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我手捧着罗贯中穷盡一生之力创作的《三国演义》,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数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在我脑海里回荡。
这本书讲述的那些故事,从“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到“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无不诠释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道理——有舍才有得。
这正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阐述的道理,在这本书中,每一个故事无不揭示了它的真谛,就拿“王司徒巧使连环计”来说吧:王允(王司徒)为了离间“魔王”董卓与“战神”吕布之间的关系,不惜将貂蝉献出,正是因为这一“舍”,才将暴政的董卓给剔除了,为百姓带来了安居乐业的机会。这是比“舍”大出数倍的“得”。
无独有偶,譬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诸如此类的故事被当作反面教材,在世人那无知、自私的心里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以此告诫人们把握分寸。
现如今,“有舍才有得”的道理虽已被广为流传,人人皆知,可还是有许多人像孩童那般“懵懂”,不付出、不奉献、更不愿“舍”去,而企求“得”到。那就是投机取巧和不劳而获,最终都将受到道德、良心以及法律的严惩。
但是,“舍”不一定意味着“得”。就如同篮球运动员,当我们像他们一样努力,但始终不及他们之时,所有人都要有乐观的心态,需要学习徐志摩那淡泊的态度:“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才能很快从阴影中走出,寻找新的人生之路。当我们将烦恼、悲伤、痛苦、欲望舍弃后,我们将很快领悟人生,从而获得更充实的生活,不会等老了再去感慨时间的如梭,光阴的无情。
望着手中的《三国演义》,我恍然大悟,脑中闪过一缕金光——有得有失,微妙无穷,我们需要领悟舍得,学会舍得,体会舍得。
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成熟;舍得,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境界。总而言之,有“舍”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