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与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9-11-23 00:52谭海波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8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浙江省教学改革

谭海波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和测定标准,对浙江省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6所高校中随机抽取2017级、2018级和2019级在校学生共计3600名进行体质数据测试和分析,以此评价近3年浙江省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浙江省在校学生体质等级中优秀率自高至低状况依次为2018级、2017级和2019级;在3个年级中,2018级整体体质健康指标状况为最好,其次为2019级,大三年级的2017级整体健康指标最低。分析认为,高校3个年级在校体育课程设置、在校锻炼意识、参与社团社交形式等因素是影响其保持和增进体质的关键因素;浙江省高等院校在体育课程应加大体能素质锻炼在课堂中的普及,加强校园课余锻炼监督机制和手段,以激励和约束等手段相互促进在校学生健身行为,促进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浙江省  高校  体质健康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053-03

自1975年国家体委公布并广泛在校园开展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2002年开始在全国试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均作为监督和评价校园体育健康开展状况的指标之一,也是全面了解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数据。在高校体质健康发展的现状研究中,戚跃对淮北师范大学2015 级、2016 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当中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研究发现,两个年级的大学生体质测试身体素质总体合格率不高,优秀率偏低,整体身体素质不高[1]。王献英认为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必须体测、体研、体练三位一体,学校、研究机构及决策部门齐抓共管,制定有针对性的分类练习处方,再加上有练习时间的保障,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指日可待[2]。李勃则提出,设立专门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网络服务平台、学校应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咨询中心、加强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干预措施、强化公共体育课的作用等构建大学生体质测试后续服务和管理模式[3]。高等院校的体育健康监测对于认知学校体育发展状况,学生健康水平,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培养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体育教学中也应该严格遵循“以生为本”的相关原则,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有效融入大学生体质健康,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改革策略,在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基于此,本课题对浙江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促进浙江高校学生健康状况的评估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提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广厦职业技术学院6所高校2017级、2018级、2019级在校学生各200名,共计3600名学生,严格按照201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进行相关项目测定与统计。其中男生共计1964名,女生共计1636名。各年级参加测试的男生、女生数量(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检索查阅2009—2019年近10年相关体质健康研究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论文400余篇,通过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观点论证及创新教学改革认知等提供理论基础。

1.2.2 数据分析法

严格按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相关测试要求,对抽测的3600名对象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和统计分析,为课题的立论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持。

1.2.3 專家访谈法

访谈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电子科技大学、广厦学院等体育体质测试和教学专家,就影响浙江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提升探讨、汇总相关理论观点。

1.2.4 数据统计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选择P<0.05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江省高校2017级、2018级和2019级在校学生总体体质成绩状况

由表2可知,在校学生体质等级中优秀率自高至低状况依次为2017级、2018级和2019级,男生优秀率普遍较女生较高;2018级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等级状况均较2017级新生较好,2019级则呈下降趋势。

2.2 浙江高校2017级、2018级和2019级抽测男、女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

由表3可知,男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中,2018级BMI、坐位体前屈、肺活量和引体向上指标较2017级均呈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2018级立定跳远、50m两项指标和2019级BMI、肺活量指标较2017级呈显著性变化(P<0.05),表明在3个年级中,2018级整体男生体质健康指标状况为最好,其次为2019级,大三年级的2017级整体健康指标最低。

由表4可知,3个年级的女生体质测试指标中,2018级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指标较2017呈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2018级女生立定跳远、50m、800m指标和2019级坐位体前屈、50m指标较2017级呈显著性变化(P<0.05),整体体质健康状况2018级最优,其次为2019级,下降最明显为2017级。这表明,3个年级女生整体体质状况中,新生2019级处于2018级和2017级之间,大二学生整体健康状况达到最优。

3  讨论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影响高校体质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高校普遍对体育课程设置为大一、大二两年必修与选修,以此促进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理论及相关技能的认知与提升。由此,大学第一和第二学年的学生体质状况普遍呈现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在大三和大四阶段,随着体育课程开设的减少、校园娱乐活动、社团交际、学生对高校生活规律的熟识等因素,促使其整体体质健康呈下降趋势。由表2、3、4体质测试相关数据中可知,浙江高校3个年级中,2018级整体男生体质健康指标状况为最好,其次为2019级,大三年级的2017级整体健康指标最低。3个年级女生整体体质状况中,新生2019级处于2018级和2017级之间,大二学生整体健康状况达到最优。体质测试与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有点关系”,说明体质测试在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作用中效果一般[4]。另外,现代审美观下,大学女生普遍以苗条、瘦为美的审美理念;男女生饮食非常不健康,不注重营养、暴饮暴食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学生而言,其身体素质未能够达到合格的标准,不仅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内心存在着懈怠心理,未能够充分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国高校课程模式研究中实践研究得不到重视,从而使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基本停留在较低的水平[5]。因此,高校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大高校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加强学生体育学习意识,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切实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体系是高校健康体质水平稳定与提升的重要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大部分高校均加大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体育教学氛围也日益浓厚。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加大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等优势和作用,将其广泛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需要采取加强大学生健康理念教育、提升政府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责任意识、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平台、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积极促成课外体育锻炼的实现和创新实施个性化体质健康教育6个層面进行革新[6]。在各类各级高校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有评价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要关注每个大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提高他们接受健康教育的自觉性,逐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真正有效地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7]。

最后,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健康体质与心理的发展始终是其根本与核心目的。高校应注重提升传授健康的理念,开展校园健康文化平台,促使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从而提高整个体育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善性[8]。高校教学改革必须要以学生为核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身心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在传统的考核机制下,教师将考核的重心放在考核数据上面,以考核数据来对学生的整体体育教学效果进行衡量,这种考核方式较为机械和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体育课程改革的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注意整合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发挥地区的课程资源优势,努力构建本校特色课程模式[9]。在传统的教学考评机制下,教师往往以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出勤率、平时表现等因素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利用教学结果的理想程度等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衡量指标,这就导致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往往过度重视体育成绩,从而对于体育精神以及深层次内涵等往往抱以忽略的态度。因此,高校必须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考评机制,加大对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各项新型教学元素的作用实施体育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  结论

对浙江省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6所高校中在校学生体质数据测试和分析发现,浙江省在校学生体质等级中优秀率自高至低状况依次为2018级、2017级和2019级。研究表明,在3个年级中,2018级整体体质健康指标状况为最好,其次为2019级,大三年级的2017级整体健康指标最低。由此认为,高校3个年级在校体育课程设置、在校锻炼意识、参与社团社交形式等因素是影响其保持和增进体质的关键因素;浙江省高等院校在体育课程应加大体能素质锻炼在课堂中的普及,加强校园课余锻炼监督机制和手段,以激励和约束等手段相互促进在校学生健身行为,促进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针对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够理想的情况,为了保障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开展,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采用风度多样额教学方式,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教学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同时,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体质健康为基本理念,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策略促使高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强化学生中身体与的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戚跃.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身体素质指标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6):61-66.

[2] 王献英.“测、研、练”三位一体体质健康促进策略[J].体育学刊,2017,24(4):102-105.

[3] 李勃.大学生体质测试后续服务问题分析与管理模式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2(2):119-122.

[4] 于红妍,毛丽娟,张丽君,等.认知、态度、体育锻炼行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效果的多维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84-87.

[5] 彭国强,项贤林,张成一,等.近10年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状况[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1):78-79.

[6] 高千里.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6):102-106.

[7] 盛建平.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科学健身指导与发展对策——基于体能素质“课课练”与体质健康促进之视角[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2):114-120.

[8] 蔡子娟.终身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2):4-5.

[9] 董国兴.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高校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2):77-80.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浙江省教学改革
欢天喜地过大年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