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习惯促学风 教书育人相融合

2019-11-23 07:46麦丽芬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学风班会注意力

麦丽芬

一、任教学科——培养的主阵地

小学班主任,一般都会任教所带班级的主科,如我所任教的是数学。我把数学课作为主阵地,在培养踊跃发言习惯、促良好学风形成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1.备充分、巧提问,让学生“有话想说”

不管是自己上课也好,还是听其他上课也好,我们都会有能感受到,如果一节课教师设计得当、准备充分,课堂上循循善诱,每一个提问都恰到好处、激起学生的“千层浪”,学生学得投入、思考深刻,有所感、有所思、自然有所言。发言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课上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学习效率无需担心。所以我坚持深入钻研教材,特别是重难点的地方,应巧妙地设计提问,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要多给学生一点生疑思考的空间。

2.智慧处理“出错”

“因害怕出错”不敢发言的学生大有人在,特别对后进生来说,更是愿意做一个听众,他们把老师的提问当作“伤心事”;也有一些学生想说但又怕别人取笑自己,从而害怕发言。对此,影响发言能力。这样如此循环,学生的发言水平得不到发展。教师对“学生出错”要有正确认识,让学生消除害怕感:(1)课堂上让学生回答出错是正常现象,要创设和谐的发言氛围,允许学生们出错,不同程度的回答会引起每一位学生不同的思考,教师要善于把他们的出错当成一种现场生成的宝贵资源。(2)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千万不要因为某一个孩子的回答不如你的心意,或急于完成你的教学任务,就简单地喊孩子坐下,或否定孩子。这样的打击是很致命的,也许,就那么一次,他就再也不愿意站起来了。(3)教师及时恰当的激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听众对自己的尊重,既保护了每一位学生表达的欲望,又培养了他们的勇气和自信,这也是在为他下一次“勇敢地站起来”打下基础。

二、班会专项训练——效果显著

一些不爱发言的孩子,究其原因,可以借助班会,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开展了以下几个班会:

1.“备用具、备心情”——课前好习惯

我们发现,一些孩子不发言,甚至老师提问时也不知道讲到哪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没有进入上课状态很有关系。表现在多方面,如:课前准备没有做好,前一节课的用具还没有放好,下一节课的用具没有提前备齐,要用什么没什么,手忙脚乱;或是课间的游戏过于激烈,身心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上课了还想着刚才的游戏,人在心不在;还有些孩子习惯上课时拿点小东西在手上玩,注意力根本不在课堂上,哪有时间思考和发言。这些孩子总在忙自己的事情,这些都是干扰孩子听课的主要因素,这些孩子往往都不爱思考和发言,必然影响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的情况,我在班会课上既引导、训练学生要收拾后自己的东西、准备好各科的学习用具。还教育学生备心情,课间要注意休息,但不宜开展过于剧烈的运动,以最好、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

2.辩论赛、主持人大赛——克服表达障碍

有些孩子确实存在表达障碍等问题,通过辩论赛、讲故事、主持人比赛,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发言的质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班会上,我注意说话时要响亮、自信,表达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帮助孩子提高发言的水平。提醒学生,要想好了以后再说,发言的时候要消灭“嗯,啊”等口头语,以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

3.“我能坚持不分心”——注意力训练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是不同的。哪怕是同一年龄段的孩子,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注意力维持时间相对较短,也会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问题,直接影响其发言和学习的效果。我专门开展了“我能坚持不分心”的主题班会,通过专门的注意力训练方法,不断提高孩子注意力维持的时间和广度,帮助孩子养成更好的倾听习惯和发言习惯。

三、任课教师——不可忽视的力量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班级的孩子发言习惯好,并非只体现在某一个科目上,而是所有课程上都能做到,这才是真正形成了的习惯。因此,作为班主任,我还应该经常主动了解所教班级孩子在其它课上的发言情况,互相交流,共商良策,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我也会及时向学生反馈的了解到的情况,并给予学生一些改进的建议。

四、家长参与——效果更佳

孩子上课积极思考和发言,班级学风好,这也是家长最希望看到的。因此,家长会上,我向家长明确地表达了我这样观点,希望家长能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并给予家长一些具体的建议,如:

1.尊重孩子:任何有孩子的事,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要尽可能听从孩子自己的意见,即使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也要尊重他的想法,给以诚恳的解释,从不粗暴地予以否定。

2.让孩子带路:每次出门,不管是拜亲访友还是外出旅游,总是让孩子走在前头,为我们带路。

3.除非对号入座,一律挑最前面的位置坐。不论是开会、听课、看演出都坚持这样做。

4.经常有意识地与孩子争论问题,自己站在错误的立场上,让孩子在争论中取胜,然后及时表扬鼓励。千万不能老是让孩子输,更不能在日常生活的争论中以老压小,使孩子难堪。

5.练习当众发言,培养当众辩论的能力。

6.經常练习正视别人,用有力的眼光逼视对方,并且保持笑容。

由于家长的认同及努力,把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老师的要求、学校的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效果自然更佳。

作为班主任,我就是这样,从自己的课堂开始,从班会课开始,凝聚各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力量,一步一步地让孩子由“不敢到敢”、由“不爱到爱”,由“不会到会”,自信且流利表达“我认为……”。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踊跃发言的习惯,是促良好学风建设的最好突破口。班级有好的学风,不仅能为学生营造出优良的读书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养成更多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教书育人两不误。

猜你喜欢
学风班会注意力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让注意力“飞”回来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炊事员的几宗事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
学风就是质量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