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情感认同的路径研究

2019-11-23 05:49李彬彬
科技风 2019年2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大学生

摘 要: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高校要创新红色教育模式,重视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灵触动,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情感认同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留下的珍贵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奋斗的历史见证,蕴含着鲜明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情感认同,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所谓大学生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就是大学生从情感上认同红色文化,从内心深处体悟和接纳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学者调查,当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是比较乐观,积极向上的,但是对红色文化却呈现出不感兴兴趣、没有兴趣的消极局面,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存在冲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不够。[1]为此,高校应充分重视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一、深化红色文化的课堂教学

首先,推进“红色故事”进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推动思政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进“红色故事”进思政课,是高校推动思政课创新的重要举措,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可以让思政课更加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和教学的亲和力。

如何讲好红色故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红色故事与相关课程协调起来,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寻找最佳切合点,使之贯穿于课程内容中。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我们可以把红色故事中所彰显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与爱国主义内容结合起来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可以把红色故事中所体现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来讲解。红色文化与“毛概”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内容上有高度的契合性,比较容易寻找切入点。

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及时将红色文化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思政课堂中适时引入红色故事,配合图片、视频资料,能够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其次,开设红色文化育人通识课。高校可以开设“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赏析”通识课。红色歌谣、影视作品都可以作为课程内容的来源。红色文艺作品,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蕴含着革命文化的精髓,是解读革命精神的重要文本和视角。比如中央苏区时期,专门成立了一些文艺机构,负责教唱红色歌谣,进行革命宣传,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红色歌谣,如《苏区干部好作风》、《十送红军》等,反映了各根据地军民战斗、生活情况。抗日战争时期,《风云儿女》、《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等,这些歌谣是凝聚民族力量的号角和精神纽带,历久弥新,至今仍在传唱。不仅是红色歌谣,还有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如《红星照耀中国》、《永不消逝的电波》、《霓虹灯下的哨兵》作等,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高贵精神品格,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以这些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结合音频、视频、文字、图像材料,通过图文并茂、形声具佳的教学设计,将教育性、艺术性融为一体,学生仿佛跨越时空置身于当时的经典场景,师生共同赏析红色经典文艺作品的同时,解读和传承了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这种教学模式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更能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和情感共鸣。

二、强化红色文化的实践体验

大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又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当代,因而缺乏对革命年代艰苦生活的直接体验和感受,不可避免对红色文化表现出一定的距离感和隔阂感,这就对增强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红色文化走进实践教学,强化红色文化的实践体验,是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情感认同的重要途径。

(一)建立红色育人实践基地

中国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各级政府借助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革命遗址等建设了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校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合作共建关系,建立一些固定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以红色基地为依托,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班级和党团活动,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设情境课堂,让学生们置身于红色文化氛围,身临其境地感受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自觉对革命英雄及其光辉事迹产生深厚的情感。红色文化的精神也自然融入学生的思想品格,进而激发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以达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二)组织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

“依托红色文化开展的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具象化,对大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是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情感认同的有效途径。

高校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校学工部、校团委、基层院系黨各部门形成合力,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社团、积极分子等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如重走长征路、走访革命老区等红色实践体验活动,寻访红色足迹,留住红色记忆。

为使活动有序、富有成效,高校应选拔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师团队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充分熟悉相应主题的红色历史,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解答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红色文化主题实践要注意避免流于形式,活动结束后要有成果,不仅要求学生写成实践报告,还可以在各学院中开展红色宣讲,分享自己的社会实践的经历和体验,逐渐形成一种品牌效应。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争烽火的岁月,那些在书本上看到场景,只有在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中才真正让学生刻骨铭心。

三、推进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校园是教育的场所,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优质资源,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是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的重要路径。

(一)打造校园文化的红色实体元素

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可以将一些体现红色元素的雕塑引入校园,比如革命伟人或英雄人物的雕像;设计红色文化宣栏;教学楼和宿舍楼的长廊布置一些蕴含红色理念的图片、墙报等;利用网络平台设置红色文化网站,宣传红色文化;建设红色纪念馆等等,让学生学习生活在红色文化氛围之中,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

高校应有意识地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建立相应的社团平台,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或党团活动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红色文化活动。首先,举办红色文化专题教育讲座,邀请老红军、老战士或研究红色历史的专家学者向大学生讲述革命故事和英雄事迹,追忆当年的峥嵘岁月。其次,组织红色经典读书会,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文献,追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辈。再次,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文艺活动中,由学生编写剧本,自导自演红色舞台剧,还原历史情境,亲身感受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感悟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举办红色演唱会、红色诗朗诵;红色文化讲坛、红色征文比赛等等。通过一些列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红色校园文化氛围,拉近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的距离,激发了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灵触动,让红色文化真正入脑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源泉,是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符合中国思想潮流”,[3]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对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要创新红色教育模式,“动之以情”,重视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灵触动,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杨玉冰.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34-35.

[2]李一楠.以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教育的理性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2):78-82.

[3]梁晶晶.高校红色文化建设教育研究——以驻保高校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2017:1.

作者简介:李彬彬(1978-),女,安徽庐江人,历史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上海史。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