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烨
(南通崇川学校,江苏 南通 226014)
纵观目前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常态教学,由于受到体育中考带来的钳制,社会、学校、家长和教师对体育的功利性重视,使得初一、初二体育常态课教学基本只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和体育中考项目进行教学,到了初三只剩下体育中考统考项目且是学生有意向选的那几个项目了。体育教师不厌其烦地、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单一的、就动作而练动作的教法,这极大地影响和挫伤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新课标》所提出的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由于初中阶段体育课学习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心理正常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阶段的体育课常态教学应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
随着体育中考的临近,各地的中考体育教研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回想笔者观摩的“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初中组教学研讨活动”的录像课,令人震撼的是他们对体育课堂常规的重视,其展示的团队“单元式”架构中考项目练习方法等都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角度,根据不同项目特征创设新颖的练习方法和策略,较好地构建了中考项目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中考体育制度的实施和中考体育项目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引导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帮助其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其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由于受到中考成绩“千金难买一分”的影响,社会、学校、家庭对体育中考的过分“重视”,导致很多地方初中阶段的体育课教学内容都是围绕体育中考项目进行,不是选项练习就是素体素质练习,枯燥单一的内容让学生厌烦,但为了体育中考分数,只能疲惫“应战”,埋头苦练。
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初中组教学研讨活动的3节体育中考项目研讨课,一改以往单个技术动作的反复练习,执教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项目的运动技能特征安排练习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动作技术的基础上,有效发展体能及所学技术的运用能力。例如,对开放式动作技能项目足球“脚背外侧运球过障碍练习方法”(七年级,第5课时)一课,执教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动作——脚背外侧运球技术的基础上,增设了“雷区”、标志杆等障碍物,通过条件限制法提高其运球的综合运用能力;开展4 VS 4小型对抗赛,让学生在对抗性比赛情境中,巩固所学动作技术,发展其竞技性运动技能。对封闭式运动技能项目耐久跑(七年级,第6课时)和立定跳远(八年级,第5课时)2节课,执教教师则是在学习动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组合练习,有效发展学生与所学动作技术高度相关的体能素质。这不仅是对《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有效落实的很好验证,同时也是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作为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应将健康理念融入教学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健康发展需求,提供优化的课堂教学服务,补齐其发展短板,促使其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从而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初中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作为课堂教学实施者的教师,都要面临体育中考项目的教学。如何将体育中考项目转化为适宜于学生的教材,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体育中考项目由于其可操作性强、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往往忽略对其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每次课上单一的重复练习,造成学生对体育课望而生畏。
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初中组教学研讨活动中,江干区团队对“耐久跑”教学设计遵循了“教育不是考虑现在,更多的则是要考虑未来”的理念,课堂教学围绕目标和重难点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方法,不仅重视练,而且体现了“乐”和“趣”的教学。在课堂准备部分,通过控距离跑,让学生体验如何控制跑步的节奏;在基本部分,通过不同时间跑同样距离,强化学生的跑步节奏,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多次往返跑中不知不觉地发展学生有氧耐力;接着通过莱格尔跑,让学生将所学的节奏跑运用到实战中去,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耐久跑中的节奏把控能力,并有效增强其有氧耐力。这种以技术教学为主线、以运用为目标并融合体能的体育中考项目教学,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理念实施的具体体现,这也提醒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傻练和苦练的方式。“耐久跑”的单元设计也是从“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来构建,其中体能维度为8课时、运用维度为2课时。从其单元练习方法展示中可以看到,其将“耐久跑”单元分为有氧耐力(9种练习方法+2种组合练习)、无氧耐力(7种练习方法+1种组合练习+比赛)、混合耐力(9种练习方法+3种组合练习)和综合运用能力(2种游戏+测试+4种练习方法)。在体能练习维度中,其通过多种练习方法及多样、趣味的组合练习方法,让学生体验和学会调整呼吸、体力分配和克服极点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有氧、无氧和混合耐力能力;在运用维度中,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比赛、拓展练习和生活实际运用相结合的练习情境,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心理期待,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健康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样的中考项目单元策略构建,不但使耐久跑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拓展和提升,而且也使耐久跑单元教学的目标定位不仅仅只关注该项目教学的厚度,也注重了教学的宽度。
体育中考项目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练习方法手段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初三年级的体育课,基本上就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更无论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只是为了分数而在应对练习,这样低效的应试教学完全违背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宗旨。
纵观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初中组教学研讨活动3节研讨课的教学流程,均紧紧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而设计,教学层次清晰,各部分内容丰富、多变且环环相扣。从开始部分的课堂常规,到准备部分的热身活动,再到基本部分的单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多个动作的组合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均遵循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确保了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并使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掌握运动技能。例如,足球“脚背外侧运球过障碍练习方法”一课基本部分的教学,通过3个教学流程来突破重难点。(1)单个技术教学。通过脚背外侧直线运球一步一触球、原地左右脚背外侧运球、脚背外侧直线运球过障碍3个练习手段来解决脚背外侧运球触球部位和支撑脚的位置学习。(2)以脚背外侧运球为核心的组合练习,通过分组轮换的形式来提高练习密度,共分为4个组合,分别是以足球脚背外侧运球为主的4个雷区进安全门、绕杆射门、增加组合1的雷区个数、增加组合2的绕杆个数,逐渐增加练习难度,从而达到巩固所学动作技术及综合运用能力。(3)4 VS 4半场小组对抗,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在明确目标、合理安排内容的基础上,还规划和控制好活动过程中的活动内容所占的时间、活动次数等。根据观测团队展示的数据显示,此次研讨课学生触球次数为103次、练习密度是56.20%,这说明学生的练习数量和时间得到了保证,生理和心理负荷适宜,从而有效地提高足球运球的学习效果。
日常体育中考项目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组织,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服从管理、不听从组织安排、哄抢器材、同学之间发生争执等现象,这不仅影响课堂练习质量,还阻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体育中考项目教学是初中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学科育人的载体,每一位体育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传授,还要深入挖掘项目的教育功能,通过设计多种练习方法和设置多样的学习情境,真正实现从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向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特征和育人价值,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而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耐久跑”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你付出努力不一定成功,但这个过程很重要”“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因为她摔倒了但仍然坚持跑过去了”,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得到鼓舞,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立定跳远教学中,队列队形练习有效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个体在群体中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课中教师多次提醒学生把碰到的垫子扶起来,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在足球课中采用分组合作的练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精神;小型比赛,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裁判,形成规则意识。和谐、团结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对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