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燕洁
禅宗黄龙派祖师慧南常以“生缘”“佛手”“驴脚”三问接引僧徒,被称为“黄龙三关”。《黄龙慧南禅师语录》记载:
师室中常问僧出家所以,乡关来历,复扣云:“人人尽有生缘处,那个是上座生缘处?”又复当机问答,正驰锋辩,却复伸手云:“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云:“我脚何似驴脚?”三十余年,示此三问,往往学者多不凑机,丛林共目为“三关”。
慧南禅师还为三关语作了颂文:
师自颂曰:“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曾离得?但见日头东畔上,谁能更吃赵州茶。我手佛手兼举,禅人直下荐取。不动干戈道出,当处超佛越祖。我脚驴脚并行,步步踏着无生。会得云收日卷,方知此道纵横。”总颂曰:“生缘断处伸驴脚,驴脚伸时佛手开。为报五湖参学者,三关一一透将来。”
“黄龙三关”体现了慧南禅师“极小同大”“极大同小”“即凡而佛”的主张,与道家的“齐物”思想相当。清代李调元《童山诗文集》卷十七《礼汀禅师生圹塔铭》说:“列子曰:‘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此即‘吾手何如佛手,吾脚何如驴脚之义也。”《佛光大辞典》解释说:“此三问系黄龙用以消除行者对于‘相对差别相之迷执。意指人人皆因前世因缘转生而来,无法超脱业报轮回之轨则;人之心性与佛相同,皆有成佛之可能;人与其他众生,于本质上皆无二致,既能共同轮回六道,亦能觉悟成佛。”《佛教大辞典》对颂文进行了阐释:“我手、佛手兼举,表明凡圣无二,只要直下荐取本心,即会超佛越祖;我脚、驴脚并行,显示我与兽类在‘无生性空上一致,只要懂得这个道理,即可在世间自由纵横。”可知“佛手”代表佛,“驴脚”代表畜类。手、脚是人的重要身体部位,可由部分指称整体,这里的“我手”“我脚”都代表人。那么为什么要选取“佛手”“驴脚”这两个意象呢?这是本文要考察的问题。
“佛手”的由来
手是人的重要身体部位,也是佛相的重要表征。《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记载:“是时天地大动,宫中尽明。梵释神天,皆下于空中侍。四天王接置金机上,以天香汤,浴太子身。身黄金色,有三十二相,光明彻照,上至二十八天,下至十八地狱,极佛境界,莫不大明。”佛有“三十二相”,其中言及手的有四条,如手足指长、手足柔软、手足缦网、手长过膝。正如手是人类使用工具从事生产的重要部件,佛也常以佛手付法度人,如佛手摩顶用以付法弟子或授记: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六《嘱累品第二十二》)
尔时,长老阿泥卢豆语阿难:汝守佛法藏人,不应如凡人自没忧海;一切有为法是无常相,汝莫愁忧。又佛手付汝法,汝今愁闷,失所受事。(《大智度论》卷二《初品总说如是我闻释论第三》)
佛手显现,示大神力,普度众生,如:
尔时阿难闻已涕泣白佛:“我兄欲死,愿佛哀救!”佛即伸手就摩其身,发至诚言:“我看罗罗与提婆达等者,彼痛当灭。”是时提婆达众痛即除;执手观之,知是佛手,便作是言:“净饭王子以此医术足自生活。”佛告阿难:“汝观提婆达不?用心如是,云何可度?”(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三十四《释初品中信持无三毒义第五十二》)
世尊怜愍,即遥申手以摩其头,药时即消,痛患即除。病既得愈,看识佛手。(北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卷三《锯陀身施品第十五》)
佛常以佛手示法,故佛手就被用来作为佛的代表。三关中“佛手”句是说人人都有佛性,佛性即本心,悟明本心与佛祖无别。后世对这一机锋的颂文都是说的这个意思,如宋智昭集《人天眼目》卷二《黄龙三关》收海印信颂:“我手佛手,谁人不有?直下分明,何须狂走?”万庵颂:“我手何似佛手?不用思前算后。世间多少痴人,只是随人背走。”南宋圆悟《枯崖和尚漫录》卷上《真源慧日禅师》颂云:“我手佛手,粪箕扫帚。拈起便行,谁分先后。”本心即佛性,故直下荐取本心即可,无须从别处、他人那里找寻。
“驴脚”的由来
“我脚何似驴脚”对应“我手何似佛手”,脚是佛经中给众生分类的一个重要外在特征,如:
云何畜生?无脚、两脚、四脚、多脚,水行、陆行、空行。(曹魏失译《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阿毗昙甘露味界道品第二》)
一切众生,种种形类,二足、四足、多足、无足,佛以一音而为说法,彼彼异类,各自得解。(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经》卷十《如来性品第四之七》)
慈悲于无足,及以二足者,四足与多足,亦悉起慈悲。(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九)
“我脚”“驴脚”以“我”和“驴”为二足、四足之代表,提取显著区别特征腳,旨在说明众生平等,悉有佛性的观点,比较东晋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四《宝王如来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二》:“譬如大地起,饶益诸众生,水陆群萌类,各各得安乐。依虚空众生,及欲色诸天,二足四足等,一切悉饶益。”禅宗在动物脚上作文章的机锋不在少数,如“三脚驴子弄蹄行”“三脚虾蟆背巨鳌”“三脚踟巧不会”“三脚灵龟荒径走”等,用虚幻不实的事物或现象说明事物性空的本质,破除和尚对语言意义的执着,明心见性。
畜生有很多,为什么这里独用驴呢?首先,驴是古代百姓常用的运输工具,生活中常见,佛教以口语性语言教化受众,以人们熟悉的事物入题适应传教需要。其次,佛经中有很多跟驴有关的典故,如“驴马钝利”“驼驴之报”“驴随胜负”“驴日行百”“驴学牛死”等。最后,相较于骡马,驴在运输能力、性格、声音、外貌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用世人眼中的劣种驴作比,反差大,更能突出破除区别心、众生平等的理念。五代释静、释筠编《祖堂集》卷十八:“师有一日向七岁儿子云:‘老僧尽日来心造,与你相共论义。你若输,则买糊饼与老僧;老僧若输,则老僧买糊饼与你。儿子云:‘请师立义。师云:‘以劣为宗,不得诤胜。老僧是一头驴。儿子云:‘某甲是驴粪。师云:‘是你与我买饼。”此公案又见《赵州和尚语录》,《朝鲜寺刹史料》下收《雪峰山释王寺记》“驴”作“猪”,原文注:“王与师斗劣是禅家赵州、文远论一头驴之古事也,戏论劣中最劣之物,弄现玄中最玄之理也。故论驴比谓猪,猪驴皆微贱也。故托皆微贱现尊贵坎并之辈,岂知比乎兹以引彼,解此以谕来后者耳。”既以劣为宗,不得诤胜,儿子因“驴粪”劣于“驴”得胜,反而是输了。这里直接以驴斗劣,可见驴地位之低。
驴与骡马相比,行动迟钝,声貌丑恶,故在通俗文献和佛经中常常用作贬称詈语,比喻愚笨无知、丑恶之人,如刘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孝灵帝)又驾四驴,帝躬自操辔,驱驰周旋,京师转相放效。”唐李贤注引《续汉志》曰:“驴者乃服重致远,上下山谷,野人之所用耳。何有帝王君子而骖驾之乎?天意若曰,国且大乱,贤愚倒植,凡执政者皆如驴也。”天子承驴,贤愚倒置,故被斥为如驴般蠢笨。梁沈约《宋书》卷七十二《始安王休仁传》:“东海王凡劣,号为‘驴王。”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二十六《初品中十八不共法释论第四十一》:“有众生软语善教,不入道检,要须苦切粗教,乃得入法。如良马见鞭影便去,钝驴得痛手乃行。”北凉昙无谶译《大方广三戒经》卷中:“恶行不知者,犹驴负重担。”隋释宝贵合《合部金光明经》卷一《寿量品第二》:“如驴但饱食,终无有伎能。”
禅籍中驴用作詈词的也不少,如唐郭天锡《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序》:“末后将正法眼藏,却向瞎驴边灭却。”南宋赜藏集《古尊宿语录》卷十三《赵州真际禅师语录并行状》卷上:“师示众云:‘不得闲过念佛念法。僧乃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念?师云:‘念者是谁?学云:‘无伴。师叱:‘者驴!”“瞎驴”“驴”都指愚笨之人。《黄龙慧南禅师语录》:“南北不分,欺天罔地。说妙谈玄,驴鸣狗吠。”《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前风穴延沼禅师法嗣》:“问:‘如何是梵音相?师曰:‘驴鸣狗吠。”“驴鸣狗吠”指虚言妄语,唐玄奘译《本事经》卷六《三法品第三之一》:“恶说似驴鸣。”此外还有驴汉、臭驴汉、驴前马后汉、钝驴等。
马祖遣师送书到国师处,在路逢见天使。天使遂留斋次,因驴啼,天使唤头陀,师乃举头。天使便指驴示师,师却指天使,天使(无对)。(《祖堂集》卷十五)
这里是说驴跟天使、头陀本质无别。
普化自上来林际,林际便欢喜,排批饭食,对坐吃。师凡是下底物,总吃却。林际云:“普化吃食,似一头驴。”师便下座,两手托地,便造驴声,林际无语。师云:“林际厮儿,只具一只眼。”(《祖堂集》卷十七)
林际前一比喻立足于外在的相,普化作驴声立足在众生法性。
师问僧:“你在这里得几年?”对云:“五六年。”师云:“还见老僧也无?”对云:“见。”师云:“见何似生?”对云:“似一头驴。”师云:“什摩处见似一头驴?”对云:“入法界见。”师云:“去!未见老僧在!”有人举似洞山,洞山代云:“吃水吃草。”(《祖堂集》卷十八)
“入法界见”已是参入情识义解,没有抛却执着、分别心。
问:“亡僧迁化,向什么处去?”师云:“风摇树响,叶落归根。”学人良久。师云:“会么?”云:“不会。”师乃浇茶三滴。问:“如何得人身去?”师云:“我常欲作驴身。”(南宋赜藏集《古尊宿语录》卷九《石门山慈照禅师凤岩集》)
人身、驴身本质无别,同我脚、驴脚。
综上,“黄龙三关”中的“驴脚”只是对前代“老僧是一头驴”公案的改造,“脚”与上句“手”对應,同时也是众生相的重要区别特征。驴因体能、形态、声音等方面的弱点,被人们视作劣等牲畜,因此通俗文献和佛经中有大量贬驴典故,驴也成为贬称愚蠢无知、丑恶之人的詈语。禅师把自己比作劣畜驴,对比反差巨大,以此启发对方抛却情识意想、文字义解,当下顿悟。“驴脚”常与“露”“伸”“步”“舒”“出”等动词连用,旨在说明众生平等,只有破除区别妄心,脱却生死,才能自由出入。如北宋惟白集《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十九《东京褒亲旌德禅院佛海禅师》:“佛手难藏,驴脚自露。”(法身显现,得以自由出入)南宋法应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三十八《六祖下第十二世之一》:“驴脚伸时动地轮,大洋海底播红尘。”《古尊宿语录》卷四十四《真净禅师语录三》:“佛手开驴脚步,东西生缘别处。”卷四十五《寄吉州清平跨牛庵》:“或舒驴脚步荒草,又把佛手开人前。”卷四十五《方禅人求师亲书偈送》:“闹里何妨佛手开,拟议之前出驴脚。”“驴脚”偶作“驴蹄”,如宋李彭《渔歌十首》其五:“万古黄龙真夭矫,斩新勘破台山媪。佛手驴蹄人不晓,无关窍。胡家一曲非凡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