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
——以秦皇岛市主城区为例

2019-11-24 05:35秦皇岛港引航站袁月
办公室业务 2019年24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区域性高地

文/秦皇岛港引航站 袁月

区域发展的先进与否,关键在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完善的区域人才机制,优化区域人才结构,将有力促进区域经济与人才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客观上需要加快构建区域人才新机制,着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加快构建对人才发展具有吸引力、承载力、融合力和支撑力的人才机制。

一、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的意义

(一)区域性人才高地的概念。区域性人才高地,就是集中区域各方力量,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依托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充分吸引、聚集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形成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特定区域。它主要表现为:人才资源数量分布的高密度,人才资源素质的高标准,人才资源结构的高对应,人才资源流动的高活力,人才资源产出的高效益。区域性人才有区域特色性、相对富裕性、长期领先性的特点,特别是长期领先性就是在这个区域当中,应该是一个高地,无论在数量、质量、结构、体制上,应该是领先于周边地区。

(二)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的意义。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第一资源,是区域发展之基、转型之要和跨越之本。在世界经济结构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当今社会,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占领发展先机的关键。面对新形势对人才开发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要实现科学快速发展,必须着力打造区域人才高地,以人才支撑战略助推率先跨越发展。人才资源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是区域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支撑,地区要实现科学发展,走向强盛,必须建立起与本地区产业结构、发展主题相匹配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支撑战略。

二、秦皇岛市主城区人才建设的基本情况及问题

秦皇岛市主城区的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中,大学专科所占的比重最大,已超过40%,本科所占比重超过35%,两者合计占75%左右,研究生所占的比重不足1%,高学历人才多集中在管理岗位,从事一线工作的相对较少。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中,35岁及以下占48.33%;36岁至40岁占15.95%;41岁至45岁占14.20%;46岁至50岁占9.85%;51至54岁占6.15%,55岁及以上占5.52%,人才年龄结构良好;初、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依次降低,高级职称人员不足10%。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布局不合理和人才结构性短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结构性矛盾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和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才短缺。二是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三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出现大学生结构性缺失问题。四是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所占比重较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人才载体相对短缺,制约着各类紧缺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高质量的人才载体是吸引、培养各类人才以及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平台。目前,人才载体建设上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权威科研机构较少,一些研发机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大项目较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度不够。区域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还不够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三)人才调控力度不够,制约人才智力资源的大量集聚和资源共享。一是人才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在人才流动上还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特别是对急需引进人才的配偶、子女的工作、入学等方面。二是区域内交流不够。秦皇岛地域内的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等与区域企事业单位等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人才的一些环节上存在互助性衔接。三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状况有待改观,主要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

三、积极探索着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

(一)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体系。一是进一步研究制定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政策配套细则。制定科学的管理系统,建立高层次人才识别、绩效评估、激励与约束、协调服务与监控跟踪等机制,形成紧密衔接、综合配套的人才政策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施展才干创造条件。二是强化人才资金投入保障。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投入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实现人才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效整合组织、人社、科技、教育等多个部门多项专项资金,使其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实现人才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将产业人才作为人才引进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产业导向,推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积极引进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加快培养造就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人才队伍,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补齐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人才短板。对急需的顶尖、领军人才通过“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政策支持。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善于经营管理、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企业家。

(三)夯实人才引进载体。整合创新资源,在培育创新主体中努力发挥好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编制具有针对性的引才计划,引导人才聚集。与驻地高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地方发展战略研究和人才培养领域、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加快产业领军型人才培育基地建设,提高高校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才服务质效、优化人才工作环境,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加快完善政策体系,逐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京津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有效促进京秦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实行部门联动,在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创新性、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增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荣誉感、获得感。

(五)推进人才工作市场化。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人才工作市场化、社会化,走一条依靠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支持人才、评价人才、服务人才的新路子。加强人才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重要人才项目评价的机制办法,提升引才的市场化程度和开放度,精准化、柔性化引进高层次人才。抓好人才政策项目的宣传推介和推进落实,充分释放人才政策红利,拓展引才工作的渠道和资源。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区域性高地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打造孝善高地 与鄢陵同行
燕晗高地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临夏州一次副高外围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
我国乡镇企业人才资源建设研究
加强跨地域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高校人才资源主权论
人才资源与企业经济的关联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