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千年古邑”耀黔南

2019-11-23 03:45何广卢泰铭
当代贵州 2019年34期
关键词:瓮安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何广 见习记者 / 卢泰铭

有着红色底蕴的瓮安,不断创造城市发展的风华,70 年来砥砺奋进,已成为黔南一张耀眼的“名片”。

被誉为“伟大转折前夜”的红色之城——瓮安,用红色传承历史华章,用创新建设城镇风华,用发展改变群众面貌。

70 年来,瓮安人民继承先辈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红色精神,在这“伟大转折前夜”的红土地上,奋力前行,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县城从不到2平方公里的面积增加到如今近30 平方公里;交通建成四纵十八横主干路网;优势产业逐渐凸显;在文化教育医疗等民生方面的建设更是可圈可点。

瓮安的飞速发展,实质是经济建设的飞跃。从农业大县,到如今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瓮安完成了经济成百倍的增长。2018 年9 月21 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通告瓮安退出贫困县,至此瓮安脱贫攻坚实现了精彩出列。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70 年前的瓮安,县城面积不足2 平方公里,街道狭窄,两旁是低矮简陋的木质结构房屋,环绕县城的西门河上只有一座石头拱桥连接两岸。那时的瓮安县城,三层百货大楼和一个煤渣铺成的体育场就是人们的购物休闲场所。

“原来只要一支烟的功夫,就可以将瓮安县城走遍。现在,当年的木房不见了,数十层的高楼拔地而起,几纵几横的道路网全面贯通,城区也扩大了10 多倍。”曾任瓮安县政协副主席的王志军,见证了瓮安几十年来的壮丽变迁。

70 年来,瓮安县不断完善对县城进行总体规划,建设规模和范围逐年扩大,旧城区逐渐向四周扩展,低矮破旧的房屋被一栋栋高楼取代。

1978 年,瓮安县城开始小规模扩建;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先后启动了政策性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2008 年至2012 年,以县城西门河为中心,按照“新旧并举、东改西扩、南推北移”的规划推进建设。

当前,瓮安县城区“北调南育中改西控东扩”的“三生”空间布局与朵云拓展区“三纵四横”主干路网基本形成。城镇总面积已近30 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23 万人,城镇化率54.1%,城镇绿地率33.18%,城镇化进程指数和示范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现在,湖心岛、龙坑公园、西门河沿河景观带、平安大道生态走廊、清涟湖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绿化公共空间相继建成;草塘古邑旅游景区和猴场特色古镇升级改造完成,草塘十二塘“西五塘”建设加快,建成景区基础设施20 个;瓮安千年古邑旅游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瓮安雍江水利风景区成功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如今的瓮安,公园与城市相依,行政中心、商业、住宅区域分布合理,教育、文化、体育等公益设施齐全,城市魅力逐渐彰显!

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以前从瓮安坐车去贵阳要一天的时间,走走停停,颠颠簸簸。现在瓮安走贵阳才个把小时,比原来方便多了。”王志军说。

“晴天一街灰、雨天一街泥”是过去清池村的真实写照,张贵昌是瓮安县猴场镇清池村人,据他回忆,以前村里的路都是泥巴路,加上交通工具非常少,出行很不方便。

1978 年之前,瓮安只有久场到铜仁、马场坪到遵义两条省道。2014 年11 月,瓮安至马场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瓮安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如今,瓮安实现城乡公交覆盖率100%,境内农村公路1041 条共2549 公里。“乡乡通公交车,组组通水泥路”,农村居民“出门有路、抬脚上车”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随着道瓮、贵翁、江翁、翁马、翁黄、翁开高速公路的相继贯通,瓮安成为“黔中交通大十字”,融入了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

瓮安按照“交通为先”的发展思路和“立足黔中、融入贵阳、连接成渝、面向珠三角”的战略部署,即将形成“七高一铁多轨一港口一机场”的水陆空互济的立体交通大格局与内通外连、快速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民生建设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瓮安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政策向教育倾斜,精力向教育集中,投入向教育加强,着力优化人才培养环境。

瓮安先后投入30 余亿元完成瓮安中学、瓮安职校、瓮安二中整体迁建及瓮安六中、江界河学校、瓮安八小新建等重大工程,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学校建设全面提质升级,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基本普及15 年教育,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先后通过省级验收、国家认定。

70 年来,瓮安在经济上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图为瓮安县北部新城全貌。(瓮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自2009 年瓮安县颁布《瓮安县青少年及各类人才成才奖励办法(试行)》以来,瓮安县连续11 年表彰青少年及各类人才成才奖,共奖励人才9204 人。

今年,高考二本及以上上线人数达到2033 人,连续4 年突破2000 人大关,42 人达到600 分以上,1 人考入清华大学,瓮安县中考优分率全州排名第三。

瓮安县始终坚持民生至上,在文化教育医疗等民生方面的建设不留余力。2018 年,瓮安县在教育、医疗、水利等民生方面支出40.82 亿元,位居全州第一。

近年来,瓮安县稳步推进惠民工程、医疗事业加快发展、加快重点工程进度、有序开展公共卫生、加强疾控应急、全面推进人口健康,为群众健康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今年6 月30 日,在开展农村建档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工作中,瓮安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达100%,全县居民健康建档率达93.25%。

把民生建设当作大事,百姓的幸福指数彰显着城市发展的高度。截至目前,瓮安县群众满意度排名全省第四,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满意度分别排名全省第五位、第三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从百业待举到百业俱兴

70 年来,瓮安在经济上实现了巨大的突破。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78 年,瓮安是一个产业结构单一的农业大县,经济支柱为种植业。因为技术限制、生产力不足,农民往往是广种薄收,一年到头刚刚够吃。

2003 年,瓮安县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一些优势产业逐渐凸显,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2009年,全县“一企一策”精细化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成功引进上海美辰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川恒集团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驻瓮安县。全年分别实现工业、农业总产值39.11亿元、7.51 亿元,同比增长32.2%、12.8%。

2018 年,瓮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4.55 亿元,是1978 年的130 倍;财政总收入24.95 亿元,是1978 年的384 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528元和11130元,进入了全省综合测评县域第一方阵。

如今的瓮安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建成“贵州绿茶”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县,“瓮安白茶”“瓮安黄金芽”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依托丰富的磷煤资源,成为国内重要的磷化工生态生产基地,新型工业转型获得了增效;文旅商贸繁荣兴旺,2018 年全年接待游客808.38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8 亿元。

回顾70 年发展历程,瓮安实现了从百业待兴到如今百业俱兴的巨变。现在的瓮安社会百态丛生,万般丰富多姿,这颗黔中腹地的明珠正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猜你喜欢
瓮安
动物生命的起源:瓮安生物群化石及其价值
基于国际赛事对山地户外运动队的启示研究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探索
瓮安
浅析红军四过瓮安的战略意义
贵州瓮安:阳光明媚采茶忙
“5531”模式
石宗源:反思瓮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