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个词,因为它让我的世界更美好。
小时候住在山里,我总觉得山里的天空像一口倒扣在山顶的锅,太阳常常在上面烧火,于是五颜六色的云朵像炊烟一样在我头顶飘来飘去。夏天的时候,火有点猛,锅里就有点热,我就有点像热锅里的蚂蚁了。上学后,我在课本里学到了高大上的“眺望”一词,如获至宝,一直寻思着什么时候找个机会去山顶的锅沿上把这个词正儿八经地用一下。于是,有一天,被母亲大人派出采蘑菇的我走向了家对面的猴子山(应该是全村最高峰),我决定爬到锅沿上去看看。当我气喘如牛地爬上山顶,抬头一看,平常扣在头顶的锅不见了,如果要继续用锅来形容天空的话,那锅沿不再是我脚下的山顶,而是不知道有多远的远方了,好像整个世界都在锅里。原来我不知道头顶的“天锅”有这么大,真的是:能力越大,背的锅也越大。
那一天,我基本明白了眺望的含義。我站在山顶洋洋得意地眺望头顶的太阳,和平常在家门口或者上学的路上仰望白晃晃的太阳相比,我明显感到了更多的平等。我眺望群山,想到了另外一个刚学的成语“层峦叠嶂”,远在远方的群山像小溪里的波浪一样,一层一层从我脚下荡漾开去,比我想象的远方更远。几百年前,我的先祖独自一人穿越那连绵的群山,就是为了躲进这偏远的安宁之地,而他的后人长大后还是会忍不住走向四面八方,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仿佛我们的根从来都不属于这里。我反复眺望深不可测的天空,再三向着天空呼喊,虽然天空一直一言不发,但我还是心满意足地下山回家了。
读高中时,我喜欢在傍晚的资江边眺望,眺望河水遥远的源头,眺望上游安分守己的树林,眺望即将谢幕的血红的太阳,眺望吼叫着驶向洞庭湖的小船……
“在傍晚的某个角落/诗人将开始他的工作//他将把夜晚的伤口看清/他将在黑暗的深处给人类留下一个发光的背影”,这是1997年6月我在《傍晚》一诗中写下的句子。现在,我更多的是眺望前人的背影。无论是孔子、亚里士多德、尼采……还是祖冲之、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是李白、鲁迅和马尔克斯……还是杨坚、华盛顿、拿破仑……都为人类留下了发光的背影,对这些背影的每一次眺望,都会激励我不要那么懒。
美好的夏天,让我们眺望更高的山冈,让我们爬上更高的山冈,眺望更远的远方。一定会有一颗看不见的太阳,把我们阴暗的内心照亮。