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柒斤
《吕氏春秋·本味篇》载,有一次,商汤向伊尹请教治国之道,伊尹说,治国就像煲汤,汤的根本在于水。酸甜苦辣咸与水、食材相互配合,决定了汤的味道。疾徐不同的火势,可以去腥膻;五味用多用少、先用后用,都要根据食材将调料“和”在一起,调和好并把握“度”。至于汤在鼎中的变化,就更精妙了,只可意会,无法言传。
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子则进一步阐明“汤”与“和”的关系。《左传·昭公二十年》載,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子:“和谐”跟“相同”不一样吗?晏子说:不一样。“和谐”好像做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和肉,用柴火烧煮,厨工加以调和,使味道适中,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味道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的汤,君子喝了头脑更加清醒,内心更加平静。
水自天上而来,物由大地所生,合于一锅,五味调和,便是聚天地精华于一体。于是,思想家嘴里的“汤”就是国家诸多要素间的协调,哲学家眼中的“汤”便是天人合一、阴阳相合的展示。而对普通人来说,煲汤就是煲人生,汤需文火慢炖方能鲜美醇厚,各种经历如材料、火势,少一分冲动就多一分定力,少一分浮躁便多一分沉淀。沉住气,慢慢熬,待尘世落定,内心沉淀的气质、涵养、学识等才像汤里最滋补的精华一样绽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