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转向研究

2019-11-25 11:40陈方煜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政治思想

陈方煜

前言

教育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高校体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体育课程目标上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现全方位育人。

1 大学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转向的意义

高校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多角度的育人工作,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大学体育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体育课程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具有体育文化传播、提高学生思维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思想政治转向。

1.1 体育课程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理念下要让学生的德育与体育同向而行,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等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相一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性资源。

体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体育课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兴趣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寓教于兴趣”实现理想启迪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诸如“女排精神”,运动员取得的荣誉更多的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有利于将抽象的爱国主义用鲜活的形式表现出来;最后,通过参加体育比赛,可以让学生拥有顽强的拼搏精神,有战胜挫折的信心与决心,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1.2 体育课程是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方式

素质教育理念下,体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途径,是充实思想政治内容的重要方式。

体育课程包含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理念,在体育的集体项目中,团队协作具有重要作用,团队成员要相互配合,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在客观上形成了对团队协作精神的现实需要,而团队的协作精神也由此纳入了体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让大学生树立协作意识,明确规则意识,树立顽强拼搏精神,这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3 体育课程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思想教育的传播更加多元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制力、顽强毅力、果断性,体育课程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育课程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潜移默化是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体育课程具有“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在不知不觉中传播了思想教育。

2 大学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转向的可行性

毛主席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强调:“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体育密不可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体育进行了论述,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要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体育思想政治的联系,为推动和深化高校体育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内容枯燥无味、理论空洞无力、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特点,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2.1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落实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德优良、意志坚韧、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中设置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互相联系的整体,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明确了高校体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为实现“育体”与“育人”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方向。

2.2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思想政治转向的必然要求

高校体育课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体育教学具有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活动进行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大学生体育课程紧密相连,体育课程中所展现出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等及时准确地进行思想引导,毋庸置疑,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思想政治转向的必然要求。

2.3 体育课程的功能分析

学校体育课程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育课程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塑造完善的个体人格。

体育课程具有激励功能,能够激发大学生的自信心,使大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自信心,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

体育课程具有传承文化的教育功能,具有立德树人的教化功能,有利于让学生掌握体育文化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传承中国文化的魅力。

2.4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任务分析

我国的思想政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弘扬主旋律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首位,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 大学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转向的策略探析

大学体育课程尚未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首先,在教育理念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兴趣中;最后,在评价方式上,采用体育课程评价与思想政治评价相结合,促进体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转向。

3.1 体育课程目标上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体育课程与思想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将“以人为本”和“育人为先”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发挥大学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培养意志品质和道德行为”等体育课程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目标相结合。

大学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关注教育过程,关注身心健康,实现大学体育的育人价值。

3.2 体育课程内容上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3.2.1 个人与集体教学内容相结合,注重个性与集体主义并重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集体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交往能力。

3.2.2 成就与挫折教学内容的结合,培养成就与挫折教育并重

体育学科相比于其它学科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要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面对挫折与失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挫折,用理性看待挫折,在理性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战胜挫折的最好方法。

3.3 体育课程评价上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标准

3.3.1 教师评价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标准的引入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关系到教师的评定、职务升迁等方面,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对教师的评价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完善体育教师评价反馈机制,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增加教师教学水平,体现教师的综合能力,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3.3.2 学生评价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标准的融合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评价要作为课堂内容主要评价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在思想政治评价中,教师应以大学生为教学中心,提高大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采取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学习过程做出评价;第二,根据学生的基础与条件的不同,考试内容与评价方法应有所不同;第三,教师可以组织体育比赛来观察学生的足球水平,进行主观评价;第四,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评价标准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对学生进行多样评价。

4 结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融合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更新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为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体育教师要定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课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道德。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向。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