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婕 陈勇 南华大学体育学院
篮球运动不仅需要高超的篮球运用技巧,也需要与之匹配的健康的体魄和充足的体能,这既是打好篮球的前提条件,也是进一步提升篮球水平的必要过程。在篮球教学中,教练应多多重视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以保证身体健康作为篮球运动开展的前提条件,在增强篮球运用技巧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项体能训练计划,以保证篮球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衡量一个运动员的篮球水平不仅需要看其篮球技巧是否高超,更需要观察运动员的体魄是否能够撑得起篮球技巧的应用过程[1]。篮球专项体能训练作为能够有效提升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活动,其对于篮球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充沛的体能不仅意味着篮球运动员的比赛巅峰时长,也决定着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技巧是否能够正确发挥。保证其运动强度是运动员发挥自身优势以及承受高强度的比赛的关键前提,同时也是预防运动员损伤以及保持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状态的首要条件。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因此能够承受的训练强度也就不同。力量的表现分为多个形式,耐力与速度是最常见的形式,也是最能够展示出力量强度的外在形式。柔韧性与灵敏性分别作为力量范围和力量控制能力的表现形式,因此需要在专项体能训练中围绕这两项制定体能训练计划,以保证训练的强度在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负荷内[2]。同时,应在训练过程中实时监控自己的身体情况,发现不舒服或者承受负荷过大的情况要立即停止训练。通过一次次的训练以及逐渐加大的训练强度有助于运动员准确把控自己的训练强度和符合自己的承受范围,以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能训练计划了,避免在训练中有受伤的情况发生。
每个人的体能训练强度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再加上原有的体能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计划。体能训练与其他训练过程不同,要特别注意区别对待学生,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训练强度。对于原有体能较好的同学,可能出现不能实质性的提高其体能的作用;对于体能一般的同学,这种统一的体能训练计划反而过于严苛,不循序渐进的训练极易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
首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制定对应的训练计划,要在计划中设置不同的环节目标,保证训练的循序渐进以及体能的逐步提升;其次,在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体能后就可以开始篮球技巧的有关学习,以掌握篮球特点以及比赛的各种规则为训练基础;第三,开展防守训练,采取同学之间一对一的对抗模式或是运用各种战术知识模拟防守形式,以能够找到其中的防守关键点;第四,继续增加体能储备,并保持平时的训练量,以防止长时间不训练导致训练水平下降。通过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大幅度提升体能和运用篮球的技巧,也能够培养出运动员的专属精神,磨练自身的意志为后续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大小良好的基础。
力量训练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加运动员的体能储备,并保证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篮球技巧水平。同时,增强力量训练也能够对运动员的技能、肌群以及肌肉的收缩速度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想要明显增强体能,就需要制定对应的肌肉增粗训练,以保证力量强度[3]。在这一训练过程中,不能单一强调某一次的训练强度,而是要逐渐减少次数以及增大每次的运动量,从而减少运动员的疲累进一步发挥出力量训练的优势。
更快的速度有助于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能够快速的移动,从而具备快速转向以及滑步能力,从而能够迅速找到对方的防守弱点。这不仅决定了运动员的灵敏性,也为后续的篮球技巧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篮、跳投、抢篮板等比赛关键点,都与运动员的弹跳性有关,良好的弹跳性有助于运动员更好的围绕自身的优势制定进攻和防守战术,这也是水平较高的篮球运动员必须要有的基本运动能力[4]。练习跳跃时,不能仅仅练习平地起跳一种方式,而是要根据运动员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弹跳训练计划。例如,需要练习连跳、单腿跳以及上篮调高等。这一练习过程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下肢肌肉力量,也对核心肌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篮球教学离不开专项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关键的问题点在于如何将二者相结合,制定出符合每个学生特点的专项体能训练计划。教练要在平时的训练中融入体能训练过程,并将其列入评选良好篮球运动员的标准之一,以提高运动员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体能训练效果以进一步提升篮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