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19-11-25 16:43邱烈峰
体育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培育核心

邱烈峰 肖 爽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邱烈峰 肖 爽

(信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教育界的重要议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达成依赖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依靠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培育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服务。

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培养策略

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是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制定教育政策、进行教育理论研究和探索教育实践的重要议题。如何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通过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促进学生形成本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即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为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服务。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应发挥自身独特的学科价值,承担起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任务。近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重点强调了要把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本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本研究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核心素养概念及其体系

素养(competency)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等有机联系的综合体。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的研究认为,素养是指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满足特定情境中复杂需要的能力。OECD还从能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互动和能自律自主地行动等3个维度共计9大素养对核心素养体系框架进行了建构。2006年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联合批准了“为了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并列出了母语交际、外语交际、数学素养和基础科技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首创精神和创业意识、文化意识和表达等八大核心素养。我国教育部2014年3月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1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个维度,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个方面,并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2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框架

学科课程是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达成依赖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依靠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学习该门学科后所形成的能力和品格。每门学科都要对本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行提炼,建构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应从学生通过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学习、参与体育活动等方式所获得的一系列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与健康技能技术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体育品质中提炼出终身发展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部分,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要充分结合并体现体育与健康学科本身的功能价值,彰显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性,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长,体现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色价值。姜勇等以“健康第一”思想为引领,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应由三部分构成:人与工具(包括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体育创新)、人与自己(包括健康体能、心理健康、体育意识)和人与社会(包括社会适应、迁移能力、体育道德)。《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方面。其中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的本质、价值与功能在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体现和落实,对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备独特贡献和作用。

3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为学生适应社会、面向未来培育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是各学科共同探讨研究的课题。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育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成为全体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抓住学科特色,积极引导学生科学锻炼

适宜的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参与适宜的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的行为。长期坚持科学体育锻炼并养成习惯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并能够带来其他的积极健康生活方式。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养成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也是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之后,才能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并养成习惯。三是要强调科学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有适宜的体育锻炼才会促进健康,不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不会促进健康,反而会危害健康。例如,网球正手击球时要保证持拍手臂的上臂与前臂间的夹角应适中,并且肘关节要固定。否则易引发“网球肘”等运动损伤。因此,体育锻炼一定要科学。科学锻炼不仅仅包括技术动作要规范标准,还包括选择的运动项目要适宜、运动强度和每次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以及体育锻炼的频度(频率)要合理得当。强调科学锻炼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提高锻炼效果,减少运动伤病的发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2 把握时机,利用项目特点培养体育品德

体育与健康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顽强拼搏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尊重与关怀等品德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如在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应要求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挑战;在体育竞赛中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拼搏精神,还应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手,进而培养其公平公正、人文关怀等体育品格。

同时要注意到不同体育项目在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不尽相同。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不同体育项目的不同特点来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例如,体育游戏(如“贴人”)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在技能教学课和体能训练课中穿插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感到快乐。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就更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又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再如在跨栏跑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敢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在长跑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在集体项目(如“花式跳大绳”)或双人项目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3.3 丰富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过程

在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丰富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过程,把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外。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通过电子文档向学生展示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素材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体育技术动作、健康的方法与原理,还可以进行体育欣赏;采用手机APP,通过网络数据有效监控学生课外锻炼,真正实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还应延伸到校外,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体育与健康活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外体育与健康活动有利于学生对团体的理解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校外赛事的举办可以提高学生的赛事组织管理能力、执裁能力。赛事活动的摄影、录制和编辑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4 坚持全面与选择相结合,兼顾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既有实践教学,又有理论教学。再加上体育与健康涉及众多学科,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在安排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坚持全面与选择相结合,突出重点。课程结构应该包括技能教学课、体能训练课、理论课和保健课(传统养生、医疗体育、运动与营养、运动安全、运动损伤的防治和急救)等几个板块。理论课的重点是体育史、科学健身、竞赛规则等,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学会如何科学锻炼。

在坚持全面与选择相结合的基础上,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学段的学生其身心特点不同,其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运动能力均有差异。不同的身体素质还具有不同的发展敏感期。所谓发展敏感期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某项身体素质发展较快。在敏感期内,因势利导进行发展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发展学生的柔韧性最好是在10岁以前,如果错过了这个发展敏感期就很难弥补。因此,各学段的育人目标应有所区别,各学段培育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差异。在课程标准制订、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均应有所不同。

3.5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鼓励学生创新

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因此,各学科均要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到体育与健康学科,在教学和体育活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大胆创新:1)创新体育技术动作或对一些基本动作进行重新组合进行创编(如体操、健美操等);2)创新体能训练方法,获得更好训练效果;3)改善体育器材设备,提高运动成绩,减少运动性伤病的发生。鼓励学生体育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促进体能发展,避免运动性伤病的发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6 改革学业评价方式,促进核心素养培育

考核评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之一。评价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业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评价内容应围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进行。在评价方法上要坚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体质健康成绩与体育课成绩相结合,课堂成绩与课外成绩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要注意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相结合。如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体育知识可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运动技能评价可以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观评价由教师观察学生运动技能的优劣,如观察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协调性以及是否符合规定动作的要领。客观评价由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以码表、皮尺、计次或得分等方式进行评价。科学运动、运动规则、运动安全等运动认知的评价可以采用口试、笔试等方式进行。体育行为和体育锻炼习惯的评价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情况来进行;学生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等层面的素养具有很强的内隐性、潜在性、情境性等特征,其评价方法应以主观评价为主,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如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服装仪容、学习过程、遵守课堂秩序等行为来进行评价。

3.7 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培育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各项措施和方案,最终需要体育教师来操作、落实。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超越体育与健康学科界限理解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其次,体育教师要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尤其是核心素养。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体育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对原有方法突破与超越能力以及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等。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核心素养是培育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4 结语

学科课程是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载体。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各学科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具体化。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为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服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3]姜勇,王梓乔.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特征与构成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6,3(10):39-43.

[4]赵凤霞,程传银,张新辉,等.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154-159.

[5]杨鄂平,童丽平,李传东,等.体育教学与体育态度学习关系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918-920.

[6]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3.

[7]何劲鹏.卓越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探索[J].体育学刊,2017,24(2):91-95.

On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Key Competency of PE and Health Subject

QIU Liefeng, etal.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Henan, China)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89002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G032)。

邱烈峰(1970—),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学生体质健康与健康促进。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培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