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铎
我国饲养犬和猫的历史十分久远,特别是犬的驯化几乎和中华文明并行,在半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古代文化遗址中,都有狗化石的出土。但是犬和猫真正成为城市人的宠物,只是10世纪后的事情。
赵宋建都开封,在开封沿河设市、临街开店,铺面云集,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市。夜禁取消,夜晚不得走出家门的百姓有了自由,夜市首先在开封出现。官民杂处、商民混居,三教九流各得其所,促使开封出现了一个由富商、店主、官役、公差、军属、小吏、文人、学士以及大小商贩、手工艺人、雇工匠人、文娱演员、市井小民、京漂流民等组成的市民阶层。
富有市井气息的市民社会逐渐产生了多彩的市井文化。在开封出现宠物犬和猫之前,养犬主要是看家护院,或守更捕猎;养猫则多是出于捕鼠除害。而到了北宋,宋人对犬猫有了特别的感情,对犬猫的宠物驯化日渐具体、日渐强化。犬和猫大范围社会化的宠物进化,发生在北宋的东京开封。为什么呢?其一,庞大的市民阶层是犬猫宠物化的必需土壤。这一市民阶层有着更高的精神需求。北宋时期的东京开封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市政建设人性化、城市生活舒适化、城市文化市井化,大众生活有了更多的精神与物质享受。庞大的市民阶层在吃饱吃好、穿暖穿雅之后,要求有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内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作为宠物的犬和猫就出现了,这也是开封市井文化和休闲文化的一项新内容。具有可观收入的市民阶层是豢养宠物犬猫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市民阶层富足之后,才会以远远高于一般犬猫的价格去购买宠物,以高昂的成本豢养宠物。北宋东京市民阶层的收入十分可观。宋史学者吴钧在《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一书中指出:“宋朝乃歷代最为富庶的一个王朝。宋之富庶,宋人自己也感受得到,真宗朝宰相王旦说:‘国家承平岁久,兼并之民,徭役不及,坐取厚利。京城资产,百万(贯)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往汴京的大街上随便扔一块石头,便能砸着一个腰缠十万贯的富翁。”书中还介绍到,市民阶层的低等人员像佣工、杂役、小生意者等每日收入也在一百文钱到二百文钱不等,一个月的收入最少也在三贯以上,这个收入水平相当于明朝一个知县的月俸。高收入的东京开封市民阶层完全有能力提供养育宠物犬猫的高额支出。宠物犬猫产业及相关服务也就应运而生。
《东京梦华录》卷之三“相国寺内万姓交易”中记述:“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这里分明就是一个市民休闲之地,选购宠物的市场。卷三“诸色杂卖”中记述“养犬则供饧糟,养猫则供猫食并小鱼”。针对宠物犬猫,还有了犬食、猫食的专卖。由此可见东京市民阶层饲养宠物犬猫的规模之盛。据相关资料显示,犬舍猫笼等小商品市场也充斥开封市井,甚至还有人专门从事“改猫犬”,干那些为宠物犬猫洗澡、剪毛、美容、治病的营生。
鸡毛蒜皮、犬吠猫叫,对严肃的史官来说当然是不足挂齿的,但在古代的文人墨客看来却颇有诗情画意。如今在我们还能看到的古诗中,着笔宠物犬猫的诗句俯拾即是,写犬猫的不少诗作还出自名家之手。大家们留下的珍贵作品,诗句生动、意境深远,是市井文化、宠物文化中宝贵的历史篇章。宠物进化也由此可见一斑。
据伊永文教授的《东京梦华录笺注》一书介绍,在宋太宗赵光义淳化年间,曾有人进贡给他一只桃花犬,犬甚小,常驯扰于御榻之侧。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李至有长诗《桃花犬歌呈修史钱侍郎》,单从诗的题目就可看出诗呈朝廷史官钱若水钱侍郎,可谓诗作有深远的意境和良苦的用心。诗如下:
宫中有犬桃花名,
绛缯围颈悬金铃。
先皇为爱驯且异,
指顾之间知上意。
珠帘未卷扇未开,
桃花摇尾常先至。
夜静不离香砌眠,
朝饥只傍御床。
彩云路熟不劳牵,
瑶草风微有时吠。
无何轩后铸鼎成,
忽遗弓剑弃寰瀛。
迢迢松阙伊川上,
远爱龙十数程。
两眦涟涟似垂泪,
骨见毛寒顿憔悴。
万人见者倍伤心,
微物感恩犹若是。
韩卢备猎何足嘉,
西旅充庭岂为瑞。
闻君奉诏修实录,
一字为褒应不曲。
白鱼赤雁且勿书,
愿君书此惩浮俗。
李至这首桃花犬诗写得贴切、生动、有趣,从诗内可以看到宠物犬的几个特点:一、宠物犬的小型化;二、宠物犬的高贵化;三、宠物犬与主人的同居化;四、宠物犬与主人的亲情化;五、宠物犬的高智商化;六、遛犬是养育宠物的一大特征。宋太宗养了一只桃花犬,上行下效,李至希望钱若水修史时给以惩戒的“浮俗”,实在是传播太快,非但没有被制止,反而国都开封的广大市民阶层,由上至下、由官至民纷纷仿效。犬的宠物化在京都开封风生水起,很快风靡全城。其实,在京都民间,犬的宠物化倾向在太祖时候就已出现,说太宗受外界的影响也未尝不可。或者说由于东京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皇帝到臣民都有着共同的精神需求。下面是苏东坡所写的一首《咏犬》诗:
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
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
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
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
跳踉趁僮仆,吐舌喘汗雨。
长桥不肯蹑,径渡清深浦。
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虎。
盗肉亦小,鞭笞当贳汝。
再拜谢厚恩,天不遣言语。
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苏东坡一生仕途多舛,晚年仍很坎坷。他这首《咏犬》诗就写在被赦后的北还途中。大文学家、大诗人一生善良乐观,喜爱宠物,诗内所书他的爱犬“乌喙”,在知道主人就要北归回朝时,摇头摆尾,欢喜地翩翩起舞,充分显示出宠物与主人心心相通、犬如家人的亲情。这和非宠物的犬有着根本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