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平
精准扶贫背景下武陵山片区学校体育支援研究*
周道平
(吉首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体育教育的精准扶贫工作,关系到贫困地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健全人格塑造等重要问题,也关系到贫困地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发展。武陵山片区作为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导致了贫困地区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加之学生自身的升学压力、不重视体育教育等主、客观因素导致学校体育支援相对滞后,体育教育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落后于该地区教育精准扶贫项目的整体水平。
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体育教学支援
再穷不能穷教育。作为老生常谈的话题,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批又一批支边教师深入老少边穷地区支援教育工作,希望小学、爱心包裹、图书捐赠等社会公益活动也推进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贫困地区教育现状有了明显改观。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区在素质教育成果方面仍然相对落后。特别是由于留守儿童等因素导致的儿童身体素质下降问题,说明这些地区在学校体育支援方面做得还不够,比如武陵山片区学校就存在同样问题。
武陵山位于四省交界地,即黔、湘、渝、楚四省,片区内主要为土家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杂居,地域文化呈现多元化特色,但也相对闭塞,特别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受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经济交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家长、学生和教师对体育教学本身不够重视等问题的影响,导致该地区体育教学水平相对滞后,体育教学所需资源及教育环境也相对简陋,导致片区学校体育支援工作开展缓慢,给体育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阻力。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体育教育相对较为专业,需要体育专业教师。但从武陵山片区学校体育专业师资力量储备来看,不仅没有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连任职教师数量也不足,难以保障学校日常体育教学需求。
二是体育教育没有形成产业链。主要依靠学校自身发展,没有与地方政府、企业形成互动,这使得扶贫攻坚战异常难打。尤其是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体育教学所需的场地、教学器材,到师资力量都离不开社会捐赠和企业协助。可见要想发展体育教育,就需要以学校为平台,构建体育教育平台。
三是学校单兵作战、单一发展。受武陵山地区交通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资源匮乏,特别是体育教师资源匮乏,且学校之间沟通较少。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基本上没有实行开来,导致体育类企业对片区内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关注较少,对于开展体育教学工作非常不利。
四是缺乏对青少年体育运动人才的挖掘。武陵山地处山脉之间,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人民多从事体力劳动,身体素质较好,特别是青少年中有不少成长于山区,具有一定的运动天赋,但由于片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支援情况不理想,缺乏教师也缺乏挖掘青少年运动天赋的教练和相应机构,导致这些孩子的运动天赋被埋没,这不仅是国家体育人才的损失,这些孩子也错过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片区学校体育支援工作的失误。
五是民族体育文化没有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结合。武陵山地区身处多元民族文化共存之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发展起来较为容易,且民族体育文化的教师也更多一些。但片区内学校并没有利用好这一点,没有实现借力教育,只是单纯地照搬其他地区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忽略了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这是片区学校体育支援工作没做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是沟通不畅,缺乏落实。再好的项目也需要落实,没有落实就不会有效果。从武陵山片区目前学校体育教育支援项目落实情况来看,支援落实工作基本停留在形式上,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武陵山片区为多民族杂居地,不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尽管对体育教学工作本身的影响并不大,但对于支教体育教师安排入职、体育教育项目对接落实等方面就存在沟通影响了。二是对于外省市支教的教师缺乏监督管理,包括任教考核、综合评定等方面的考评较为松散,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制度,导致一些体育教学项目无终而疾。
七是学校体育支援项目落实存在困境,没有利用好体育行业产业链发展的优势,导致武陵山片区学校体育支援项目普遍陷入发展困境。第一,体育教学本身对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场所、教学器材等方面要求较高的学科,但武陵山片区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投入的资金有限,制约了教学环境、教学器材的改善,也制约了体育教育从扶贫到脱贫的发展目标。第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缺乏强援,除专业化师资力量外,基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需要以学校为核心,引入体育相关产业共同发展,也就是创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但从武陵山片区现状来看,尽管体育旅游行业发展较好,但并没有与学校形成合作办学模式,因而学校在发展体育教学工作时,缺乏实训基地、教学场所,对于就业需求较大的特困生也没有提供就业出口,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完善教学设施,也为政府增加了财政负担。
要改变当前武陵山片区学校体育支援困境,还需针对当前学校体育支援所处的困境,逐条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并结合当地体育精准扶贫项目,借势而为,提出实操性强的对策。
从根本上改变“扶教育之贫”的观念,以教育平台为核心,向“教育+”产业链发展之路转型。
一是“教育+地方”模式,构建武陵山片区“校地”合作平台。体育教育扶贫工作要开展需要得到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帮助,共同发展、团结协作才能创建扶贫脱贫平台,为体育教育精准扶贫插上翅膀。首先,要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继续“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体育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支援,以保障日常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为体育教育普及奠定基础。其次,依托国家教育项目发展基金,加大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从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增加体育教研工作,通过考研项目吸引政府、社会组织的拨款和投资,为改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做好准备,包括体育教学所需场地、体育专业教学器材等。通过争取国家和社会资源的方式,激活武陵山片区学校与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发展体育教育,为支援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再次,加强片区内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推进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使片区学校与地方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解决学校单兵作战、单一发展的问题。由于体育教师相对较少,可采取学校之间大轮岗的方式,对于支教体育教师进行定期轮换轮岗,以便满足不同学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同时还可通过与社会组织联合办学的形式,邀请体育运动员、体育专业大学生到学校进行教学互动,以弥补任职教师人数不足的情况。而这种模式也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更加牢固。
二是“教育+文化”模式,推进体育文化事业,带动体育教学工作发展。体育教育为仅要做到精准扶贫,还要激发特困地区的动力,带动武陵山片区实现体育教育产业脱贫。首先,挖掘武陵山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人才。通过与地方企业组织合作,推行体育文化发展,面向青少年及体育运动爱好者开展体育文化及体育教学工作,向片区内居民普及体育知识,通过举行一系列比赛,挖掘具备潜在体育运动潜质的学生,保送到省、市或更高级的体育运动队或俱乐部进修,以便在武陵山片区推广体育文化,通过改变部分学生命运、为其提供个人发展平台的机会,推广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从教育扶贫走向教育脱贫之路。其次,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事业,通过体育教育与体育旅游等行业的校企合作,为片区学校体育支援工作找到新的突破口。体育教育工作需要大量的器材、场地,而这些对于山区来讲,不仅受经济基础的限制,还受到了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足球场在建设中存在很大困难。但这里具有深厚的民族体育文化基础,也是该地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体育教育支援工作可充分借助政府力量,借助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契机,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等模式,为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民族体育文化表演、民族体育文化传播等机会,在培养青少年受上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也为其找到了就业方向。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对口支援是很多地区采取的扶贫模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在教育行业中,特别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对口支援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在武陵山片区采取了改“对口支援”为“实职联络员”的方式。
一是一对一精准对接,提升落实效果。体育教育支援工作中,落实是大问题。从武陵山片区体育教育支援项目发展困境来看,亟待采取“实职联络员”机制。一方面实职联络员可以发挥自身专职优势,有充裕的时间对体育教育支援项目的落实进度和效果进行考察评定,对不完善之处可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完善;另一方面是解决沟通问题,武陵山片区为多民族杂居,不同文化在此交融,在教育支援过程中,教师和社会组织人员都需要克服文化差异问题,而实职联络员受过专门训练,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可以承担政府与学校沟通对接、上传下达等工作,提升了体育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精准性。
二是完善协同机制,完成从扶贫到脱贫的转变。体育行业本身是一个产业链发展的行业,在全民健身理念的背景下,体育教育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发展中,要充分借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创立协同共建的办学机制,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中心,本着体育教育脱贫的理念,在引进师资支援力量的同时,也引入社会体育机构,形成联合办学的机制,为武陵山片区学校体育教育引入强援。结合武陵山片区地理条件与经济结构,主要引入体育旅游行业与学校进行校企共建,通过教学实训基地共建,既为学生找到了就业出口,也为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找到了强援。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与教学环境改善的资金问题,为政府分忧。
青少年正值成长阶段,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人格塑造也同样重要。尽管我国在推进教育扶贫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希望工程等助学计划的实施改变了一些贫困地区教育面貌,甚至改变了一些孩子的未来,但从整体来看,留守儿童、贫困生、特困生、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不足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仍然在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学校体育支援工作亟待解决。在精准扶贫项目中,加强体育支教工作的统筹安排与整体规划,纳入支教项目中,解决其师资力量薄弱、课程缺乏特色、监督不力等现状,从改善武陵山片区学校体育支援问题,使片区学校教育得以均衡发展。
[1] 李尚卿.精准扶贫视野下西藏农牧区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7(10):255-256.
[2] 侯方方.河南省农村小学体育精准扶贫策略探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5):129-131.
[3] 任健伟.“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体育政策评估体系建构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33(3):23-26.
[4] 刘沛,燕凌.助力学校体育发展 放飞农村体育教师梦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师培训项目”进行时[J].体育教学,2017,37(4):76-77.
[5] 广西体育局多举措促进体育精准扶贫[J].运动,2018, 182(6):2-3.
On the PE Support to the Schools of Wuling Mountain Are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ZHOU Daoping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416000, Hunan, China)
2016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16YBX035)。
周道平(1965—),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