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计算教学中的隐形翅膀

2019-11-23 06:56徐和萍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估算教学特点方向

徐和萍

[摘 要]估算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技巧,但学生往往对于估算的时机、估算的要领等方面感到十分困惑。教师要寻找估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提高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估算教学;特点;要领;方向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33-02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四年级的教材中,比较集中地安排了估算教学。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总存在一定的困惑:为什么要用估算?估算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估算适用于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怎么看待估算结果的合理性?等等。其实,估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三年级的估算教学安排在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这是苏教版教材第一次专门的估算教学,而且,估算的应用贯穿整个第一、第四单元,其中多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估算的运用范围非常广,不同问题情境的估算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有差异的。比如,坐船要考虑限载,所以船数要估大;做衣服钉纽扣要考虑满额,衣服件数要估小。学生在面对具体情境时往往机械地遵循一贯的解题路径,缺乏对具体问题的灵活思考与策略方法的合理选择。又如,除法的估算和加减法、乘法的估算也有很大的差异,因为除法涉及整除的问题,要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数正好整除,而不是看成整十或整百数来估算。

可见,对估算的理解,教师必须突破原有的狭隘认识,打开视野,设计有层次的目标要求,展开有效的师生对话,平衡考虑估算的策略,让学生逐步体会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估算的思维方式,以估算内容的学习为载体,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判断和选择的意识和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估算教学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选择计算方式的过程中把握估算的特点

在练习中,若题目没有规定用估算,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估算。因此,教师创设现实问题情境时,注意把握提问方式和问题特征,引导学生抓住估算的“导火线”,在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估算的时机,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1】加法估算

(出示5种商品的价格:牛奶48元/箱,果汁26元/箱,饼干16元/盒,巧克力68元/盒,水杯32元/个。)

师:张阿姨要买五种商品,但她只带了200元,钱够不够?以下哪种情况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

(课件展示:①当张阿姨想确认200元钱够不够时;②当张阿姨被告知需要付多少钱时。大部分学生选①,只有一个学生选②。)

师(面向选②的学生):比如我是收银员,你花了185元,185元接近200元。那我说,给我200元,可以吗?为什么?

(基于生活经验,显然只要185元的商品不需要支付200元。学生能够体会到当知道商品的精确价钱时,估算的意义不大。而面对“几百元够不够?”“多少个座位合适?”这一类问题时,采用估算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没有必要算出精确的结果。)

师:到底什么时候估一估,什么时候精确算,我们要结合具体问题来判断。

师:你还能举出其他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吗?

……

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判断选择什么计算方式有意义,学生会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当学生对“张阿姨被告知应付多少钱”选用估算时,教师及时将这种错误判断转化成教学资源,通过提问与交流,引导学生自我否定,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什么时候需要估算”的活动经验。

教师通过对估算的理解,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创造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形成有效的互动,渗透和落实估算教学的长远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基本的数学意识。

二、在多种方法中掌握估算的要领

小学阶段的估算主要是围绕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进行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追求估算方法的灵活性和策略的多样性。

【案例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出示情境图:每排有42个座位,一共有18排。715名同学来听课,够坐吗?

学生仔细读题,独立思考,大致有以下几种解法:

①42×18≈42×20=840,把18估成20,估大了,实际座位没有840个,不能肯定够坐。

②42×18≈40×20=800,平衡估,即一个乘数估大,一个乘数估小,只能说明座位的个数在800个左右,难以与715的人数做比较。

③42×18≈40×18=720,將42估成40,估小了,715<720,在把座位数估小的情况下,人数仍比座位数少,说明一定够坐。

④42×18=756,精确计算的结果显示座位数比人数多,所以能判断够坐。显然,用精确计算来判断,使得估算失去了其优越性,回到了之前的认知。但是,精确计算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精算能验证估算结果是否正确,甚至是否合理,学生往往更愿意接受精算。

将①与③结合得出42×18的取值范围:720<42×18<840。

显然,在情境教学中学习估算,能使估算有生活经验的支撑和依托,使学生体会到估算不仅能解释生活中的数学,而且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生产。情境估算最后演变为纯算式估算,说明纯算式估算是情境估算的核心,情境估算又为纯算式估算提供现实依据,两者相互支撑、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三、在对比情境数据中明确估算的方向

有一些问题含有明显的数据特征,“暗示”要用估算来解决。比如,一种自来水管每米重9千克,每根长7米,运送这样的自来水管54根,用一辆载重3吨的货车一次能运完吗?

学生在明确问题“能一次运完吗?”后能感受到要用估算来解决,在解答的过程中不难发现:9×7×54=63×54≈60×50=3000千克,在把63和54都估小成整十数的情况下,得出的3000千克与实际问题中的3吨吻合,说明估小的情况下正好是3吨,实际的水管重量要比3吨重,因此不能一次运完。像这样,通过把给定的数据看成接近的整十数,得到的估算结果再跟“3吨”这个数据比较,从而能够运用估算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

综上所述,把握住现实情境中的问题特点和数据特点,在多种方法中掌握估算的要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在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善于总结和发现哪种实际问题需要用估算来解决,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学生需要辨别实际问题的特征,比如“够不够?”“行不行?”“合适吗?”等问题,极容易挑起学生的“估算神经”,暗示学生采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顺应学生的现实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精心创设“计算的得数与几种估法之间内在的联系和依存关系”这一环节,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学生在判断、推理的活动中,不仅生成了“估大”“估小”“平衡估”等方法,还能用合适的数学语言描述出精确结果与估算结果的印证关系。学生在交流中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思路以及答题步骤,最后能够熟练运用估算和精算来解决问题。

总之,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运用估算解释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步骤,体会估算的价值,并能用口算和笔算验证估算的合理性。在小学数学的中年级教学中,估算是一个新增内容,教师只有把握估算的来龙去脉才能教在学生的起点处和困难处。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估算教学特点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