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爽爽,李俊温,高 峰,杨永红,乔 勇
(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12)
健康不仅成为国家兴旺发达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更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通过追踪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呈现出积极的趋势,体质下降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但是,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负担沉重的学习压力,还面临着社会各种不良行为、信息和习惯的诱惑。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依然堪忧。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在未来将构成重大疾病隐患,这是中国努力改善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部分。
基于上述原因,深入研究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已成为研究其体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其深入开展下去,有利于全民健身下一步的深入推进 。
青少年是人类发展到儿童期与成年期之间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人类将经历一段青春期,这是一个性成熟的过程,这个年龄段的人多为学生,是社会上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
1.2.1 身心发展方面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既快速又不平衡,这不仅表现为身心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向别人展示了青少年为了适应新自我的发展而做出的新形象。然而,由于其身心成长不一定均衡发展,反而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徘徊在不成熟和成熟尺度之间。
1.2.2 心理健康方面此时的青少年正在学习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关系,适当地表达自己,并能合理地规避自己做不了的事。此时更加需要合理地安排休息和学业,坚持健康的锻炼习惯和良好的身体状况,这样不仅能保护青少年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健康,也有利于保持精神健康。
2.1.1 体质它是人体的质量,是人类机体相对遗传变异相对稳定的特征,由体质、体能和适应性3个方面组成。
2.1.2 体育锻炼指人们运用多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及卫生措施,让运动主体根据身体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以发展身体、增进自身体质、调节个体精神、丰富业余生活、合理分配休闲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是促进身体发展、增强身体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
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营养和体力活动等。遗传为身体健康和发育提供了可能性或前提条件,后天的环境、营养和体育锻炼却可以极大地影响其身体质量。
科学合理的锻炼不仅有利于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还能增强人体心肺功能,增强血液和呼吸系统的能力,还有益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机体的适应性,降低成年后患病的风险,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其判断复杂活动变化的能力,及时给出反应。它是使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并维持其良好生活活动的一种手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很多人误以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加上如今片面追求成绩的现象,让学生成天埋头苦学不堪重荷,长期缺少运动。长期固定的学习行为会导致青少年处于生理发展关键阶段的肌肉萎缩,骨骼的生长受到影响,脂肪堆积,导致学生体内脂肪和肌肉不成比例地增加,从而增加了年轻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慢性病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导致各种精神疾病。这种发展趋势将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并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几项全国性调查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已连续多年下降。一些专家把当今青少年由于长期缺乏肢体活动导致共济失调和肌力下降的现象用笨拙、软弱、僵硬3个词来高度概括。作为祖国的未来,如果青少年继续这种形式的发展,不采取提高身体健康的措施,必将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
很多人认为体育不过就是1次跑步、1次跳跃或1场比赛的胜利。事实上,这并不是我们对体育知识的全面表达,对青少年来说,体育是一种启蒙运动,是使他们能够成长为具有健康体魄和完美个性的个体的重要训练内容,从体育中他们不仅能感受到运动带给他们的克服身心疲劳的满足感,还可以感受到不轻言放弃的良好品质。青少年身体外在形态的变化则能更好地反映体育的魅力。如果体育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在学生整体素质评价体系中就不能充分发挥,就会造成学生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教师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不发达。
近年来,虽然中考和高考对体育成绩的要求有所提高,但许多学生并未改变其学习安排,大部分时间仍然投放在文化课上,没有充足的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为了应付升学时面临的体育考试,经常采用突击锻炼的方法,或者只是刻意掌握和加强入学考试中的体测项目。如此,在整个过程中形式大过实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毛振明教授曾提出关于青少年体育运动的5大认识误区,其中一 条是体育的安全问题。人们认为体育锻炼不能出现意外伤害,同时又认为体育锻炼必然伴随着伤害。许多学校简化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因其过分考虑了意外伤害,限制了教师的教学,父母也要求多方面联合尽可能地保护他们的孩子。实际上,我们应正确处理运动训练中的伤害问题,重视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培养,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安全技能,追求真正的安全。
高科技虽然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自由、舒适和个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一项对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的调查发现,学生们喜欢在空闲时间和节假日聊天、玩游戏、听音乐、学唱歌、看电视,而只有不到30%的学生会选择出去运动。坐着或躺着,很长时间不受室外环境的影响,会导致抑郁的产生,影响血液循环和身体的代谢环境,从而诱发视力下降、肥胖等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导致个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下降。
调查显示,由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造成中国学生的生活环境中60%的学生没有运动的条件,这从客观上造成了人们不重视体育锻炼,淡化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习惯的形成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客观环境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学校往往是第一个被追究责任的。但是,如果整个社会发展中体育锻炼的文化和氛围浓厚,那么作为家庭成员的年轻人自然会受到感染。一个有着非常好的体育氛围的社区,或者一对爱好体育的家长,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们运动兴趣慢慢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其对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也会很强。因此,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发展和持续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高科技产品,鼓励他们锻炼身体,减少产品依赖,走出不良循环。
许多考试成绩好的学校,其体育工作做得也很好,其有许多学生不仅文化课成绩优异,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也很好。所以应试考试与体育锻炼并不矛盾。学校、家长、学生不能过分重视应试教育,消极对待体育锻炼活动,相反,学校、家长应该积极加强和鼓励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以强健的体魄面对各种繁重的学习任务,努力在学校教育和家庭管理中将阳光体育运动和终身体育意识植根于青少年的思想之中。
合理开发利用高科技产品,建立健全青少年健身指导体系。借用现代手段方便每个青少年及时掌握自身体育锻炼状况,通过系统、准确地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运动时注意事项,有效规避运动风险,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准确传授其在运动过程中有效保护自己的各项专业技能,通过全方位的信息掌控和监督将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危险因素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护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作为一种主动积极的个体活动过程,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有效地塑造人的行为模式,更能促进其心理发展。如果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医疗和养老基金的支出也必将大幅度增加,增加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难度。如果学校能够在此之前未雨绸缪,坚持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加上社会和家庭的大力支持,为青少年养成良好体育习惯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再加以科技锻炼平台的护航,大力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必将极大地提高全体民众的体质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