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2019-11-24 03:12刘少梅
职业·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机械类实训教材

刘少梅

摘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国制造业已经开始由机械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对高技能人才质量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技工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本文结合笔者学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对如何构建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机械类专业 一体化教学 双师型教师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制造业已跨入“智能制造”时代,对技能人才质量和素质的要求亦随之提高。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迫在眉睫,也是真正提高教师素质和学生质量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模式。

一、开展一体化教学意义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指对同一专业所有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如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整合、教学场所的整合、教材的整合以及教师的整合等。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内涵是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标准重新融合教学资源,并体现职业技能本位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如何教“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到如何教“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从刻版教材转向教学大纲和培训目标,从理论教室转向实训基地。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更丰富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将理论学以致用,增强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机械专业课的兴趣,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有助于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迎来了东风,众多职业院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尤其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上形成高度一致的认同和重视,技工教育不断实现新突破,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无数高技能人才。但是,技工教育发展历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课程设置不平衡

仍有不少职业学校在设置机械专业教学计划的时候,理论课程多,实训课程少,甚至有些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理论知识的内容已经和现代机械行业发展实际相脱节,教材同步更新慢,专业理论知识不能与时俱进。

2.教学方法陈旧

结合笔者学校实际,近些年来,学校不断扩充教学资源,引进先进的教学实训设备,推进教学改革,但仍有很多教师还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方法,不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充分利用新的教学媒体,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一部分技术理论课教师操作技能不高,不会指导实习教学,不知实际操作使用部分理论知识,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习中不能学以致用,更不能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需求。

3.实训设备落后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已进入智能制造时代,产业结构升级、设备换代、转型,机械制造与信息化、自动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机电液(气)一体化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现在技工学校实验设备大多改进缓慢,新设备投入少,学生无法了解目前企业生产活动中新型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技巧,满足不了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操作的需求,学生的就业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

三、机械类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

1.一体化课程设置

技工学校实施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有符合学情的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三者的协调统一。以笔者学校工程机械维修专业为例,传统的课程安排,学生入校第一年学习文化理论课,第二年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期间穿插实验室上课和车间参观等现场课),第三年技能实习和顶岗实习的三阶段模式,这种体系中课程设置由易到难,重视每门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教室与车间分离,理论课与实训课分开,先集中上理论课后再集中毕业实习,结果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越来越难,很多学生专业课学习听“天书”,教师也很被动。后来,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并汲取同行经验,推进一体化教学体系。以能力为本位,整合理论课与实训课,实行“模块化”教学,车间亦是教室,将深奥复杂理论融入实践教学中,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需求及职业技术等级鉴定等要求,将整个专业课程划分为若干模块,教学练同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笔者学校于2012年在工程机械维修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到目前己取得一定的成效。整个工程机械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划分成12个模块(表),每一个模块又是若干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综合,为更好实现这一目标体系,需认真编写与之配套的校本教材(后面具体阐述)。

表工程机械维修(高级)教学模块

2.双师型教师培养

一体化教学离不开一体化教师,他们是教学的践行者,教师的素质关乎一体化教学的效果。而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具有深厚专业理论,具有丰厚的实践经验或企业生产经历,既能传授理论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综合性教师。他们不仅是教师,而且是能够相互渗透知识、技能和技术的专家。多年来笔者学校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师转变,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锻炼,跟岗学习。技校教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缺乏,尤其专业教师,必须进入企业,深入生产一线,熟悉其专业的生产实际和发展动向,了解企业管理方式、安全技术规范和工艺路线等。企业实习经历,是职业教师生涯的重要历程。笔者学校主要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专业教师进入企业生产一线进修,自我学习充電的同时,还能与企业技术员一起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设备故障,参与技术攻关项目。

二是教研活动和一体化培训班。学校会定期组织中心教研组教研活动,邀请同行专家和上级领导观摩,也会派老师到兄弟院校参加类似活动,通过这样平台与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受益匪浅。还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一体化培训班,学习一体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在课堂中贯穿和实施。比如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培训、柴油机电喷技术培训班、人社局及其他专业机构开设各类专业培训等。

三是参加技能竞赛,重塑知识结构。教师参加职业竞赛可以以赛促学,加强知识与技术交流。大赛的集训过程,可以重塑教师的理论,迅速提高操作水平,尤其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3.开发校本教材

一体化教学大多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笔者学校通过社会调研,根据机械专业的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就业岗位需求编写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还邀请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数据和案例,并将生产过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合到教材中,使教材内容更丰富,实用性更强。笔者学校机械专业先后开发了《钳工技能训练》《内燃装卸机械检修》《内燃装卸机械驾驶》等教材,比传统教材更具实用性。教师通过编写教材,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成果,而且可以拓宽自身业务知识,增加对实践的认识,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建设一体化教学中心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一体化实训场所的建设显然非常重要。一体化教学要求每个专业都应配置相应的一体化教室,如笔者学校机械类专业在理论教室内布置班班通,很方便地实施了多媒体教学;在车间内部建教室,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先集中讲解传达布置学习任务,然后到训练场地操作,教师指导,发现问题返回教室集中讲解、学生讨论交流,之后学生再操作,教师再指导、再总结。校内每个实习车间完全按照模块化、一体化的授课要求布置规划,每个模块有专用的实训车间和实验室等。

加强校企合作,共建一体化实训基地,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一起讨论、制订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学校教职工可以与合作企业定期交流,学生可以定期安排企业实习,教师可以去参加企业技术培训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授课。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互动,可以更好地开发教材,培養双师型教师,促进一体化教学开展。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机械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体化教学,作为技工学校职业教育的典范,将不断推进和创新。作为职业教育人,应当充分认识一体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重视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发挥积极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康,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

[2]金正宾,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2015(15).

[3]王引柱,技校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 7.

猜你喜欢
机械类实训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