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
金属钱币可谓希腊人的发明。虽然吕底亚人被认为是最早发明金属钱币的人,但只是在希腊人那里,钱币才得到广泛的流通和使用,也是从那时起,钱币才在地中海地区广泛流传开来。波斯帝国和罗马的钱币,系在吕底亚和希腊钱币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因此,但凡研究世界钱币史者,必自希腊人始。
西方人对希腊钱币的兴趣,因其本身的价值与图案、钱币上铭文所包含的信息,从文艺复兴时代即已开始。他们最初是欣赏古希腊钱币的艺术,后来更进一步,希望能从钱币上找到解读古典文献的资料,进而了解和认识古典世界的文明。随着西方前往希腊的旅行家和学者越来越多,人们搜集到的钱币也相应增加,钱币学研究著作、钱币图录等也陆续面世。然而,近代早期的希腊钱币学,大多还处在搜集资料、发表图版、辨识钱币的阶段,真正的研究大概只能到19 世纪中后期,随着近代古典学的发展,作为希腊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才发展起来。标志性的成果应属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陆续出版的《不列颠博物馆馆藏希腊钱币图录》。它以地理分区将希腊钱币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发布,每卷不仅包含大量的希腊钱币图版,而且有钱币发展概况与钱币的诸多具体信息,实为研究希腊钱币最为基本的资料。20 世纪之后,随着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希腊钱币自身在其原本就具有的艺术史、钱币史价值之外,还成为揭示希腊人社会生活的基本材料。时至今日,希腊钱币早已成为历史研究的基本资料。20 世纪初的古史现代化派如罗斯托夫采夫(M.I.Rostovtzeff)等人多从现代钱币的作用回溯古代钱币的功能,比较重视钱币作为交换手段的价值;原始派如芬利和克莱伊(C.M.Kraay)等人则比较强调钱币在政治和宣示城邦独立中的作用;沃尔夫(G.A.Woolf)曾把帝国主要界定为一种利用暴力夺取臣民剩余财富的统治方式;霍格戈(Christopher Howgego)的《钱币上的古代历史》,又发掘出雅典和罗马钱币中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及其包含的诸多政治信息。当耶稣基督说出那句著名的“恺撒的物当归给恺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时(《马太福音》第22 章第15 节),背景就是讨论犹太人是否应该向罗马皇帝缴税,因为钱币上所印的图像是罗马皇帝的,耶稣基督觉得,作为皇帝的臣民,他们理当向皇帝缴纳赋税。在这里,钱币上的肖像,就成为皇帝权力最为明显的表征。
中国学界对于古希腊钱币的认识,目前尚处在相当初级的水平。就笔者个人而言,虽然一直在大学里教授世界古代史和古代希腊史,平时的所谓研究,也多与希腊罗马史有关,然而说到对希腊钱币史的认识,仍停留在希腊人何时开始发行金属钱币,钱币在古代希腊城邦中的某些功能等与经济生活直接相关的层面,更具体地说,是在从事某些课题的研究时,与该课题发生直接联系的层面。对希腊人如何打造钱币,钱币的类型、流通、打造技术、不同时期不同的版式以及版式之间的相互联系、钱币单位与其他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某种钱币发行的具体背景,总之,与希腊钱币相关的绝大多数历史和技术问题,都缺少最为基本的认识,更不用说研究了。虽然国内已经有部分学者意识到钱币的重要性,在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中开始利用钱币学的成果,但仍属相对具体的层面,缺乏对希腊钱币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因此,晨宇君的这部《古希腊钱币史》,无论于我个人,还是于整个古典钱币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都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以下仅就笔者个人的认识,略谈该书的特点。
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该书意图成为一部综合性的希腊钱币史,首先是对希腊钱币研究现状以及与钱币相关的具体技术术语等重要概念的解释,接着是全书的主体,分区叙述小亚细亚、希腊本土、西部希腊人和北非地区希腊钱币的发展。在每个地区内部,又按照历史分期,分别叙述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城邦和地区希腊与希腊式钱币在古风、古典和希腊化时代的发展。作者对希腊钱币中“希腊”的理解显然是广义的,包括了众多受到希腊人影响的地区,因此不仅叙述了希腊人城邦、国家钱币发行的背景与情况,而且触及诸如莱西亚、卡里亚、腓尼基、波斯等受到希腊人影响的小亚细亚内陆地区钱币的历史,由此展现出希腊钱币自身发展及其影响的比较广阔而综合的画面。在讨论某种钱币时,作者不仅会介绍该种钱币自身的材质、制造等与钱币本身直接相关的问题,而且会触及钱币发行的具体背景及其对钱币特征的影响,从而把钱币的发展变成了特定时期特定城邦(国家)历史的镜子。
其次,图版精美。钱币史与一般历史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大量图片来展示具体钱币的情况。如柏拉图早已意识到的,语言在表述思想时,会受到各种限制,从而让语言的描绘成为现实苍白的反映。就钱币史而言,尤其如此。钱币的图案和材质等问题都非常复杂,有些问题在学术界还无定论,如果仅有语言的描绘而缺少相应的实物图版,则纵有如花妙笔,仍让人不免如堕雾中,不明所以。此时将图版放上,让读者自己去辨识、欣赏和判断,无疑最为可取。但希腊钱币成千上万,公布钱币的期刊、图书和报纸等也分布在欧美众多国家,搜集工作的难度让人望而生畏。作者为此显然花费了大量精力,不仅把自己个人收藏的诸多钱币翻拍成精美的图片,而且从诸如《不列颠博物馆希腊钱币》等各类出版物中搜罗相关信息,获得了大量图像资料。由于希腊城邦数量众多(据汉森等人估计,古风与古典时代的希腊城邦达到1500 多个,当然发行钱币的城邦数量要小得多),仅第1卷提到的钱币就近千种。让人惊奇的是,书中提到的几乎所有钱币,都有非常具体的图片展示,而且是正、背两面都有。有些钱币实物非常细小,仅凭肉眼很难辨识清楚。得益于现代技术的帮助,即使小如九十六分之一奥波尔之类的辅币,图版也都非常清晰。这恐怕是任何一部钱币学著作,包括西方学者的钱币学著作,都做不到的。可以相信,该书提供的图版,将让它成为后世任何研究希腊钱币的学者的必备参考书。
复次,该书提供了诸多有趣的信息,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古代希腊历史、钱币等问题的认识:当我们发现波斯帝国的大流克居然在古典时代的爱琴海世界受到追捧、成为众多希腊城邦搜罗的对象,而大流克本身又受到希腊和吕底亚钱币影响时;当我们看到,处于波斯帝国统治下的诸多城市发行了大量钱币、甚至在波斯统治下钱币发行达到繁荣;当我们注意到,西西里的希腊人钱币,居然在小亚细亚诸多希腊人城邦的钱币中被模仿,而雅典钱币的窖藏,除在希腊本土大量发现外,还分布在西西里、意大利、巴尔干北部、小亚细亚等地中海周边广大地区时;当看到雅典颁布的钱币法令,竟然在很多城邦被无视,在某些城邦,也只在部分时间里得到遵守时……我们对波斯帝国统治的性质、波斯帝国与希腊世界的关系、希腊历史本身发展的多样性、雅典帝国统治的力度以及古代世界经济交流的规模,包括钱币在城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将获得从其他著述中难以得到的生动而具体的证据。这类具体细致的资料,与该书的钱币图版一道,让该书有资格成为一部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和工具书。
最后,也许应当强调一下,该书的作者是一位历史工作者。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能做到公正客观,但它一直是所有历史学者的基本追求。该书的论述,也体现了历史学的某些特征。虽然分区叙述希腊钱币的发展,更接近钱币学的路径,但在介绍某个地区、某个城邦的某种钱币时,作者非常注意揭示历史语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各种钱币发行的前因后果,而且对钱币在当时那个世界上可能扮演的角色,做出了具体分析。读完第1 卷,我本人持有的某些观念,诸如钱币的发行是为了便利日常交易,因而是希腊世界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表现的看法,有所动摇。这不仅是因为最初发行的钱币面额相对较大,不利于民间日常使用,还在于更多的时候,钱币的发行,看来真的与战争尤其是支付雇佣兵的薪饷有关。雇佣兵拿到薪水后固然要将它们投入流通以购买必要的物资,因此对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作用,但与现代货币的功能比较,终归有着本质的区别。小额辅币出现过晚的事实(法国学者布里松曾论证最初并不缺乏小额辅币,但有些城邦一直缺少小额辅币,有些则直到公元前5 世纪末期才发行此类钱币),似乎突出了钱币作为城邦独立和支付军队薪资的政治和军事职能,而便利日常交易的经济职能反而退居次要地位。仅此一端,已足以揭示古代钱币与近代钱币功能上的重要差异。书中类似的精辟见解比比皆是,读者诸君自有能力评鉴,无须我在这里啰嗦。
晨宇君是我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过的第一届学生。2006 年当我初次调入该校时,因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开设了选修课《希腊史》,晨宇君也选了这门课程,课上课下我们有不少交流。不过当时我并不知道他对希腊钱币史有兴趣,而且限于自己的学力,那门课上当然不可能谈及希腊钱币的发展。然从此之后,晨宇君对希腊钱币的兴趣似乎越来越浓厚,在诸多国际友人的帮助下搜集了大量希腊钱币,阅读了不少钱币学专著,有些著述,是他利用关系直接从国外订购的。哪怕在他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他也不曾有任何放弃希腊钱币的迹象,反而“变本加厉”了。作为一个长期在希腊史领域打转的人,看到有人对自己的领域有兴趣,自然非常高兴,但也时常担扰:希腊钱币史费钱费力,在国内知音难觅,而他的专业又是国际关系史,从他个人的前途着眼,似乎不但没有多大助益,反而可能因此耽误了“正业”,故偶尔我也会泼点凉水。但他显然没有被我的凉水吓退,一直坚持,逐渐萌生了撰写本书的念头。尽管与他交往过程中,我知道他对希腊钱币的了解,早已超过一般做古代史的中国学者,更远在我个人的水平之上,但最初对于他能写成什么样子,我心里非常没底。看完本书第1 卷,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莫大的错误:严重低估了一个真正对学术抱有热情的年轻人的能量和能力。想必当年英国历史学家伯里27 岁出版《后期罗马帝国》时学界的反应,和我初次认真阅读晨宇这本《古希腊钱币史》时的感觉,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伯里的著作已经成为西方史学名著,这本《古希腊钱币史》,也展现了作者对相关问题全面的把握和良好的研究潜力,对于中国希腊钱币史研究,以及对于钱币史学科整体和希腊史研究的发展,它肯定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并有望成为日后中国希腊钱币史研究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