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双室”。学校汽修专业在“双室”的带领下,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根据校企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推进导师队伍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助推现代学徒制中的学生快速成长。
王彦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成员,均长期在一线从事汽车维修服务工作,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王彦华技能大师工作室推选了多名企业师傅担任学徒的企业指导教师,参与培育技能人才。徐文权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包含多名专业教学骨干,有扎实的汽修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教学理念,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进行校内课程的授课与指导。
在“双室”助推下,学校除了与舟山申通汽修企业共建育人平台外,还与舟山明迪福特、舟山申浙大众、舟山翔锐达等7家汽车4S店达成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实现生产与教学对接。
在“双室”主导下,我校制订了现代学徒制“1234”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路径、两个导师、三段循环、四步递进”。以校企共同育人为路径,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路线图,构建新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搭建校企双基地实训平台,整体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从知识、技能、素养、个人特质等多维度分析,全面完善学生的职业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素养结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学徒班学生在校企学习时,分别有来自校企两方的导师带领,在校企两个基地对应的教室,由两个导师教授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三段循环即学徒班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中级工段、高级工段、技师段)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经过多年探索,根据舟山市汽修行业的实际情况,在学徒班全面推行四步递进式教学组织架构,四步是指面向全体学生的“体验周”“学徒月”“见习期”和“实习年”。
同时,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双元育人,工学结合,“双室”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班招生招工、人才培养方案,由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签订四方协议,建立完善的双元育人培养机制,明确了各方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共同建章立制,制订了双室管理、学徒管理、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制度,构建了现代学徒制育人框架模式,提高了现代学徒制培养质量和就业率。
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已经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了打破这个瓶颈,在两个大师带领下,校企双方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切入点,建立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紧密衔接,基于汽修企业实际的生产工艺流程,重构了“2+3+2”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将理实一体化、学校实践教学与岗位标准适应、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完美体现。
“2+3+2”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中,第一个“2”是指学生(学徒)在校企分别有两个导师带领,分别进行校内课程和企业课程学习;“3”是指学生(学徒)要参与三种课程的学习,即校内课程、企业课程和云课程,特别是云课程,主要利用现代化的智慧云服务,将平常校企学习的实况拍成视频,放到网上供学生学习。第二个“2”是指分别在校企建立两个实训基地,真正做到将学校搬进工厂、工厂搬进学校,实现了校中厂、厂中校的愿景。
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教学以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进行,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科学配比学校和企业的课程,既满足了企业需求,又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努力推进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对接。依托双室共建的课程研发中心,开发了12个领域的课程资源,完成并出版了《走进汽车营销》《钣金手工成型》《涂装打磨》等多本教材。
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导师制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保障基石,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技能、素质教育的好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专兼职教师的实施和管理办法,建立双导师人才库,选拔一批德才兼备、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双导师,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依托现代学徒制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学校还有计划地将专业教师输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高其专业技能。我校导师库中除了名师外,还有陈舟、叶林臻、童浩等成员,他们既是企业优秀的骨干,也是我校汽修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陈舟,2017年浙江省钣金修复项目个人赛成绩名列前茅;叶林臻,2016年获舟山市技能大比武(空调维修)第一名;童浩,2017年获浙江省机动车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第三名,2018年获浙江省总工会颁发的“金蓝领”荣誉称号。
为了确保现代学徒制指导教师队伍健康发展,须建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模式的绩效管理体系。管理层要深刻领会现代学徒导师制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要想办法激发企业师傅、学校专业教师参与现代学徒制建设,制订和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和实施方案。
如对现代学徒制指导教师的选聘、考核等方面要有明文规定及具体的量化指标,对于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在晋升职称等方面优先加分;而对于不达标者,则扣除其相应的工作量,并取消其导师资格等,确保现代学徒制指导教师队伍健康发展。
为了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目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评体系是衡量成效的重要内容之一。“双室”共同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中职汽修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中的评价主体为学生本人、企业师傅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指标包含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激励项等35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确定了评价等级,形成了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问卷星平台实现信息化评价。另外,经过“双室”研讨论证,我校汽修教研组已经与舟山市汽修行业协会达成一致意见:对参加顶岗实习评价的学生颁发学徒证书,作为日后就业的评价依据之一。而学徒证书上的成绩就是依据上述评价体系得出的优、良、合格和不合格等成绩。
我校经过3年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和探索,成绩斐然,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受到一致好评。
(1)打通了校企壁垒。解决了学校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长期脱节的问题,解决了固化的课程设置和成熟的汽修市场岗位能力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解决了师资能力的结构性缺失、实训设施功能性缺失问题。打通了校企合作的壁垒,推进了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零距离。
(2)探索了一套机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双室融通,在两大名师的直接扶持和参与下建立了一套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产生了“E海车工坊”创业孵化项目。在该项目中,既可以对学校教师车辆进行保养维修,也可以面向社会服务,真正实现了厂中校、校中厂的模式。
(3)提升了师生能力。在“双室”助推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汽修专业师生的综合能力均得到了较大提高。汽修专业的骨干教师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技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4)扩大了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技能人才,获得舟山市多家汽修企业的高度认可。同时,我校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从2013年就开始探索,是全校所有专业的领头羊,本专业在现代学徒制领域的探索,也给学校其他专业产生了借鉴,由此扩大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