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妆
新时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时弊及发展
陈淑妆
(韩山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需要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弊端体现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观念滞后、教学评价舍本逐末、教学环境客观因素对师生的影响等。据此,提出新时期高校公体教学发展措施: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努力营造教师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及加强科学管理;确立先进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等。
新时期;高校公体课;教学发展;创新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旧体制、制度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积极推进新体制,促进各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教育的改革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教育是我国当前一项非常重视发展的事业,它的发展与改革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占据非常主要地位的方面,同样引起了政府、国家等多方面重视,国家也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强体育事业的发展。如教育部于2002年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将“健康第一”作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2014年我国教体艺文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将学生体质健康状态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第一指标”。多年已过,尽管高校公体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论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但这与人们的期望依然存在较大的距离,“学生的体质连年下降致使健康状况堪忧”“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1]”“公体课不能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情况极大地反映了当前高校公体教学改革存在问题。新时期,为实现高校公体教学可持续发展、实现新世纪赋予高校体育教育的智能,做到与时俱进,针对公体教学中存在弊端,有必要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及创新性建议。
“育人”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2],但受前苏联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体育的教学仍以学习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以“增强大学生体质”为归宿。这种思想在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中,曾起过巨大的作用,但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它却忽略健全的素质结构的培育,有碍于现今学校体育教育观的方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公体教学内容在项目的选择上体现不出时代性、社会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往往过于强调竞赛体育项目的开展,不就是1000M跑(男)、800M跑(女)、50米短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这几个项目,这就导致了课程设置不符合学生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相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学校体育的教学观念太过于落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难以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存在,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僵化的教学模式,阻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可持续发展可能。
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部分在于教学的评价。学生对某个项目技能水平掌握程度的高低,在期末体育成绩中占80%,,其中20%是该生的平时成绩(考勤、学习态度、课堂纪律等),由于学生个人体质状况不同,考试评分标准走向了一刀切误区,(一些学生由于身体疾病,可以换项考试;另一些学生不是疾病原因,是由于自身身体素质差,再怎么努力,就是达不到要求,最终挂科)未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进行详细地分析评价,势必对学生的良性发展产生诸多不利。
教学环境的质量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活动有直接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引起师生在生理上的不同感觉,另一方面能使师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由于高校逐年扩招,导致公共体育教学场地比较拥挤,这跟教育部下达《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中规定我国体育教学必须保持人均3平方米的运动场地,还相差甚远。从运动器材的配备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运动器材极其稀缺,就是现有的,也大部分已老化,很难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大部分学生干脆坐在那看手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更不要说完成教学目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教学目标是各种学科教学必须设定的,它是这个学科教学将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没有目标,就不存在教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是如此。新时期,随着社会“文明病”出现的同时,学生身心需求的多元化也随之变化,高校体育教学在设计目标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首先,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教学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现实的身体状况、身心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在教材的选择上应结合地方的特色项目、当下流行的娱乐性项目。体育课程设置人性化,即多样化、弹性化、乡土化是促进“健康第一”的必然选择[3],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在享受到体育锻炼乐趣的同时,又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又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精神。
其次,融合与体育相关的学科知识,使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身心全面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健康第一”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以此来创立合理、可行的课程结构。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应重视对大学生人性化的发展,强调构建弹性化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多元化的锻炼需求。
教育部长陈宝生强调:“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制高点,教师的制高点的制高点。要在“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着力加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推动中国教育进入世界教育的先进行列”[4]。在体育教学中,公体教学主管领导同样要为教师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力争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首先,不定期地对在职专任教师的脱产或半脱产学习,以此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或组织教师到周边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或探讨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对青年教师不定期进行听、评课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
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竞赛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载体,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学生人均体育资源的使用率逐年下降,体育经费也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普通高等学校都应重视和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的建设和配备工作,在学校建设规划中予以重视,在财力、物力上予以保证。
2.3.1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高校体育设施建设步伐 体育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是进行教学、训练、锻炼、体育竞赛和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体育设施的发展规模也反映出高校的综合实力。随着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体育设施应以更快速、更高标准全面展开,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建设,以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工作。当经费不足时,可着重对已有的场地或设备进行完善和翻新;对一些年久失修的,已没有使用价值的,应及时报废,以确保教学安全性。
2.3.2 在完善了体育场地和设备后,科学的管理极其重要。为最大限度地使这些资源保持良好的状态,最大化发挥本身的使用价值,应严厉地制定相关的使、借用场地设备规章制度,同时要有一套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做到专人负责,定期对体育教学设施进行检查,以确保场地器材更好的利用,同时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学理念的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它需要教师在经过理性的思考和长期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去积累、去总结,而形成自己的体验结果。教学不是一个独立体,它必须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离开了谁都不行。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寻求突破与创新。另一方面,在公体课上,力求教学过程设计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是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提出的卓有影响的教学思想—用最适当的教学时间,最科学的方法策略,赢取最大可能教学效果,从而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因材施教,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贯彻教学原则,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质量,使学生准确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养成科学良好的锻炼习惯。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明显提升,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执行效果明显增强[5]。
[1] 周家金.文化形态学视野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6,37(5):115-118.
[2] 刘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与改革探究[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9:41.
[3] 王大贵.浅析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99-101.
[4] 陈宝生.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暨万名教师支教工作会议召开[EB/0L]. http://edu.china.com.cn [2017-06-16].
[5] 谢燕歌.洪浩.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探索与思考[J].北京体育学学报,2014,37(1):94-99.
On the Dis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ublic PE in the New Period
CHEN Shuzhuang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520141, Guangdongm, China)
陈淑妆 (197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