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祥
摘 要 主体性德育是德育追求和发展的方向,多元文化环境是主体性德育的现实境遇。多元文化环境对主体性德育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学生、德育任務和条件等方面,基于多元环境的主体性德育实践包括结合各种环境条件和影响来建构德育模式、制定德育任务、完善德育方式和开发德育课程。
关键词 多元文化环境 主体性德育 实践
主体性德育尊重学生道德人格的主体性,学生被看作是有主体意识的学习主体,认为德育可以教会学生选择,让学生在各种道德观念环境下,具备道德选择能力,并自主建构道德生活的意义。相较于规范性德育,主体性德育生成的是道德主体发自内心深处的道德生长机制,更符合社会发展,也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达成道德的自觉和慎独的最高境界。因此,发展主体性德育自然成为当下德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多元文化环境对主体性德育实践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由于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现代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等各种文化交织在一起,加上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不同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更是加剧了文化领域的多元性。多元文化极大地拓展了民众的视野和活动空间,也使得民众有机会在生活中接触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道德准则,直接影响了民众的思想观念[1]。总体来说,多元文化环境意味着人们社会生活内容的多种选择,以及文化主体的多向性和文化价值的多义性。主体性德育效果的达成和德育过程的展开都和德育环境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多元文化环境对德育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了德育对象
主体性德育强调的是德育过程和结果中学生的主体性,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会受其影响,而这些要素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德育认知和道德发展水平。如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学生,相对而言对传统道德规范的接受度较高,而强调现代文化思想的学生往往会比较注重法治、契约和道德的平衡。多元文化环境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并存。此环境下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内在转变和行为模式调整,意味着虽然当下主体性德育面对的还是学生,但是学生的情况已经大有不同,必须使主体性德育符合当下学生的新特征才能推动德育目标的达成。
2.创新了德育任务
德育的任务是道德价值观培养和道德行为规范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在多元文化环境下,主流价值观和其他文化价值观并存,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受到其他价值观的冲击,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主流道德价值观的导向意义受到挑战,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得学生有了更多价值观选择,模糊了学生对基本价值导向的认同。第二,多元价值选择影响了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自主认同,多元文化环境极大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更加重视自我的主体意识,逐渐转变了传统语境下的社会本位。第三,多元文化意味着多元文化价值导向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道德价值观整合的难度,意味着德育工作者不能执着于单一文化环境下对主流价值观的简单灌输,而必须要通过各种手段促使主流价值观突显出来,以弱化其他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学校德育还需要在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人权、倡导主导文化的力量等[2]。
3.改善了德育条件
多元文化环境自然意味着德育环境条件的转变。第一,各种文化思潮的融合兴起使得学校德育中的主流价值观教育有了更多的论证材料。如通过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可以对比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价值意义,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则可以为集体主义道德价值观提供反证的材料。第二,各种信息资源的丰富提供了丰富的德育素材。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各种文化繁荣发展,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和现象,这些信息资料都可以成为德育的素材资源。有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形成的各种文化事件可以引进来作为德育材料,如宫崎骏的各种动画片中都包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基于相关素材进行各种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活动。第三,多元文化的各种文化活动为德育提供了不一样的实践过程。在多元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基于不同的文化传播或发展需要形成各种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都可以吸纳进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体系,成为学校德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技术手段的发展为德育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多元文化环境下,技术知识的发展为德育展开提供了更多技术条件,如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等都为德育实践带了各种便利。
二、多元文化环境下主体性德育的实践举措
1.建构符合多元环境下学生情况的德育模式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多元文化环境下学生的转变主要集中在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特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必须依据学生的转变形成契合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的德育模式,才能使主体性德育实践开展取得更好的成效。第一,符合学生的兴趣特征。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学生的兴趣爱好多维化发展,有的学生喜欢二次元,有的学生喜欢生命科学,只有使相关模式的建构和学生的兴趣特征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德育模式中获得乐趣,从而对相关模式有更多的参与积极性。如对于喜欢二次元的学生可以用虚构二次元世界的方式,让学生在虚拟世界的伦理规则建构中理解德育规范的意义。第二,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多元文化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广泛,什么事都愿意去尝试,对周围环境中的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接触到的信息更多,使得学生往往在各种事物面前眼花缭乱,难以定性。为了使学生在常规环境中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道德价值标准,可以仿效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中的家庭、学校和社区联动模式,在学生最为熟悉的环境内形成一致化的道德生活模式,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坚定学生的道德价值信念。第三,符合学生的行为特征。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学生更加强调自己的个性,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议论并不在意,喜欢按照自己理解的生活方式来生活。相较于父辈以衣服表现自己的身份地位和经济实力,当下的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品位,喜欢按照自己对自己的品位归类来进行社会生活。在此情况下,有关主体性德育的实践模式建构必须要尊重学生的意愿,符合学生的行为特征。如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要突出新意,采用和学生行为模式相一致的民主决策、朋友圈评比等实践方式。第四,符合学生的价值取向现状。多元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形成了多种价值观,在学生倾向于某种文化体系时,实际上也是对某种文化体系对应的价值观念的认可。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取舍使得学生很容易淡化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视,从而使学生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意识不足,也使得学生难以形成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行为习惯,阻碍学生对主流社会的融入。因此,无论是何种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都需要突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形成和社会主流价值观一致的德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