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琳
摘 要:较之传统体育人文精神宣传教育格局,当今教育形态面临新态势、新发展、新挑战,一方面高校体育人文精神教育缺乏趣味性、吸引力,无法满足多渠道、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需要,另一方面高校健美操教学的人文精神价值日益彰显,贴合新时代要求,为体育人文精神的塑造提供发展契机。本文通过解构当前体育人文精神塑造面临的时代背景特征,归纳分析体育人文精神实质和健美操教学的意义价值,浅议健美操教学与体育人文精神塑造之间的理论耦合性及链接必要性,探究高校健美操教学对体育人文精神塑造的作用价值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 体育人文精神 塑造作用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c)-0132-02
1 体育人文精神实质及当前体育人文精神教学格局
1.1 人文精神、体育精神与体育人文精神概述
现代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精神发展的作用价值,实质表现为以人自身的命运、关怀、价值为概念命题,集中彰显人类自身价值和精神追求 。在我国,人文精神的概念,自古以来便贯穿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传统人文精神以儒家学说为根基,融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文化精髓,崇尚人文概理、道法自然的平和人文精神内质,强调“内仁”与“兼爱”相协调,达到和谐统一;现代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人文精神概念更加丰富多元,不仅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的积极推进作用。
体育精神是引导体育整体实践活动,反映参与人员面貌、号召力,蕴含着参与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状态的精神意志,对外展示的是团结拼搏,对内则是不断发展认知,是经过精神和身体的历练后,得到的一种高层次感知的升华。如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彰显“更高、更快、更强”,我国北京奥运会的体育精神彰显我国与世界和平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体育人文精神以“人”自身为意识纽带,链接着社会生活与体育发展,其是以人文精神为社会哲学框架,发挥体育精神,促和谐人文的文化理念在发展过程中内嵌为文化主体本身持续发展的内核驱动,使人自身的行为步入更高的精神追求,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终极追求。在我国,体育人文精神是在特定复杂环境下孕育而生的,在脱离了先期发展的狭隘解析后,其内涵纷繁复杂,既突出人文精神本身和谐共生、整体协调的涵义,又强调对体育本质实现自我、加深认知的哲学探寻,更加关注参与体育人员对精神的追求、道法自然的和谐敬畏,具有正面的教育和促进意义。
1.2 机遇与挑战并行——我国体育人文精神培养格局
直面挑战,不惧前行。我国体育人文精神培养格局普遍狭隘,无法很好的掌握发展动态和时机,身陷囹圄。主要表现为:一是,重复单一的教学内容,一个学生从小到大,所有体育健康教材仅围绕篮球、足球、田径等传统项目展开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缺乏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二是,固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采用的教学模式虽一直提倡“探究”、“合作学习”,但落到实处的,仍是固化的老师教授,学生“自育自学”,不利于人文精神的传递;三是,刻板呆滞的评价形式,我国整体的教学体系才用应试教育,评价形式重结果、轻过程,缺乏整体体育教学的连贯性,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塑造。
政策助力,紧握机遇。随着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概念的丰富发展,全民健身风尚不断深入人心,我国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如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2015年放开了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权等,都是为促进我国体育人文精神发展的最好契机,面对机遇,紧握机遇,才能厚植信念、创新体育人文精神培养格局。
2 高校健美操教学特征、内涵、意义及当前发展趋势
2.1 高校健美操教学概述及价值
大众健美操运动是以人体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通过艺术化创造途径,将体操、音乐、舞蹈相融合,以到达强身健体、提高审美情趣为目的的一项体育类实践运动。高校健美操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兼具美感和身体教育的学科,对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审美情趣,具有提升和拔高的美育价值。
高校健美操体育运动在實践活动中的主要意义和价值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健美操运动,注重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增健锻炼个人的身体素质,兼容深厚的具有我国人文精神特色的“以人为本”的传统体育精神,力求达到对“健、力、美、意”的追求;另一方面,健美操运动实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因其所具有的医疗、保健、健美、娱乐、健身等的实用性强、不受外界条件限制、多元途径锻炼的发展优势,及无年龄层次、新颖丰富的形式、明快的节奏、协调多变的肢体动作的特点,极具新鲜感和受众吸引力。
2.2 高校健美操当前发展潮流、趋势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健康、健身、体育因其积极的意义越来越受到追捧。健美操作为拥有巨大潜力的体育运动方式,正逐步改变着人民群众的体育运动格局,并为我国体育事业和民族精神塑造注入新的活力。体育精神和民族人文理念的交汇融合,亦引领体育文化事业的向着科学化、理性化逐步形成健康运动新风尚。
3 健美操教学与体育人文精神之间的哲学理论耦合性及链接必要性
在新老矛盾交替的新时代,体育人文精神培养塑造模式的阶段性问题层出叠加,培育运行稳中有变,要想培养好体育人文精神,需要知常明变、深化改革。
3.1 健美操教学与体育人文精神耦合的哲学理论基础
理论与实践协调统一,体育人文精神培育与健美操教学形式存在理论耦合性。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最终目的、根本动力及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文精神的塑造作为理论研究课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健美操教学良好的实践内容及主客观形式,为体育人文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优秀的研究的实验实例,秉持科学的实例研究方法、遵循体育人文精神培育规律,为创新发展体育人文精神提供发展契机;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科学理论和真理螺旋式上升,体育人文精神塑造课题的本质含义就在于指导实践的进行,健美操教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为两者相辅发展提供机遇。
3.2 健美操教学与体育人文精神塑造之间链接的必要性
发展路径受困,新形式焕发新生机。一方面,当前体育人文精神塑造培育模急需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因其面临内容单一、形式僵化、评价刻板、吸引力弱的发展窘境;另一方面,健美操运动优势突出,因其无年龄层次、新颖丰富的形式、明快的节奏、协调多变的肢体动作等发展优势,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综上,可分析得出,以发展健美操教学为形式培养塑造受众的体育人文精神,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4 浅探高校健美操教学对体育人文精神塑造的作用及意义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会议上强调,人文精神培植是长期发展工作,要坚守正确政治导向,创新形式内涵,发挥积极健康运动的精神塑造作用。
4.1 健身健心,教育引导
处理好健身与健心之间的关系,积极教育引导高校学生体会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健美操教学作为一项有氧运动教学课题,对高校学生的精神、心脏、呼吸等人体整体循环系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能够高效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其独特的审美趣味,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心灵洗礼的体育人文价值突出。通过加强推广健美操教学研究,帮助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4.2 寓教于乐,高效调节
处理好严把教学质量与生动活泼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高效调节教学情绪及体育人文精神深入人心。体育人文精神培养现况僵化的阶段性矛盾,需要引入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加以调节。健美操运动的教学形式满足了对受众的吸引力,能够为诸多现代大学生所接受所喜爱,其吸引力主要表现为利用热情奔放的动作,充分减轻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寓教于乐。只有受众乐于接受和喜爱的形式,才能为塑造体育人文精神提供长足发展的动力。
4.3 凝心聚力,激励拓展
处理好个人体育运动与团队配合之间的关系,激励学生拓展团队精神,为体育人文精神深入发展构筑平台。高校体育的发展易出现体育运动独立的情况,不利于高校学生真正去关注体育人文精神,而健美操教学作为个体和团体均可以受用的体育教学课题,能够有效的凝心聚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体育运动中,充分发挥共情的心理价值体验,激励拓展学生对体育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5 结语
深入解析时代环境,找准自身定位,厚植体育人文精神,需要引入新鲜的生命力。健美操运动教学作为健身健心、提升审美情愫的新时代发展突破口,在体育人文精神塑造培养模式面临诸多困境的当前,极具教育引导、高效调节、激励拓展的积极作用和效力,为高校培育和塑造体育人文精神凝心聚力。
参考文献
[1] 李莉.高校健美操教学与训练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222.
[2] 朱丽娜.分析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设计[J].当代体育科技,2018(30):87,91.
[3] 林川.我國高校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2):106-107.
[4] 张秀珍.关于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7(12):95-96.
[5] 鲍晓玲,祁红.新疆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2):143-144.
[6] 段然.关于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2):141-142.
[7] 李树一.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及培养对策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2):145-146.
[8] 于靖.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构建研究论述[J].中国高新区,2018(9):64.
[9] 曹青.基于全民健身背景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学优化策略分析[J].运动,2018(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