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舞蹈

2019-11-23 12:34徐颖
艺术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

徐颖

摘 要:榆社“霸王鞭舞”起源于西晋末年,霸王鞭的道具分单鞭、双鞭;舞蹈是用鞭端磕打全身各个肢体部位,双鞭互击,磕打地面,击打对方及磕、打、推、转、撬等多种动作花样。舞蹈组合虽然不表现具体内容和思想感情,但必须将眼、手、身、法、步和諧地组合在舞蹈动作组合当中,才能体现出具体内容。跨越时空的长期性和独特的文化地域,决定了榆社“霸王鞭舞”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关键词:非遗舞蹈;榆社;霸王鞭;艺术价值

榆社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南,晋中市东南部,东临左权、和顺,西连祁县,南接武乡,北临太谷、榆次,总面积1699平方公里。阳坡剥蚀严重,山高坡陡,阴坡土层较厚,植被状况较好。山地是榆社森林和动物重点分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为18.5%,丘陵地带,为剥蚀侵蚀构造,地势平缓,多为黄土和红黄土,历经雨水冲刷、切割,地形较为破碎,水土流失严重。[1]

榆社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当地流传千余年的古老民间舞蹈霸王鞭受到天南海北人民的喜欢,粗犷的太行山上农家舞蹈已经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长久以来,重“行”而不善“言”的榆社,无意间将自己的文化之光深深隐藏在了厚重的山门之内,给外界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陌生感。有道是一枝独秀不是春,万木争荣春满园,在晋南文化大放光彩的今天,每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各自的地方文化,我们都应该去探讨,以便补其单一,增其风骨。[2]

1 “霸王鞭舞”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榆社县独有的“霸王鞭舞”在当地以及周边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普及,最为普遍的地区是西川以及南川附近。“霸王鞭舞”给人们的娱乐生活注入了热情的血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政府都非常关注我国民间社会对风俗、艺术的挖掘和传承。2006年11月,榆社“霸王鞭舞”被正式列入我国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目前,在国家政府以及山西省榆社县委和县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下,建立起了榆社县文化馆“整理民间霸王鞭制作组”,并且对“霸王鞭舞”进行了较大的改变,有了较大的突破。如在舞蹈动作上、配乐上等进行创新,使“霸王鞭舞”当中融入了更具当代社会特点的元素,以此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当前,相关单位也在申报“霸王鞭舞”为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准备工作。

2 “霸王鞭舞”的艺术特点

2.1 “霸王鞭舞”的内容

榆社“霸王鞭舞”所用的道具颜色以及舞蹈演员身着服装的颜色,大多采用鲜艳、喜庆、热闹的大红色与亮黄色为主。在背景音乐上,选择节奏轻快明朗的音乐,使得“霸王鞭舞”给人们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表达出当地人民厚重的山川气息,体现出当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勇敢追求。

榆社“霸王鞭舞”在道具的使用上,一开始是舞蹈演员的左手握鞭,而右手手拿一把扇子,用一条鞭、一把扇的方式来完成舞蹈。之后舞蹈道具出现了一些变化,开始将道具变为双鞭,而这对双鞭是由大概一米长的竹竿制作而成的。

2.2 “霸王鞭舞”的特点

“霸王鞭舞”的特点:用鞭端磕打全身各个肢体部位,舞蹈动作有“磕、打、推、转、挑、翻、荡、摇、摆、甩”10种花样,它集舞蹈、武术、体育于一身,节奏明快、粗犷豪迈、喜庆欢乐,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2.3 “霸王鞭舞”舞蹈组合

舞蹈组合是以单一的舞蹈动作,组织串连成为舞蹈语句。基本舞蹈动作的组合和道具舞蹈动作的组合,虽然不表现具体内容和思想感情,但必须将手、眼、身、法、步和谐地结合在表演舞蹈动作组合中,就能体现出具体内容。[3]

进行舞蹈训练以学员自身为基点,每向右转45度为一个方向,共分为8个方位。霸王鞭传统民间舞蹈共有小四点、弓步、顺风旗、挑荡、摇摆、老八点、新八点、双翻花、嗑肩跳跃等15个组合,其中老八点和新八点是比较明显变化的。

1拍:左鞭平握,抬至左上方;右鞭打在左鞭上成90度角,右边朝天花板,成竖状,开左脚,右脚靠过左脚成点步,出左胯,头略昂。

2拍:磕右肩。左手背后背腰间,右鞭从身前划一下放至右肩,脚下变成左吸腿。

3拍:磕左肩。右鞭手心朝里,平握,右鞭磕左肩,同时跳一下。

4拍:磕左大腿。左鞭不变,右手磕吸起的左大腿,同时右脚跳一次。

5拍:磕左手。左鞭打开,放至身体左侧,左脚朝左开一步,出左胯,右手手心朝上,平握,磕在左鞭下面成90度角,右脚点步在左脚右侧,腿打开。

6拍:磕右大腿。左手肩膀位,手心朝下,右鞭手心朝下,平握,右鞭平放磕吸起的右大腿。

7拍:磕右脚。左手手心朝下,右脚变端腿状,右手手心朝下,磕右脚。

8拍:磕左掌脚掌。左手抬至头顶,右手手背朝上,左腿后吸,左顺风旗成小射雁状。

新八点组合:准备姿势,双脚并立,双手握鞭中间,两臂两侧下垂,甲端朝下,乙端朝上。

1~2拍:左弓步,左手手心朝上,在二位的位置,右手手心朝下,与左手鞭成直角,左鞭挑右鞭,成左手高,手心朝下,有收低,手心朝上,左手打右手变成左手低、右手高。

3~4拍:左手背腰后,右手手心朝里,乙端打左肩外侧一次,甲端打右肩外侧一次。

5~8拍:两手与肩同宽,手心对手心,右左右左翻4次,翻180度,脚下小射雁跳。

3 “霸王鞭舞”的艺术价值

3.1 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审美价值

榆社“霸王鞭舞”不仅是民俗风情的壮丽画卷,而且是中华民族生命理想的强烈渴望以及对真善美追求的历史展现。[4]榆社霸王鞭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而且也反映了其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性格的锤炼过程。[5]也正是这样的艺术审美意识,才会有融合,才会有发展,才会有今天的中华文化。可以说,榆社“霸王鞭舞”揭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吸纳融合的审美价值意识。

3.2 向往美好生活的艺术追求

榆社“霸王鞭舞”与其他民俗艺术一样,来自民众,流行于民间,是千百年来群众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创作,在实践中不断改编的产物和结晶。“霸王鞭舞”曾经有舞蹈《祝福篇》《丰收篇》《欢庆篇》,这3个舞蹈分别表现劳动人民对风调雨顺之年安乐幸福生活的祈盼;表现五谷丰登,硕果累累和劳动人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向往。所有动作刻画的是今天榆社人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赞美的是榆社人勤劳勇敢的创业精神,歌颂的是这里的民众朴实善良的崇高品质,表现的是榆社人的理想与追求。[6]

3.3 自信坚韧的艺术审美观

榆社“霸王鞭舞”作为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一定历史记忆的“活化石”。它既反映了历史上榆社人的精神文化特质以及共同的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又可以从现在这种娱乐方式中看到当地人的思维方式、精神面貌、心理状态和风俗习惯;既可以从舞蹈活动中看到榆社人的自豪感、自信心、爱国主义情怀,又可以看出榆社人具有浓郁的历史认同感。

4 结语

任何地区的艺术形式诞生,都与当地以及历史时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展现着当地人民的艺术审美取向。因其自然环境不同,其生活方式也千差万别,从而造就了榆社“霸王鞭舞”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世人展现出了狂放、豪迈的“霸王鞭舞”。

参考文献:

[1] 赵霖.山西榆社民间舞蹈“霸王鞭”的由来与审美价值[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3):100-102.

[2] 趙娟.垣曲西石霸王鞭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8,38(20):24-25.

[3] 欧伟.怀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体育教学可行性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3(6):92-94.

[4] 王俊.霸王鞭舞的现代建构与昆明西郊白族认同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9(2):127-134.

[5] 李少婷.舞蹈生态学视域下山西榆社霸王鞭的动作开发与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5):226-227.

[6] 薛建爱,王海.飞舞的神鞭:非物质文化遗产“榆社霸王鞭”文化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0):221-224.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对诺维尔“情节芭蕾”的艺术探究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