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卢瑶
毕节是生态脆弱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国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隶属毕节的黔西县,生态治理与脱贫问题突出。
曾经的黔西县林泉镇海子村,荒山不保水,也保不住土,水土易流失,荒山坡只长草。现在,这里却是果树满地的“聚金地”。这样的变化得益于2016年修建的林泉镇新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黔西县林泉镇新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2016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中央、省投入资金1304万元,招商引资3390.48万元,2016年11月启动实施,2017年8月竣工。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加速生态建设为根本,发展产业特色为抓手,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产业+项目+公司+农户”的模式,依托中央、省投入的资金,招商引资,撬动民间资本实施项目建设。
新水项目建设融水利水保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措施为一体,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15平方公里,封育治理1001.44公顷。图为新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后形成的黔西县林泉镇海子村经果林示范产业园。(毕节市水务局供图)
海子村副支书罗贤吉指着眼前一片山坡说:“小流域综合治理后,这片1000余亩荒山坡被改造为猕猴桃种植区,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
小流域治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新水项目建设融水利水保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措施为一体,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15平方公里,封育治理1001.44公顷,机耕道6.2公里,建成信息控制系统一座,并引进黔西乌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小流域治理区农户土地,种植猕猴桃533.33公顷、脆红李126.99公顷,初步形成新型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格局。
如今,治理后的新水小流域“诞生”了农业产业园区。“公司优先吸收土地流转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到种植园区务工,每天按80元付酬。”产业园负责人说,“自2018年起,我们为正式入职的工人购买医疗保险,同时将国家投入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作为村集体股份,三年产生效益后,按1000元/亩分红,红利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帮助特殊群体、贫困户排忧解难的公益资金。”
与此同时,产业园还将依托百里杜鹃旅游优势,围绕“梦幻林泉”,打造“七彩山头”的主题,按照不同季节,将园区的山头种植不同的花卉。同时,建造100至120套功能齐全,面积在40至100平方米的酒店型木房,将园区打造成集生态园区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面向全国、重点承接川渝游客的康养旅游景区,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